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控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9437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7 21: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子控制技术领域,公开一种控制器,包括外壳及设于其内的印刷电路板、导热元件和弹性固定件。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弹性固定件的弹性变形将功率部件和导热元件夹设于弹性固定件内,使功率部件和导热元件相互抵接,功率部件工作产生的热量通过导热元件传递至外壳上,再传递至外壳外侧,提高了散热的稳定性,延长了功率部件的使用寿命;采用定位孔和定位件配合的方式对弹性固定件定位,将定位部夹设于功率部件和外壳的内壁之间,提高了弹性固定件的稳定性,避免了因振动而导致功率部件与导热元件之间的抵触连接容易松动的问题。将功率部件垂直于印刷电路板设置,解决导热元件如MOS管因其弯角翘起而导致功率部件和导热元件不紧贴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控制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控制
,尤其涉及一种控制器。
技术介绍
电动车控制器通常主要由外壳和设于外壳内的印刷电路板构成,控制器中往往会具有很多发热的元件,如MOS管等。现有技术中,一般通过螺丝或者压条等将MOS管固定于外壳上的导热元件上,从而实现MOS管的散热。但是,螺丝或者压条等很容易因电动车行驶中的频繁振动而产生松动,从而使MOS管和导热元件之间的连接松动,从而导致MOS管与导热元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从而降低MOS管的散热效果;而且现有的MOS管多平躺在印刷电路板上,一是占用印刷电路板的面积,二是MOS管的弯角易翘起而导致功率部件和导热元件不能紧贴,从而影响MOS管的散热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控制器,以解决因振动使功率部件和导热元件之间的连接松动而降低散热效果的问题,以及因MOS管的弯角翘起而导致功率部件和导热元件不能紧贴的问题。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控制器,包括外壳,设于所述外壳内的印刷电路板和功率部件,所述功率部件焊接于所述印刷电路板,还包括设于所述外壳内的:导热元件,用于导出所述功率部件所产生的热量;弹性固定件,包括定位部和设于所述定位部相对两侧的弹性抵接部,所述弹性抵接部能够发生弹性变形,以将所述功率部件和所述导热元件夹设于两个所述弹性抵接部之间,并使所述功率部件和所述导热元件相互抵接;所述定位部和所述导热元件的其中一个上设有定位件,另一个上设有用于插设所述定位件的定位孔,所述定位部夹设于所述功率部件和所述外壳的内壁之间。作为上述控制器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外壳的内壁设有凸起,所述凸起抵接于所述定位部背对所述印刷电路板的一侧。作为上述控制器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功率部件具有两组,所述导热元件夹设于两组所述功率部件之间。作为上述控制器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弹性抵接部包括第一形变段和第二形变段,所述第一形变段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定位部,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形变段;沿远离所述定位部的方向,两个所述弹性抵接部的所述第一形变段呈渐缩设置,两个所述弹性抵接部的所述第二形变段呈渐扩设置;所述第一形变段和所述第二形变段的连接位置抵接于所述功率部件。作为上述控制器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集成接口端子,所述集成接口端子包括一体设置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为一端开口的凹槽结构;插接部,所述插接部凸设于所述凹槽结构的内底壁;多个插针,每个所述插针的一端贯穿所述插针并焊接于所述印刷电路板,每个所述插针均与所述插接部注塑为一体。作为上述控制器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外壳上设有穿设孔,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穿设孔插接。作为上述控制器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由所述凹槽结构的底壁至其开口的方向,所述凹槽结构的相对两内侧壁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所述穿设孔为阶梯孔,由所述凹槽结构的底壁至其开口的方向,所述阶梯孔的大径孔的孔径逐渐增大,所述凹槽结构的开口端插入所述大径孔内并抵接于所述阶梯孔的阶梯面。作为上述控制器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凹槽结构的内侧壁设有导向部,所述导向部的一端插入所述阶梯孔的小径孔内。作为上述控制器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外壳的外壁设有线夹,用于防止与所述集成接口端子插接的外接端子所连接的线束与所述外壳分离。作为上述控制器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外壳包括上壳体和与其卡接以形成安装腔室的下壳体。