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高分子两性脂质材料及其合成方法以及其在复杂递药制剂中的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5206502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2: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高分子两性脂质材料及其合成方法以及其在复杂递药制剂中的应用,属于智能型脂质体技术领域,由于人体的疾病部位会产生不同的微环境变化,例如:血管通透性增加,局部酸性升高、局部温度升高等,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新型材料正是能够随人体微环境变化而改变高分子构型的特性,利用变形的高分子特性对细胞磷脂双层膜的干扰能力产生影响,从而达到在病变部位快速释放药物的目的,以实现智能化给药、提高治疗疾病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高分子两性脂质材料及其合成方法以及其在复杂递药制剂中的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智能型脂质体
,具体涉及一种智能高分子两性脂质材料的合成方法及其在复杂递药制剂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大量的动物和临床实验数据已经证明脂质体包裹的抗癌药物、抗生素和抗真菌化合物可以提高药效。脂质体制剂的优势在于改变了药物的体内药物代谢和药物的器官分布,可以显著的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DengYJ,2007]。特别应该指出的是脂质体可以选择性的富集在新生肿瘤、感染和发炎部位,所以能将药物连同脂质体一起靶向送往病灶[ChonnandCullis,1995]。虽然我们已经成功的将各种药物包裹在脂质体中并送往病灶和病变细胞,但是多数常规脂质体并不能响应细胞水平的微环境变化,在很多情况下脂质体都完好的逗留在细胞的微器官中不能释放所包裹的药物,或脂质体药物在溶酶体内被分解后排出了细胞外不能发挥作用[BaptistaALFandCoutinhoPJG,2003]。显而易见,如何解决脂质体制剂随生理微环境变化而释放其包裹的药物就成为进一步提高脂质体药物疗效的关键。一般来说,脂质体主要是以吞噬机制进入细胞内,含有脂质体的吞噬体会继续被送入酸性的溶酶体(Straubingeretal.,1983)。从吞噬体进入溶酶体是一个连续的变化过程,吞噬体本身的内部酸度需要从血液中的pH7.4逐渐降低到溶酶体内的pH4.0[Tycko,etal.1983;Tycko,etal.1982]。所以,载药脂质体如果能够随着外部酸度变化的话(酸敏脂质体),当脂质体进入酸性吞噬体后,随着酸性条件而破裂,或者融合,就可以使药物从脂质体中释放出来。酸敏脂质体的制备是通过脑磷脂-酸敏化合物的搭配,或者选用酸敏多肽和高分子材料修饰脂质体双层膜而实现的。酸敏脂质体既要满足在生理条件(pH7.4)稳定,又要求其在酸性时迅速释放包裹的药物。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这一特性合成了用脂肪胺部分随机修饰的聚2-乙基丙烯酸脂肪酰胺衍生物并系统的研究了镶嵌法在聚2-乙基丙烯酸脂质体制备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设计和合成的智能高分子两性脂质材料被证明能够达到智能响应病灶处微环境的变化,这种材料制备的酸敏脂质体能够满足在正常的生理条件下稳定,在酸性条件下释放所载荷的药物的靶向性能,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高分子两性脂质材料包括聚酸敏高分子脂质体,所述聚酸敏高分子脂质体包括高分子磷脂或者有一个酸性敏感断裂的化学键,所述高分子磷脂随着温度变化能够引起载药制剂的药物释放,其中,所述聚酸敏高分子脂质体为2-乙基丙烯酸长链脂肪酰胺衍生物,智能高分子脂质的基本结构和合成方法如图1所示。上述智能高分子两性脂质材料的合成方法,具体是采用高分子插入法制备了2-乙基丙烯酸酸敏高分子脂质体,具体包括如下步骤:A1)将100mg荧光修饰的聚2-乙基丙烯酸Py-PEAA和3mmol的1-十烷基胺溶解在pH7的水溶液中,所述聚2-乙基丙烯酸Py-PEAA的羧酸单位为100mmol,聚2-乙基丙烯酸Py-PEAA的单体分子量为MW为100;A2)将20mg/ml的EDC甲醇溶液加入高分子/烷基胺混合溶液,在室温继续搅拌反应液的同时用薄层色谱跟踪反应,薄层色谱跟踪反应的色谱展开剂为CHCl3:MeOH:triethylamine=8:2:0.2,显色剂为印三醇ninhydrin;A3)将溶液的pH调低到2-3,沉淀出修饰的高分子衍生物;A4)将分离出的沉淀物从新溶解在2M的NaOH溶液并搅拌半小时,再把溶液的pH调到2-3,将悬浊液超速离心分离出沉淀;A5)将沉淀用去离子水洗涤3-5次,冷冻干燥即可得到最终产物,产率一般在60-85%之间。进一步的,上述智能高分子两性脂质材料的合成方法,具体还包括如下步骤:B1)取磷脂混合物共溶于氯仿/甲醇,加入试管内氮气吹干形成均匀的混合磷脂薄膜,真空干燥过夜,所述磷脂混合物的卵磷脂/胆固醇=55:45摩尔比;B2)在含有磷脂膜的试管内加入HBS缓冲液,快速震荡使磷脂膜水合溶解,所述HBS缓冲液包括20mmol/L的Hepes和150mmol/L的NaCl,HBS缓冲液的pH为7.5;B3)将得到的多层脂质体以液氮速冻,然后在55℃水中溶解,重复速冻-热解5次,在55℃用挤压器将多层脂质体反复挤压通过双层100nm孔径的薄膜5次,即得到所需粒径的大单室脂质体。优选的,制备荧光标记的脂质体方法为在磷脂配方中分别加入0.5%摩尔浓度的Rh-PE和NBD-PE,制备聚(2-乙基丙烯酸)酸敏脂质时,将烷基化修饰程度为3mol%聚2-乙基丙烯酸脂肪酰胺溶液(pH7.4)与预先制备的脂质体混合,在40℃温度下缓慢搅拌,过夜,所述2-乙基丙烯酸脂肪酰胺溶液的pH为7.4。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智能高分子两性脂质材料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设计的高分子材料在这些微环境变化时,或者发生高分子材料断裂、或者高分子材料疏水性增加,从而引发细胞膜的融合性增强、或者破坏细胞膜、或者可以提高载药的脂质体递药系统的融合性增加,使得载药制剂在病变部位能够快速释放药物,从而达到智能化给药,提高治疗疾病的效果。酸敏聚(2-乙基丙烯酸)高分子脂质体在正常的生理环境稳定,其包裹的药物不发生泄露和突释。一旦进入酸性环境,聚(2-乙基丙烯酸)的羧酸侧链质子化,高分子疏水性增加,这些疏水的高分子嵌入磷脂膜,破坏脂质体双层膜,使得包裹的药物释放,达到选择性释放药物的目的。膜通透性实验研究数据证明,聚(2-乙基丙烯酸)高分子酸敏脂质体可以在酸性条件选择性的释放包裹的药物,酸敏释药的同时伴随着脂质体本身粒径的显著增大。脂质体粒径增大极可能是酸敏引发的脂质体相互间的膜融合的结果。实验证明聚(2-乙基丙烯酸)脂质体的酸敏性非常灵敏。当试药溶液的酸度降到pH5时有80%的钙黄绿素释放出脂质体。同时进一步实验结果也显示酸敏高分子脂质体在酸性条件下的融合特性与脂质体携带的酸敏高分子化合物的分子量有直接关系,分子量高,脂质体间融合的效果好。实验还采用Cos7细胞研究了酸敏高分子脂质体在细胞内的酸敏释药性能。镜下观察的结果表明,普通脂质体在被细胞摄取后,无法快速释放其包裹的药物,而经过聚(2-乙基丙烯酸)修饰的脂质体可以在被细胞摄取后快速释放药物,表明酸敏高分子脂质体不影响细胞对脂质体的摄入,同时具有非常显著的细胞内酸敏释药性能。目前,含有高分子化合物的递药系统逐渐成研究热点,本专利技术成功的利用了(2-乙基丙烯酸)高分子化合物为载体,制备了酸敏脂质体制剂,其制剂学特性良好,酸敏递药效果显著,期待可为载药高分子材料的研究提供思路,同时也为制剂学研究提供新材料。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智能高分子脂质的基本结构和合成方法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十烷基胺的衍生物制备的脂质体制剂粒径数据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智能高分子脂溶性片段修饰度对高分子嵌入脂质体的影响数据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智能高分子制备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高分子两性脂质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聚酸敏高分子脂质体,所述聚酸敏高分子脂质体包括高分子磷脂或者有一个酸性敏感断裂的化学键,所述高分子磷脂随着温度变化能够引起载药制剂的药物释放。/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高分子两性脂质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聚酸敏高分子脂质体,所述聚酸敏高分子脂质体包括高分子磷脂或者有一个酸性敏感断裂的化学键,所述高分子磷脂随着温度变化能够引起载药制剂的药物释放。


