一种土壤改良剂及其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214050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3: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土壤改良剂及其使用方法,具体涉及土壤改良技术领域;技术方案为:土壤改良剂组分包括营养剂、木醋液及复合微生物菌剂;所述营养剂包括有机肥和复合肥;土壤改良剂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施肥翻耕,腐熟后的有机肥与复合肥混合翻耕施入土壤;2、土壤杀菌,用木醋液喷淋使其充分渗透至土壤后,高温闷棚杀菌杀虫;3、降解农药:闷棚结束后将复合微生物菌剂溶于水中扩繁4‑8小时,随水施入土壤中。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土壤改良剂组分易制得或易取得,使用方法简单,可同时满足土壤的营养、杀菌杀虫及农药降解的多方面体系化要求,实现土壤绿色、安全的同时植株产量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土壤改良剂及其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土壤改良
,具体涉及一种土壤改良剂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土壤结构是植物生长的根本条件,在实际生产中,由于常年的耕作、不当的施肥管理,不合理使用农药,常常造成土壤的农药残留量超标、土壤环境失衡、酸碱度和盐分发生改变的状况,在这种土壤环境下,植物很难正常生长,如果不采取措施调整,土壤很难恢复到适宜植物生长的条件,从而影响植物根系的吸收效率、限制植物的正常生长速度、甚至更严重的会影响作物的食用安全性。现有技术中,申请号2018110090464,专利技术名称:一种土壤农药残留的修复方法,公开了一种土壤农药残留的修复方法,通过以下步骤来达到农残吸收和增产的目的:(1)深耕深松、秸秆还田;(2)土壤底部铺设一层β-环糊精接枝纤维;(3)浇灌;(4)调节pH6.0-7.0、加入微生物;(5)间作套种在经步骤(4)处理的土壤中,将能够吸附农残的植物和玉米或大豆间作套种。该专利的实施需要在上述步骤(2)中,将土壤翻耕后再在土壤的底部衬上β-环糊精接枝纤维,该技术方案在实际操作中需要大量的人力成本;且步骤(2)中β-环糊精接枝纤维制得的方法不容易被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掌握,如果进行购买则成本较高;结合该技术整体方法,操作过程人力财力成本较大,制备方法不易掌握,不适用于农作物的大田种植。申请号2019113001081,专利技术名称为:一种葡萄地土壤改良方法,公开了一种葡萄地的土壤改良方法,利用修剪下来的葡萄枝与秸秆、杂草、豆饼、麦麸混合比例为25%;加入羊粪,比例为70%;再加入2-5%的腐殖土、腐殖酸、草木灰、氮肥、磷肥、钾肥混合均匀;加入石灰粉、微生物菌剂后堆肥;通过塑料薄膜进行遮盖、发酵,腐熟检测后翻耕入土壤中。该技术方案旨在解决葡萄植物化肥和农药使用依赖,避免葡萄枝条焚烧、降低农业生产成本。该技术方案仅针对葡萄地的土壤提出针对性的肥力问题解决方案,不能解决土地的农药残留问题,也不能杜绝土壤中的各种土传性疾病,而且该方案由于葡萄枝条的限制条件并不适用于大田种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申请人提出一种可以解决土壤中的农药残留问题、土传性病害问题的方案,同时还可以使植株增产增量,因此提供一种土壤改良剂及其使用方法。本专利技术一种土壤改良剂包括:营养剂、木醋液及复合微生物菌剂。进一步,所述营养剂包括:有机肥和复合肥,所述有机肥与所述复合肥施用量分别为2000-3000kg/亩和25kg/亩。进一步,所述有机肥的制备方法为:将玉米或小麦秸秆粉10-30份、草木灰5-15份、豆饼或菜籽饼5-15份、农家肥40-60份及腐殖质5-15份充分混合后得到有机质A料,在有机质A料中加入纳豆菌,充分搅拌混匀,其中有机质A料与纳豆菌的重量比为1000:0.5,再加水堆肥发酵腐熟后得到有机肥;其中,所述农家肥以禽畜粪便为主,包括鸡粪、猪粪或羊粪中的一种或几种。进一步,所述有机质A料,优选的是:玉米或小麦秸秆粉20份、草木灰10份、豆饼或菜籽饼10份、农家肥50份、腐殖质10份。进一步,所述复合肥各组分比为:N:P2O5:K2O=18:18:18,其中氮磷钾养分超过复合肥总养分的50%。进一步,所述木醋液施用量为80kg/亩,10%水剂,经过300倍稀释。进一步,所述复合微生物菌剂,包含枯草芽孢杆菌、纳豆菌、地衣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淡紫紫孢杆菌、胶质芽孢杆菌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复合微生物菌剂的施用量是0.5kg/亩。进一步,所述复合微生物菌剂的组分及重量份数为:枯草芽孢杆菌15-25份、纳豆菌40-50份、地衣芽孢杆菌5-15份、巨大芽孢杆菌10-20份、淡紫紫孢杆菌3-20份、胶质芽孢杆菌3-10份。更进一步,所述复合微生物菌剂的组分及重量份数优选的是:枯草芽孢杆菌20份、纳豆菌45份、地衣芽孢杆菌10份、巨大芽孢杆菌15份、淡紫紫孢杆菌5份、胶质芽孢杆菌5份。