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转子电机散热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02816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7 21:30
一种外转子电机散热结构,包括电机端盖、电机转子、外壳体、电机定子铁心、导热管;该外壳体一端开口,电机端盖安装在外壳体开口端上,在电机端盖中部开设有轴孔;导热管位于外壳体内,导热管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电机端盖上,轴孔的中心线与导热管的中心线重合;转轴一端从轴孔中穿出,伸出到电机端盖的外部;转轴另一端从导热管的通孔中穿过,与第一轴承的中心孔配合。设置的导热管能够快速的将导热管上的热量传递到电机端盖上,使得热量传递分布相对均匀,有效的改善电机定子铁心温升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外转子电机散热结构
本技术涉及电机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外转子电机散热结构。
技术介绍
电机作为工业设备中最基础的一个部件,在工厂使用中基本上保持长期运转状态,由于电机在长期运转中,在电机内部会散发大量的热量,如果电机内部产生的热量不能够及时排除导致电机整体温度升高,电机工作效率低下。目前常见外转子电机内部常见的传热方式为,外转子电机靠定子铁心传导热量,采用该种方式不仅传热不均匀,而且效率极低,不便于定子的散热。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外转子电机散热结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外转子电机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端盖(1)、电机转子(2)、外壳体(3)、电机定子铁心(4)、导热管(5);该外壳体(3)一端开口,所述电机端盖(1)安装在所述外壳体(3)开口端上,在所述电机端盖(1)中部开设有轴孔(6);所述导热管(5)位于所述外壳体(3)内,所述导热管(5)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电机端盖(1)上,所述轴孔(6)的中心线与所述导热管(5)的中心线重合;所述转轴(7)穿设在所述轴孔(6)和所述导热管(5)中,且所述转轴(7)的内端伸入到所述外壳体(3)内,在所述导热管(5)与所述转轴(7)之间设置有轴承;在所述转轴(7)的内端固套有外转子结构(11),在所述外转子结构(11)和所述导热管(5)之间安装所述电机定子铁心(4)。为更好的实现本技术,可进一步为:在所述壳体沿圆周方向均匀设置有散热筋(10)。采用散热筋(10)能够将热量通过散热筋(10)上快速发散出去。进一步地:在所述电机端盖(1)和所述导热管(5)的贴合面之间涂有导热材料。采用该导热材料可以有效的降低热阻,将电机定子铁心(4)产生的热量经过导热管(5)传递到外壳体(3)上,通过外壳体(3)向外界散热。进一步地:所述导热材料为导热硅脂。该导热硅脂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进一步地:在外壳体(3)和电机端盖(1)的贴合处填充有硅橡胶作为防水结构。在外壳体(3)和电机端盖(1)的贴合处采用硅橡胶填充,能够具有较高的防护等级。进一步地:所述导热管(5)与所述电机定子铁心(4)为过盈配合。由于导热管(5)与电机定子铁心(4)通过过盈配合紧密连接,电机热量能够均匀且快速稳定的传导至导热管(5)上。进一步地:所述电机端盖(1)和所述导热管(5)为铝合金压铸件。由于铝的导热能力较好,可以为电机的热量传导提供通道进一步地:所述外壳体(3)为采用塑料材质。进一步地:所述导热管(5)通过锁紧螺钉固定在所述电机端盖(1)上。可拆式安装方便进行组装和维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在转轴的内端固套有外转子结构,在外转子结构和导热管之间安装电机定子铁心,电机定子铁心与导热管为过盈配合,采用该种方式,电机定子铁心能够快速将热量传递到导热管上,由于导热管与电机端盖相互连接,所以导热管上的热量能够快速传递到电机端盖上,相对较为均匀,可以改善电机定子铁心温升高的问题。在外壳体沿圆周方向均匀设置有散热筋,采用散热筋能够快速散热,散热能力好,可以有效的降低电机内部温度,电机端盖和所述导热管的贴合面之间涂有导热材料,不仅可以提高电机效率,还能提升电机的使用寿命,更能减少因电机高温的烫伤事故。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图;图2为电机端盖和外壳体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中附图说明,电机端盖1、电机转子2、外壳体3、电机定子铁心4、导热管5、轴孔6、转轴7、第一轴承8、第二轴承9、散热筋10、外转子结构1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外转子电机散热结构,包括电机端盖1、电机转子2、外壳体3、电机定子铁心4、导热管5,电机端盖1和导热管5为铝合金压铸件。