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小麦赤霉病防治的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214048 阅读:1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3: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小麦赤霉病防治的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制备该有机肥的原料为小麦秸秆60份,沼渣30份,微生物菌群悬液2份,肥料增效剂0.2份,尿素6份;制备过程中使用的微生物菌群悬液是从染病秸秆中分离出微生物菌群后经扩大培养得到的,对禾谷镰刀菌有抑制作用,较单一菌株而言环境适应能力更强;施用后可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利于农田的可持续发展利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有机肥属于绿色无公害的肥料,原料来源广泛、分离获取和发酵成本低,以该微生物肥料取代农药对小麦赤霉病进行防治,可减少农药和化肥使用量,起到改善环境和降低成本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小麦赤霉病防治的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有机肥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小麦赤霉病防治的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小麦是一种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的禾本科植物,富含淀粉、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等,作为三大谷物之一,几乎全作食用,小麦的颖果可以制作馒头、面包,作为发酵材料可以用来制造啤酒、白酒等,是主要的粮食作物。小麦赤霉病(Fusariumheadblight,FHB),又名红头瘴、烂麦头、麦穗枯、红麦头,是对小麦生产威胁最大的真菌病害之一,主要集中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华南冬麦区及东北春麦区。近年来在黄河流域及其附近区域也时有发生,逐渐向北扩展蔓延。小麦赤霉病是一种典型的气候型病害,多发生在穗期多雨、气候潮湿的地区,具有周期性流行的特点。在我国,禾谷镰孢菌占小麦赤霉病病原菌的94.5%。小麦赤霉病使小麦的产量和品质下降,严重影响食品安全。该病菌为害小麦后,可产生多种真菌毒素。其中以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毒性最强。这些毒素会污染面粉,并可在食物链中长期存留,产生致癌物质。因此,小麦赤霉病已成为世界高度关注的一类病害。防治小麦赤霉病较为关键的措施是适时、适量地在小麦扬花期间进行喷药。目前,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仍主要依赖于化学防治。生产上防治该病的化学药物以多菌灵及其复配剂为主。药剂品种单一一直都是化学防治存在的问题,随着其长期的使用,靶标菌产生了极严重的抗药性;此外,由于用量较大,在农产品,如水果、蔬菜、粮食、油料和中药材等中很容易检测到多菌灵的残留。多菌灵对动物的繁殖能力、胚胎发育和免疫系统,对植物的根系发育,以及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微生物的脱氢酶活性、磷酸酶活性等都有一定的影响。由于农药的不断施用,病原菌的抗药性逐渐增强,过量农药残留导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另外,为了增加植物生长过程中所需的养分,通常会在植物生长期内施用肥料,小麦的肥料以化肥为主,但是,化肥只能提供作物无机养分,长期施用会对土壤造成不良影响,使土壤“越种越馋”,养分不平衡,土壤理化性质的恶性改变将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因此,生物防治技术开始逐渐引起重视,对生物防治手段的研究也日益增多;近年来,利用病原菌的拮抗菌防治小麦赤霉病的研究得到较多的关注。在此基础上,本研究期望能够获得一种新型生物有机肥,使其在能够提供小麦生长所需养分的同时能够有较好的小麦赤霉病防效,长期施用后对土壤的理化性质能有所改善,使农田能得到长久的高效利用,保证绿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小麦赤霉病防治的有机肥,制备该有机肥的微生物菌群悬液是从染病秸秆中分离出微生物菌群后经扩大培养所得,对禾谷镰刀菌有抑制作用,较单一菌株而言环境适应能力更强;施用后可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利于农田的可持续发展利用。本专利技术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所述: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用于小麦赤霉病防治的有机肥,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多个组分:小麦秸秆60份,沼渣30份,微生物菌群悬液2份,肥料增效剂0.2份,尿素6份。进一步地,所述肥料增效剂为复硝酚钠。一种用于小麦赤霉病防治的有机肥的制备方法,具体包含以下步骤:vi.将小麦染病秸秆晾晒后粉碎至粒径5mm左右的碎渣,并添加尿素调节碳氮比为25~30:1;vii.将微生物菌群悬液按重量份数均匀、逐层喷洒至秸秆中,控制湿度在60%范围内(手一攥成一团,轻轻扔到地上能散开),堆成边长为1.5米的方堆,覆盖塑料膜,不可密封,保持透气性良好;viii.当温度升高到50℃,感觉轻微烫手,翻堆一次,当温度再升高到50℃时再翻堆一次;ix.接着进行发酵,温度控制在55~60℃,发酵3天,熟化10天;x.将沼渣按重量份数加入上述物料中,搅拌均匀,再添加对应重量份数的复硝酚钠,搅拌均匀,造粒得到粒径2mm的防治小麦赤霉病的生物有机肥。