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利用弹性固定件的弹性变形将功率部件和导热元件夹设于两个弹性抵接部之间,使功率部件和导热元件相互抵接,功率部件工作产生的热量通过导热元件传递至外壳上,再传递至外壳外侧,提高了对功率部件进行散热的稳定性,延长了功率部件的使用寿命;采用定位孔和定位件配合的方式对弹性固定件进行定位,并将定位部夹设于功率部件和外壳的内壁之间,提高了弹性固定件的稳定性,从而提高了功率部件和导热元件始终相抵接,保证了导热效果的稳定性,有效地避免了因振动而导致功率部件与导热元件之间的抵触连接容易松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将功率部件垂直于印刷电路板设置,能够减小功率部件在印刷电路板上的占用面积;同时配合弹性固定件将功率部件夹设于导热元件和弹性抵接部之间,有效解决了导热元件如MOS管因其弯角翘起而导致功率部件和导热元件不能紧贴的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内容和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控制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控制器的剖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控制器的局部剖视图一;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控制器的局部剖视图二。图中:1、外壳;11、上壳体;111、卡孔;112、凸起;113、线夹;114、标识;12、下壳体;121、卡凸;2、印刷电路板;3、功率部件;4、导热元件;41、定位件;5、弹性固定件;51、定位部;52、弹性抵接部;521、第一形变段;522、第二形变段;6、集成接口端子;61、连接部;62、插接部;63、插针;64、导向部;7、外接端子。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器,本实施例以应用于电动车如共享单车的控制器为例,该控制器包括外壳1,设于外壳1内的印刷电路板2和功率部件3,功率部件3及焊接于印刷电路板2的功率部件3。其中,外壳1包括上壳体11和与其卡接以形成安装腔室的下壳体12,印刷电路板2设于安装腔室内,有利于印刷电路板2的散热,进一步改善了印刷电路板2的工作环境,提高了印刷电路板2的使用寿命。采用卡接的方式连接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缩短了安装时间,提高了安装效率,而且便于拆卸。具体地,上壳体11上设有周向分布的多个卡孔111,下壳体12上设有与卡孔111一一对应的卡凸121。在连接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时,将每个卡凸121插入对应的卡孔111内即可。于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将卡孔111设于下壳体12上,将卡凸121设于上壳体11上。于其他实施中,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还可以采用紧固件如螺钉连接。本实施例中,卡凸121设有八个,下壳体12的每个侧壁设置两个卡凸121,设于下壳体12相对两侧壁的卡凸121对称设置。需要说明的是,卡凸121的个数并不仅限于八个,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控制器,包括外壳(1),设于所述外壳(1)内的印刷电路板(2)和功率部件(3),所述功率部件(3)焊接于所述印刷电路板(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外壳(1)内的:/n导热元件(4),垂直于所述印刷电路板(2)设置,用于导出所述功率部件(3)所产生的热量;/n弹性固定件(5),包括定位部(51)和设于所述定位部(51)相对两侧的弹性抵接部(52),所述弹性抵接部(52)能够发生弹性变形,以将所述功率部件(3)和所述导热元件(4)夹设于两个所述弹性抵接部(52)之间,并使所述功率部件(3)和所述导热元件(4)相互抵接;所述定位部(51)和所述导热元件(4)的其中一个上设有定位件(41),另一个上设有用于插设所述定位件(41)的定位孔,所述定位部(51)夹设于所述功率部件(3)和所述外壳(1)的内壁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控制器,包括外壳(1),设于所述外壳(1)内的印刷电路板(2)和功率部件(3),所述功率部件(3)焊接于所述印刷电路板(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外壳(1)内的:
导热元件(4),垂直于所述印刷电路板(2)设置,用于导出所述功率部件(3)所产生的热量;
弹性固定件(5),包括定位部(51)和设于所述定位部(51)相对两侧的弹性抵接部(52),所述弹性抵接部(52)能够发生弹性变形,以将所述功率部件(3)和所述导热元件(4)夹设于两个所述弹性抵接部(52)之间,并使所述功率部件(3)和所述导热元件(4)相互抵接;所述定位部(51)和所述导热元件(4)的其中一个上设有定位件(41),另一个上设有用于插设所述定位件(41)的定位孔,所述定位部(51)夹设于所述功率部件(3)和所述外壳(1)的内壁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内壁设有凸起(112),所述凸起(112)抵接于所述定位部(51)背对所述印刷电路板(2)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部件(3)具有两组,所述导热元件(4)夹设于两组所述功率部件(3)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抵接部(52)包括第一形变段(521)和第二形变段(522),所述第一形变段(521)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定位部(51),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形变段(522);
沿远离所述定位部(51)的方向,两个所述弹性抵接部(52)的所述第一形变段(521)呈渐缩设置,两个所述弹性抵接部(52)的所述第二形变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在辉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松正电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