翅片节能锅及其翅片底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08155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2: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烹饪厨具,具体是一种翅片节能锅及其翅片底盘,包括锅体,锅体底部连接翅片底盘,所述翅片底盘包括多个翅片,翅片与锅体底部连接,翅片一端连接聚热板,二者一一对应设置,翅片与聚热板可拆卸连接,两两聚热板之间可拆卸连接,聚热板依次连接组合成闭合的聚热框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翅片及聚热板采用可拆卸连接的方式连接,相比于现有技术的结构,至少节省30%以上的原材料,并且聚热板通过导热板与锅体焊接,极大地提高了聚热板的热传导性,提高了热效率和聚热板的使用寿命,另外,简化了工艺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翅片节能锅及其翅片底盘
本技术涉及烹饪厨具,具体是一种翅片节能锅及其翅片底盘。
技术介绍
锅是一种炊事用具,可用于对食物进行烹、煮、煎、炸、炒等多种熟制工作。锅的形式包括多种,包括炒锅、汤锅、蒸锅、汤桶等结构。现有技术中,为了提高加热效率,如图1所示,锅底安装翅片装置,多个翅片垂直固定连接在导热板,导热板连接在锅底,并增加聚热圈连接在翅片底部,聚热圈在将各个翅片加固的同时起到聚热的作用。翅片及聚热圈可增加受热面积,锁热效果好,从而提高加热效率,并且提高锅底的使用寿命。但是,现有技术的结构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聚热圈与翅片安装时需要将翅片与聚热圈一一压合连接,费时费力;特别是环形聚热圈需要大块板材来冲压成型,浪费很大的余料.材料的利用率很低,该加工方式需要大量的设备模具,投资大,费时费工费料;在使用一定时间后,聚热圈经过N次加热、冷却过程后极易氧化,使得聚热圈与翅片之间变形松动,严重影响了聚热圈的热传导,导致聚热圈因温度过高而熔化;在使用一定时间后,聚热圈因氧化变形热传导受阻容易断开,导致聚热圈脱落,影响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翅片节能锅及其翅片底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翅片节能锅,包括锅体,锅体底部连接导热板,导热板连接翅片底盘,翅片底盘通过导热板连接在锅体底部。所述翅片底盘包括多个翅片,翅片与导热板连接,翅片与锅体底部垂直设置。翅片一端连接聚热板,二者一一对应设置,翅片与聚热板为可拆卸连接,两两聚热板之间为可拆卸连接,多个聚热板依次连接组合成闭合的聚热框体,聚热框体将翅片围绕在其内侧,翅片及聚热板组成的聚热框体具有锁热效果,提高加热效率。上述结构中,翅片与聚热板通过可拆卸方式连接,制造时避免一一焊接,节省工时,并且避免了焊接质量问题;聚热框体是由多个聚热板组合形成,在加热过程中,聚热板通过导热板与锅体底部连接,其导热性高,使用寿命长,在冷却过程中,聚热框体具有一定的形变空间,避免了现有技术聚热圈翘边的问题,另外,聚热板与翅片通过可拆卸方式连接,避免了压合不牢造成的聚热装置脱落的问题。导热板不仅可以用来导热,提高热传导效率,保证聚热板使用寿命,并且在安装时,翅片、聚热板首先安装在导热板上,然后通过导热板连接在锅体底部,从而方便了翅片、聚热板的安装。所述聚热板包括相互垂直的立板及平板,立板与翅片连接。所述聚热板的立板上开设有插槽,翅片上设有凸部,凸部卡入插槽内。所述插槽开口处设有限位缩口,限位缩口处的开口宽度小于插槽处的开口宽度,限位缩口防止翅片与聚热板脱开。所述聚热板的平板上开设有定位孔及定位卡扣,定位卡扣与相邻聚热板的定位孔卡接,定位卡扣卡入定位孔内,连接稳固,从而多个聚热板依次连接组成聚热框体。一种翅片节能锅的翅片底盘,包括多个翅片,翅片一端连接聚热板,二者一一对应设置,翅片与聚热板可拆卸连接,两两聚热板之间可拆卸连接,聚热板依次连接组合成闭合的聚热框体,翅片设置在聚热框体内侧。所述聚热板包括相互垂直的立板及平板,立板与翅片连接。所述聚热板的立板上开设有插槽,翅片上设有凸部,凸部卡入插槽内。所述插槽开口处设有限位缩口。所述聚热板的平板上开设有定位孔及定位卡扣,定位卡扣与相邻聚热板的定位孔卡接。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翅片及聚热板采用可拆卸连接的方式连接,相比于现有技术的压合连接方式,节省了制造工时;由于翅片和聚热板是两块片材,分别冲压成型极大的节省了材料,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热效率,使连接方式更加稳固;另外,两两聚热板之间通过可拆卸连接的方式连接,连接稳固,并且防止聚热框体变形。