采用铝材质具有好的导热能力,可以为电机的热量传导提供通道该外壳体3右端开口,电机端盖1安装在外壳体3开口端上,该外壳体1的开口端对应于图1的左端,外壳体3为采用塑料材质。在电机端盖1中部开设有轴孔6,在轴孔6中安装有第二轴承9,电机端盖1沿圆周方向均匀设置有散热筋10。在此处设置有散热筋10能够将热量通过散热筋10上快速发散出去。导热管5位于外壳体3内,导热管5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电机端盖1上,在外壳体3和电机端盖1的贴合处填充有硅橡胶作为防水结构。导热管5通过锁紧螺钉固定在电机端盖1上,电机端盖1的轴孔6的中心线与导热管5的中心线重合;转轴7的左端从第二轴承9的中心孔中伸出到电机端盖1的外部,转轴7的右端伸入到外壳体3内,且转轴7的右端从导热管5中穿过后,与第一轴承8的中心孔配合,该第一轴承8的外圈固定在导热管5的内部;在转轴7的内端固套有外转子结构11,在外转子结构11和导热管5之间安装电机定子铁心4。电机定子铁心4固套在导热管5上,且电机定子铁心4与导热管5位过盈配合,在电机定子铁心4上安装有电机绕组,电机产生的主要热源均来自电机绕组,导热管5与电机定子铁心4为过盈配合。在电机端盖1和导热管5的贴合面之间涂有导热材料,在本实施例中选取的导热材料为导热硅脂。本技术原理:电机工作时,电机绕组产生热能,由于电机绕组安装在导热管5上,且导热管5与电机定子铁心4为过盈配合,因此电机绕组产生的热能就大部分均匀的传递到导热管5上,由于导热管5与电机端盖1为固定连接,且导热管5和电机端盖1为铝合金压铸件,本身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可以为电机绕组产生的热量提供传导通道。在导热管5与电机端盖1之间填充的导热硅脂,有效的降低了热阻,增强了热量传递,当热量传导到电机端盖1上时,由于在电机端盖1的外圆周均匀设置有散热筋10,能够快速的将电机端盖1上的热量辐射到空气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外转子电机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端盖(1)、电机转子(2)、外壳体(3)、电机定子铁心(4)、导热管(5);/n该外壳体(3)一端开口,所述电机端盖(1)安装在所述外壳体(3)开口端上,在所述电机端盖(1)中部开设有轴孔(6);/n所述导热管(5)位于所述外壳体(3)内,所述导热管(5)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电机端盖(1)上,所述轴孔(6)的中心线与所述导热管(5)的中心线重合;/n转轴(7)一端从所述轴孔(6)中穿出,伸出到所述电机端盖(1)的外部;/n所述转轴(7)另一端从所述导热管(5)的通孔中穿过,与第一轴承(8)的中心孔配合;/n所述第一轴承(8)的外圈与所述导热管(5)的内壁过盈配合;/n在所述转轴(7)的内端固套有外转子结构(11),在所述外转子结构(11)和所述导热管(5)之间安装所述电机定子铁心(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外转子电机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端盖(1)、电机转子(2)、外壳体(3)、电机定子铁心(4)、导热管(5);
该外壳体(3)一端开口,所述电机端盖(1)安装在所述外壳体(3)开口端上,在所述电机端盖(1)中部开设有轴孔(6);
所述导热管(5)位于所述外壳体(3)内,所述导热管(5)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电机端盖(1)上,所述轴孔(6)的中心线与所述导热管(5)的中心线重合;
转轴(7)一端从所述轴孔(6)中穿出,伸出到所述电机端盖(1)的外部;
所述转轴(7)另一端从所述导热管(5)的通孔中穿过,与第一轴承(8)的中心孔配合;
所述第一轴承(8)的外圈与所述导热管(5)的内壁过盈配合;
在所述转轴(7)的内端固套有外转子结构(11),在所述外转子结构(11)和所述导热管(5)之间安装所述电机定子铁心(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外转子电机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机端盖(1)上沿圆周方向均匀设置有散热筋(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云平邹泽会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瑜欣平瑞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