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土壤改良剂的使用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施肥翻耕:每亩地将发酵腐熟后的有机肥2-3吨、复合肥25公斤充分混匀施入田中,进行翻耕,翻耕深度达到耕作层;2、土壤杀菌:使用喷淋设备浇水浸透耕作层,再用木醋液喷淋使其充分渗透至土壤后,进行闷棚15天,在50-60℃高温作用下,有效进行杀菌杀虫;3、降解农药:闷棚结束后将复合微生物菌剂溶于水中扩繁4-8小时,随水灌入土壤或使用喷淋设备喷淋至土壤中,待土壤湿度适宜之后即可种植作物。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具体来说:以往的土壤改良剂仅仅是针对某一方面进行改进,改良目的和效果单一,难以兼顾体系化的要求。本方案中土壤改良剂合理搭配营养剂、木醋液及复合微生物菌剂的组分及份数,通过化学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式,有效改善土壤环境,实现了对土壤的营养方面、杀菌杀虫方面、农药降解方面的体系化改良,满足了对土壤的较为全面的整体改善需要。使用方法的第一步,将营养剂中的有机肥、复合肥充分混合施入土壤中,为土壤提供植株生长所需营养成分,满足了土壤营养状态的要求,使植株高产增效。第二步,土壤在用水喷淋过后,在提高土壤保水量的同时有助于木醋液渗透杀菌,确保土壤中的病原菌被有效消杀,同时抑制有碍植株生长的微生物类的繁殖,并杀死根瘤线虫,木醋液的加入确保植株在营养丰富的土壤环境中正常的生长,使植株在种植后避免土传性病害;在土壤处理过程中加入木醋液,还可以与草木灰缓和土壤的酸碱性,调节土壤pH值,为下一步农药降解提供有利的土壤环境。第三步,复合微生物菌剂中枯草芽孢杆菌,其生长繁殖过程中会产生枯草菌素、多粘菌素、制霉菌素、短杆菌肽等活性物质,这些活性物质对致病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且能够分解土壤中的有机物,促进有毒有害物质的降解;纳豆菌,能够稳定土壤的pH值,分解大分子有机物,有效降解土壤中的农药残留;地衣芽孢杆菌,能够产生抗菌活性物质,调整土壤中微生物菌群失衡结构,抑制致病菌的生长;巨大芽孢杆菌,能够有效降解有机磷农药和黄曲霉毒素,针对改良有机磷农药残留较高的土壤具有显著效果;淡紫紫孢杆菌可以入侵线虫成虫和虫卵内,破坏线虫生理代谢,杀死线虫和虫卵,达到预防和抑制线虫的效果,若是土壤的线虫危害严重,可提升该种菌剂的比例;胶质芽孢杆菌,可以促进土壤中磷钾元素的转化,增加土壤磷钾的供给,提高作物的吸收利用效率。将复合微生物菌剂活化后随水施入土壤中,利用多种微生物之间协同互生共同代谢来改善土壤生态系统,尤其针对农药造成的土壤污染,其降解土壤中的有害物质及农药残留效果十分的显著,同时具有抑制土壤中的病原菌、防止植株发生病虫害、调节土壤的pH值的作用。在对土壤改良后,土壤中的全盐和电导率有非常明显的大幅下降,其中,土壤内的可溶性离子浓度下降后,保证了植株根部正常生长的土壤环境,经改良过后土壤的结构发生变化,改变了原来土壤的盐碱化问题。本专利技术中的土壤改良剂组分易制得或易取得,其使用方法简单,容易操作;对土壤进行处理后,在种植草莓、生菜、萝卜、小西红柿的过程中均未出现土传性病害;产出的农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土壤改良剂,其特征在于:包括营养剂、木醋液及复合微生物菌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土壤改良剂,其特征在于:包括营养剂、木醋液及复合微生物菌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土壤改良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营养剂包括有机肥和复合肥;
所述复合微生物菌剂包含枯草芽孢杆菌、纳豆菌、地衣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淡紫紫孢杆菌、胶质芽孢杆菌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土壤改良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肥的制备方法为:
(1)将玉米或小麦秸秆粉10-30份、草木灰5-15份、豆饼或菜籽饼5-15份、农家肥40-60份及腐殖质5-15份充分混合后得到有机质A料;
(2)在有机质A料中加入纳豆菌,充分搅拌混匀,所述有机质A料与所述纳豆菌的重量比为1000:0.5;
(3)加水堆肥发酵腐熟后得到所述有机肥;
其中,所述农家肥以禽畜粪便为主,包括鸡粪、猪粪或羊粪中的一种或几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土壤改良剂,其特征在于:上述有机肥制备方法步骤一优选的是:玉米或小麦秸秆粉20份、草木灰10份、豆饼或菜籽饼10份、农家肥50份、腐殖质10份。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土壤改良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肥为组分比是N:P2O5:K2O=18:18:18。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土壤改良剂,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焦凯谢灏阳杨天为
申请(专利权)人:中振中汇天津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