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翅片节能锅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翅片底盘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翅片与聚热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的A向视图;图6是图4的B向视图;图7是翅片与聚热板的结构示意图(二者拆解开);图8是聚热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第一方位);图9是聚热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第二方位);图10是聚热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第三方位)。图1中:01、锅体;02、翅片;03、聚热圈;图2至图10中:1、锅体;2、翅片;21、凸部;3、聚热板;31、立板;32、平板;33、定位卡扣;34、定位孔;35、插槽;36、限位缩口;37、加强板;4、导热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如图2所示,一种翅片节能锅,包括锅体1,锅体1底部连接导热板4,导热板4连接翅片底盘,翅片底盘固定连接在导热板4上,导热板4焊接在锅体1底部,其中锅体1为圆柱体结构,导热板4、翅片底盘配合锅体底部形状,同样设置为圆形结构。如图3所示,所述翅片底盘包括多个翅片2,翅片2与导热板4固定连接,优选焊接方式连接,翅片2与锅体1底部垂直设置。翅片2为曲面板状结构,翅片2围绕锅体1底部中心、沿锅体1半径均匀分布。如图3至图10所示,翅片2外侧一端连接聚热板3,二者一一对应设置,翅片2与聚热板3为可拆卸连接,两两聚热板3之间为可拆卸连接,多个聚热板3依次连接组合成闭合的聚热框体,聚热框体将翅片2围绕在其内侧。具体的:聚热板3包括相互垂直的立板31及平板32。立板31与翅片2连接,立板31与翅片2沿同一平面设置,聚热板的立板31上开设有插槽35,翅片2上设有凸部21,凸部21卡入插槽35内。为了防止翅片2与聚热板3脱开,插槽35开口处设有限位缩口36,限位缩口36处的宽度小于插槽35处的宽度。聚热板的平板32与锅体1底面平行,作为节能锅的支撑底面。聚热板的平板32上开设有定位孔34及定位卡扣33,定位卡扣33与相邻聚热板的定位孔34卡接,安装时,后一聚热板的定位卡扣33卡入前一聚热板的定位孔34内,两个聚热板平板32的连接面紧密拼接在一起。多个聚热板3依次卡装,从而组合成聚热框体,最终构成的聚热框体为圆环形,聚热板平板32的形状为圆环形N等分之后的形状。翅片2设置为阶梯结构,并且翅片2设置为两种长度规格,两种规格的翅片2间隔设置。安装制造时,首先在安装模具中将聚热板3与翅片2依次卡接,卡接过程如积木拼接,下一聚热板3与翅片2卡接时,需要同时将其定位卡扣33卡接进入上一聚热板的定位孔34内,从而将其与上一聚热板3紧密连接,依次进行剩余聚热板3的连接,最终围绕成一个环状的聚热框体。然后将聚热框体与安装模具一起放在油压机上冲压,使定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翅片节能锅,包括锅体,锅体底部连接导热板,导热板连接翅片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底盘包括多个翅片,翅片与导热板连接,翅片一端连接聚热板,二者一一对应设置,翅片与聚热板可拆卸连接,两两聚热板之间可拆卸连接,聚热板依次连接组合成闭合的聚热框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翅片节能锅,包括锅体,锅体底部连接导热板,导热板连接翅片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底盘包括多个翅片,翅片与导热板连接,翅片一端连接聚热板,二者一一对应设置,翅片与聚热板可拆卸连接,两两聚热板之间可拆卸连接,聚热板依次连接组合成闭合的聚热框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翅片节能锅,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热板包括相互垂直的立板及平板,立板与翅片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翅片节能锅,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热板的立板上开设有插槽,翅片上设有凸部,凸部卡入插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翅片节能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槽的开口处设有限位缩口。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翅片节能锅,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热板的平板上开设有定位孔及定位卡扣,定位卡扣与相邻聚热板的定位孔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伟华董乃贞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锅老大厨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