进一步地,所述微生物菌群悬液的制备方法为S1秸秆原料预处理:取被小麦赤霉病侵染的秸秆,粉碎至粉末状,自然风干,备用;S2微生物菌群的分离:将100mL无菌的无机盐培养基装至规格为250mL的三角瓶中,将秸秆按液体体积5%的量加入三角瓶中,于30℃摇床中进行初代培养,将菌群悬液按液体体积10%的量转移至新鲜的100mL无菌的无机盐培养基中,继续培养48h,按上述方法传代培养5次获得微生物菌群;S3制备发酵液:在500L的发酵罐中装入400L的无机盐培养基,121℃,0.1MPa灭菌30min,冷却至室温;S4菌群的扩大培养:将处理后的秸秆按液体体积5%的量加入发酵罐中,将上述传代培养5代的微生物菌群种子液按液体体积10%的量加入发酵罐中,在设定的发酵条件下培养60-72h,获得微生物菌剂菌悬液。进一步地,步骤S2中初代培养时摇床的转速为160-180rpm,培养时间为45-55h。进一步地,步骤S4中的发酵条件是培养温度为30-35℃,搅拌速率为200-220rpm,通气量为1:0.4。进一步地,步骤S4中获得的菌悬液中的有效活菌数为5×108个/mL。进一步地,步骤S2中获得的微生物菌群中主要包含细菌和放线菌两大类组分,已鉴定到属的细菌组分中又包含芽孢杆菌,假单胞菌,泛菌,双歧杆菌,醋酸杆菌,乳酸杆菌,寡养单胞菌,克雷白氏杆菌,柠檬酸杆菌和黄杆菌。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利用本专利技术公开的用于小麦赤霉病防治的有机肥施用于田间后,对禾谷镰刀菌有较好的拮抗作用,能有效防治小麦赤霉病;2.本专利技术公开的有机肥主材料为小麦秸秆与沼渣,并添加了肥料增效剂,营养物质均衡,促进小麦吸收,提高产量,秸秆发酵腐熟后无须添加功能菌株,省时省力,节约成本;3.本专利技术公开的有机肥能对土壤改良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保证土壤活力,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4.本专利技术公开的有机肥属于绿色无公害的肥料,原料来源广泛、分离获取和发酵成本低,以微生物肥料取代农药对小麦赤霉病进行防治,可减少农药和化肥使用量,改善环境,降低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获得的不同微生物在菌群中的比例分配圆饼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十一中获得的三个处理组的发酵堆肥中的营养成分及酶活性对比数据统计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十一中获得的禾谷镰刀菌检测引物的特异性验证图谱;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十一中获得的三个处理中的禾谷镰刀菌数量及DON毒素含量对比数据统计图;图5A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十一中获得的对照组堆肥中DON毒素的HPLC检测图谱;图5B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十一中获得的添加贝佳有机肥发酵菌剂的实验组堆肥中DON毒素的HPLC检测图谱;图5C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十一中获得的添加本专利技术制备的微生物发酵菌剂的实验组堆肥中DON毒素的HPLC检测图谱。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十二中获得的有机肥对小麦赤霉病发病率及小麦千粒重的影响的统计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十二中获得的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小麦赤霉病防治的有机肥,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肥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数个组分:小麦秸秆60份,沼渣30份,微生物菌群悬液2份,肥料增效剂0.2份,尿素6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小麦赤霉病防治的有机肥,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肥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数个组分:小麦秸秆60份,沼渣30份,微生物菌群悬液2份,肥料增效剂0.2份,尿素6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小麦赤霉病防治的有机肥,其特征在于,所述肥料增效剂为复硝酚钠。


3.如权利要求1-2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用于小麦赤霉病防治的有机肥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含以下步骤:
i.将小麦染病秸秆晾晒后粉碎至粒径5mm左右的碎渣,并添加尿素调节碳氮比为25~30:1;
ii.将微生物菌群悬液按重量份数均匀、逐层喷洒至秸秆中,控制湿度在60%范围内,堆成边长为1.5米的方堆,覆盖塑料膜,不可密封,保持透气性良好;
iii.当温度升高到50℃,感觉轻微烫手,翻堆一次,当温度再升高到50℃时再翻堆一次;
iv.进行发酵,温度控制在55~60℃,发酵3天,熟化10天;
v.将沼渣按重量份数加入上述物料中,搅拌均匀,再添加相应重量份数的复硝酚钠,搅拌均匀,造粒得到粒径2mm的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有机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小麦赤霉病防治的有机肥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ii中微生物菌群悬液的制备方法为:
S1秸秆原料预处理:取被小麦赤霉病侵染的秸秆,粉碎至粉末状,自然风干,备用;
S2微生物菌群的分离:将100mL无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翔赵建荣程嘉蓉杨洪杏鲍文梅张浩周椿富程嘉慧曹胜飞韩振项进马婷婷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科技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