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94364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7 21: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把手的电子设备,能够维持设计自由度,并且提高安装时的作业性。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个形态的电子设备(1)具有主体(2)和在该主体(2)的前表面突出的前控制板(3),在该电子设备中,在主体(2)的前表面上的前控制板(3)的左右两侧具备一对把手(4),把手(4)具有从主体(2)的前表面突出的支承部(41)和配设在支承部(41)的前方并且在左右方向上具有贯通孔(43)的手持部(42),贯通孔(43)的支承部(41)侧的内表面具有与前控制板(2)的表面处于同一面上的区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子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例如商用音响、功放这样的电子设备作为音乐厅、剧场等的永久性设备或直播现场、仪式会场等的移动设备使用。在这样的电子设备中,大多同时使用多台,因此安装(搭载)于机架使用。尤其是在作为移动设备使用的情况下,在会场将与会场的情况相匹配的台数的电子设备安装于机架。为使向该机架的安装容易,在电子设备中在前控制板的左右设有一对把手(参照例如日本特许第4831000号公报)。该把手一般以考虑到外观设计和节省空间并且不妨碍在前控制板上搭载的开关等的操作性的方式设计。于是,例如由于电子设备的多功能化、开关等增加,为了收纳这些开关而存在前控制板在主体的前表面突出的情况。在这样的电子设备中,如果是上述现有的把手的结构则在对电子设备进行安装时手指容易卡在前控制板处,存在安装时的作业性差的问题。并且,在前控制板在其侧端部具有能够从主体拆装的拆卸部的电子设备中,如果手指卡到前控制板上而存在该拆卸部脱落的隐患。另一方面,如果考虑安装时的作业性来设计把手,则难以兼顾到外观设计和节省空间。在前控制板以这种方式在主体的前表面突出的电子设备的把手中,难以兼顾考虑到外观设计和节省空间的设计的自由度和安装时的作业性。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483100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鉴于上述实际情况,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把手的电子设备,能够维持设计的自由度并且提高安装时的作业性。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做出的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形态的电子设备具有主体和在该主体的前表面突出的前控制板,该电子设备的特征在于,在所述主体的前表面上的所述前控制板的左右两侧具备一对把手,所述把手具有:支承部,其从所述主体的前表面突出;手持部,其配设在所述支承部的前方,并且在左右方向上具有贯通孔;所述贯通孔的支承部侧的内表面具有与所述前控制板的表面处于同一面上的区域。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形态的电子设备中,所述前控制板可以在其侧端部具有能够从所述主体拆装的拆卸部。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形态的电子设备中,作为所述拆卸部的拆装机构,可以使用磁体。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形态的电子设备中,可以在所述支承部的前表面形成有向所述主体侧凹的凹部,所述处于同一面上的区域位于所述凹部的上方和下方。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形态的电子设备中,作为所述贯通孔的上下方向的最大宽度,优选为4cm以上且7cm以下。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形态的电子设备中,所述前控制板的侧端部可以向所述主体方向弯曲。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形态的电子设备可以安装于机架使用。需要说明的是,在本专利技术中,“前表面”主要表示配设有显示装置和操作面板的面,主要是指与配设有输入输出端子的面位于相反侧的面。并且,存在在前控制板配设有开关等的情况,但“前控制板的表面”不包含由于这些开关等而产生的凸部,是指面板主体的表面。并且,“上下”和“左右”是指将该电子设备以规定的方向载置于水平面的状态下的上下和左右。专利技术的效果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形态的电子设备中,把手在贯通孔的支承部侧的内表面具有与前控制板的表面处于同一面上的区域。