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子多糖在制备治疗炎症性肠病药物或保健品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06594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2: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五味子总多糖在制备治疗炎症性肠病的药物或保健品中的新用途,具体如在制备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克罗恩病(CD)及急慢性肠道疾病的药物或保健品中的新用途。实验表明五味子总多糖能显著改善结肠的炎性损伤,降低脾脏指数,升高胸腺指数,并有效降低结肠中MPO、NO、MDA、ROS的含量(活性),同时升高GSH和SOD的含量。同时,五味子多糖调节了结肠炎小鼠肠道微生物组成和多样性,显著提高了厚壁菌门、糖菌门、Enterorhabdus等的相对丰度,降低了Firmicutes、Turicibacter、Akkermansia等肠道菌的相对丰度,并且显著升高了结肠中丙酸、丁酸和异丁酸含量,提示五味子总多糖可用于制备治疗或改善炎症性肠病的药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五味子多糖在制备治疗炎症性肠病药物或保健品中的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制药及分子生物学
,具体涉及一种五味子总多糖提取物及其在改善炎症性肠病的应用。
技术介绍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boweldisease,IBD)主要包括炎症性肠病(ulcerative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disease,CD)两种,是以肠道炎症和上皮损伤为病理特征的慢性复发性疾病,难以根治,对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近年来IBD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逐渐演变为全球性疾病。此外,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慢性结肠炎的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是诱发结肠炎相关性结直肠癌的重要危险因素。炎症性肠病的主要病理机制尚不十分明确,其发病原因是多方面的,如遗传因素,环境因素,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肠道先天和适应性黏膜免疫反应。近年,肠道菌群失衡被认为是IBD的主要病理机制。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摄入膳食纤维(dietaryfiber,DF)可以影响肠道微生物的组成。DF为肠道微生物菌群的细菌活性提供了重要能量来源,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肠道粘膜免疫应答。肠道微生物在维持结肠稳态和局部以及全身免疫中也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简单分为“有益”细菌和“有害”细菌。“有益”细菌能够抑制“有害”细菌的生长,刺激免疫系统产生对机体有利的免疫、诱导产生短链脂肪酸(SCFA)、帮助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并合成维生素;“有害”细菌诱导蛋白质纯化、抑制SCFA产生并促进促炎症因子和有害物质的产生。有研究表明,紧密粘附在肠上皮上的分段丝状杆菌能诱导Th17反应,并增加结肠中Treg细胞数量,同时单一定植的脆弱拟杆菌可促进Treg细胞增殖并诱导IL-10产生,两者共同作用抑制化学诱导的结肠炎。这表明微生物菌群正在驱动宿主免疫反应并减弱疾病易感性。研究表明复合碳水化合物会增加有益菌双歧杆菌的水平,并能调节肠道微环境,降低肠道pH值,刺激肠道中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对抗炎症性疾病。肠道菌群与生化因子的相关分析表明,丁酸菌、螺旋菌、乳酸菌和双歧杆菌等保护性细菌相对丰度与IL-10等抗炎症细胞因子呈显著正相关;而普雷沃氏菌(Prevotella),瘤胃球菌(Ruminococcus),拟杆菌属(Bacteroides),埃希氏菌属(Escherichia-Shigella)相对丰度与IL-23,TNF-α,IL-1β,IL-6和IFN-γ等促炎症细胞因子呈正相关。有研究人员利用从猴头菌中提取的粗多糖干预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模型,发现粗多糖能够提高结肠炎小鼠细菌群落α-多样性指数,一定程度上抑制DSS诱导的结肠炎中细菌生长抑制和受损;并且粗多糖降低了变形菌数量,有效缓解DSS诱导的肠道菌群紊乱,表明猴头菌中的粗多糖能够减少致病菌,对稳定并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有积极作用,为炎症性疾病提供良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据研究发现灵芝菌丝体中提取的高分子量(>300KDa)多糖能显著降低小鼠中Escherichiafergusonii,肠球菌等菌群的丰度,表明多糖类物质能降低肠道微生物有害菌群比例,减少有害菌群对结肠黏液屏障的损伤。此外,微生物发酵多糖类物质产生的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fattyacid,SCFA),例如乙酸盐、丙酸盐和丁酸盐,有助于调节肠内稳态并可能通过表观遗传调控基因表达,降低人脂肪组织中促炎症因子的产生。球形梭菌(ClostridiumCoccoides)是SCFA的主要生产者,并能发酵多糖产生丁酸盐作为结肠细胞主要能量来源,已被证明可以保护结肠免受炎症损伤。