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高分子两性脂质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酸敏高分子脂质体为2-乙基丙烯酸长链脂肪酰胺衍生物。


3.一种智能高分子两性脂质材料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高分子插入法制备了2-乙基丙烯酸酸敏高分子脂质体,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A1)将100mg荧光修饰的聚2-乙基丙烯酸Py-PEAA和3mmol的1-十烷基胺溶解在pH7的水溶液中,所述聚2-乙基丙烯酸Py-PEAA的羧酸单位为100mmol,聚2-乙基丙烯酸Py-PEAA的单体分子量为MW为100;
A2)将20mg/ml的EDC甲醇溶液加入高分子/烷基胺混合溶液,在室温继续搅拌反应液的同时用薄层色谱跟踪反应,薄层色谱跟踪反应的色谱展开剂为CHCl3:MeOH:triethylamine=8:2:0.2,显色剂为印三醇ninhydrin;
A3)将溶液的pH调低到2-3,沉淀出修饰的高分子衍生物;
A4)将分离出的沉淀物从新溶解在2M的NaOH溶液并搅拌半小时,再把溶液的pH调到2-3,将悬浊液超速离心分离出沉淀;
A5)将沉淀用去离子水洗涤3-5次,冷冻干燥即可得到最终产物,产率一般在60-85%之间。


4.一种智能高分子两性脂质材料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高分子插入法制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岩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力邦制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