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认为通过在贯通孔的支承部侧的内表面的一部分设置与前控制板的表面处于同一面上的区域,作业者插入到把手的贯通孔的手指容易被引导到比前控制板位于前表面的位置,能够抑制手指卡在前控制板上。并且,与前控制板的表面处于同一面上的区域为贯通孔的支承部侧的内表面的一部分即可,因此设计的自由度高,能够兼顾把手的外观设计和节省空间。因此,该电子设备能够维持把手的设计自由度,并且使安装时的作业性提高。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示意性立体图。图2是图1的电子设备的示意性侧视图。图3是从正面观察图1的电子设备的示意性立体图。图4是表示在图3的电子设备中拆下拆卸部的状态的示意性立体图。图5是表示与图2不同的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示意性侧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5电子设备;2主体;21框体;22前面板;3前控制板;31开关;31a旋钮;31b按钮;32拆卸部;33拆装机构;4,6把手;41,61支承部;41a凹部;41b柱状部;42,62手持部;43,63贯通孔;43a,63a处于同一面上的区域。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适当地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在图1至图3中表示的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该电子设备1安装于机架使用,并且具有主体2和在主体2的前表面突出的前控制板3。并且,该电子设备1在主体2的前表面上的前控制板3的左右两侧具备一对把手4。作为这样的电子设备1,例如能够举出放大器(控制放大器、功率放大器)、CD播放器等音响设备、DVD播放器等影像设备等。作为电子设备1,尤其优选为重量大的功率放大器。<主体>如图1所示,主体2例如具备长方体状的框体21、在框体21的前表面配设的前面板22以及在框体21的内部搭载的电子器件(未图示)。框体21例如能够成为具备主框架和罩框架的结构,主框架具有底部和通过从底部的两侧弯折而形成的侧面部,罩框架覆盖上述主框架的顶部和背面部。需要说明的是,框体21的结构并不限于上述结构,可以是框架的结构不同的结构,也可以是不使用框架的结构。在图1中,前面板22覆盖框体21的前表面并且在框体21的左右两侧面突出。或者,前面板22可以仅在框体21的前表面的左右突出的位置设置一对。在前面板22仅设置在从框体21突出的部分的情况下,框体21的前表面例如被罩框架和后述前控制板3覆盖。前面板22的高度(上下方向的长度)没有特别的限制,考虑外观设计等而适当决定,例如可以与框体21的高度为同等程度。上述电子器件是用于实现电子设备1的功能的部件。作为该电子器件,例如在电子设备1为功率放大器的情况下,能够举出通过晶体管、DSP、CPU等构成的功率放大器电路、供给电源的电源电路、散热器、冷却风扇等。主体2的大小根据用于实现电子设备1的功能而搭载的电子器件等的数量和大小等而适当决定。并且,主体2的大小以与所安装的机架的大小相匹配的方式决定。<前控制板>前控制板3配设在前面板22的前表面。并且,前控制板3的宽度(左右方向的长度)比前面板22的宽度短,例如在从正面观察时成为与框体21的宽度同等程度或略短的长度。通过以这种方式使前控制板3的宽度比前面板22的宽度短,能够直接将把手4安装于前面板22,因此容易确保把手4的强度。前控制板3的高度(上下方向的长度)没有特别的限制,例如与前面板22的高度为同等程度或在其之下。作为前控制板3从前面板22向前方突出的距离(突出距离)的上限,优选为5cm,更优选的是3cm。如果上述突出距离超过上述上限,则需要使从主体2的前表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子设备,具有主体和在该主体的前表面突出的前控制板,该电子设备的特征在于,/n在所述主体的前表面上的所述前控制板的左右两侧具备一对把手,/n所述把手具有:/n支承部,其从所述主体的前表面突出;/n手持部,其配设在所述支承部的前方,并且在左右方向上具有贯通孔;/n所述贯通孔的支承部侧的内表面具有与所述前控制板的表面处于同一面上的区域。/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130 JP 2019-0142361.一种电子设备,具有主体和在该主体的前表面突出的前控制板,该电子设备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主体的前表面上的所述前控制板的左右两侧具备一对把手,
所述把手具有:
支承部,其从所述主体的前表面突出;
手持部,其配设在所述支承部的前方,并且在左右方向上具有贯通孔;
所述贯通孔的支承部侧的内表面具有与所述前控制板的表面处于同一面上的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前控制板在其侧端部具有能够从所述主体拆装的拆卸部。


3.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早川理柘植秀幸
申请(专利权)人:雅马哈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