有研究发现淀粉包埋的微球(含多糖类物质)在IBD患者的粪便微生物体外发酵的过程中能调节SCFA含量,减少潜在有害菌的丰度,如Bacteroidesvulgatus和Veillonella等,其具体机制可能包括:淀粉包埋的微球显示出缓慢发酵的特征,有利于增加结肠远端中有益发酵产物并改善结肠健康;产生SCFA有助于维持相对低的结肠pH值,防止潜在有害菌生长并降低葡萄糖醛酸酶、糖苷酶和7α-羟化酶等共致癌酶的活性;产生丁酸盐作为结肠上皮细胞的主要能量来源;作为抗炎剂抑制转录因子NF-κB的激活抑制免疫炎症反应和下游产物如促炎细胞因子IL-12和TNF;并上调抗炎细胞因子IL-10产生量。有学者在研究桑葚多糖体外发酵对肠道微生物群组成及代谢产物影响时发现,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pH降低,总SCFA产量显著增加,并且桑葚多糖中的半乳糖和半乳糖醛酸发酵导致乙酸和丁酸产量增加,阿拉伯糖和葡萄糖发酵导致丙酸产量增加。这些研究表明多糖类物质能够影响肠道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因此,调控肠道菌群组成或利用肠道菌群发酵多糖类物质的代谢产物可有效预防IBD及防止IBD患者在疾病发作期间肠道炎症症状。五味子为药食两用中药,可作为食品或营养补充剂使用,表明其与化学药物相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适合长期服用。因此,将其开发成为改善炎症性肠病(克罗恩病,炎症性肠病等)的药物,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是针对现有改善炎症性肠病药物多副作用且疗效不显著的问题,提供了一种五味子多糖提取物及其在改善炎症性肠病中的应用。具体为应用提取物影响肠道菌群结构和功能,进而提高机体免疫力,为其在制备改善结肠炎药物中的应用前景提供依据,具体阐述如下:本专利技术提供五味子多糖在制备治疗炎症性肠病药物或保健品中的应用。所述炎症性肠病为急性或慢性炎症性肠病。所述五味子多糖提取自北五味子的生品或醋炮制品,植物来源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Schisandrachinensis(Turcz.)Baill.的干燥果实。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五味子多糖的制备过程包括以下步骤:五味子饮片水提,醇沉,脱蛋白,脱色除杂,冻干,得五味子多糖提取物。具体制备过程如下:1)水提五味子,收集液相部分;2)将步骤1)中的液相部分或其浓缩液进行醇沉;3)步骤2)得到的沉淀,用水溶解后采用Sevag法去除蛋白质,收集上清液;4)取步骤3)得到的上清液,转移到装有AB-8大孔树脂的层析柱中进行脱色除杂,收集洗脱液脱色除杂;5)取步骤4)脱色得到的五味子多糖溶液,冻干,得精制五味子多糖提取物。五味子多糖制备的优化方案为:1)提取:加入饮片重量8倍量的纯水于100℃条件下加热回流,提取2次,每次3小时,合并水提液;2)醇沉:浓缩步骤1)中水提取液,加入无水乙醇,使含醇量达80%,静置过夜,离心得上清滤液和沉淀,沉淀即为1次醇沉五味子粗多糖提取物;将第一次醇沉的五味子多糖加适量水溶解(使其浓度达到以生药量计约为0.5g/ml),继续加入无水乙醇,使含醇量达80%,静置过夜,离心得上清滤液和沉淀,沉淀即为2次醇沉五味子粗多糖;3)Savage法脱蛋白:将步骤2)中五味子粗多糖加纯水溶解,因氯仿中蛋白质可变形析出,将氯仿、正丁醇、多糖溶液按25:5:1的体积配比加入分液漏斗,剧烈振摇使混合均匀,且蛋白质变性成凝胶状析出,静置使沉淀分层,最上层水溶液为多糖,变性蛋白存在于水相与溶剂相的交界面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五味子多糖在制备治疗炎症性肠病药物或保健品中的应用。/n

【技术特征摘要】
1.五味子多糖在制备治疗炎症性肠病药物或保健品中的应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炎症性肠病为急性或慢性炎症性肠病。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五味子多糖提取自北五味子的生品或醋炮制品,植物来源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Schisandrachinensis
(Turcz.)Baill.的干燥果实。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五味子多糖的制备过程包括以下步骤:五味子饮片水提,醇沉,脱蛋白,脱色除杂,冻干,得五味子多糖提取物。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五味子多糖的制备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1)水提五味子,收集液相部分;
2)将步骤1)中的液相部分或其浓缩液进行醇沉;
3)步骤2)得到的沉淀,用水溶解后采用Sevag法去除蛋白质,收集上清液;
4)取步骤3)得到的上清液,转移到装有AB-8大孔树脂的层析柱中进行脱色除杂,收集洗脱液脱色除杂;
5)取步骤4)脱色得到的五味子多糖溶液,冻干,得精制五味子多糖提取物。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五味子多糖的制备过程还包括在水提之前的石油醚脱脂步骤。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五味子多糖的制备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1)提取:加入饮片重量8倍量的纯水于100℃条件下加热回流,提取2次,每次3小时,合并水提液;
2)醇沉:浓缩步骤1)中水提取液,加入无水乙醇,使含醇量达80%,静置过夜,离心得上清滤液和沉淀,沉淀即为1次醇沉五味子粗多糖提取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兔林苏联麟毛春芹季德顾薇李昱王巧晗毛靖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中医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