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9187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7 21: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动机,其能够缩小包括配线空间在内的电动机的设置空间,并且抑制密封性的降低及组装工序的复杂化。在编码器壳体(6)固定于电动机壳体(5)的端部的电动机(1)中,电动机壳体具备从与轴线方向(L)正交的侧面即第一面(5A)突出的电动机配线引出部(7)。编码器壳体具备从朝向与电动机壳体的第一面相同的一侧的第二面(6A)突出的编码器配线引出部(8)。电动机配线引出口(70)朝向沿着第一面的第一方向。编码器配线引出口(80)朝向沿着第二面的第二方向。由此,能够在沿着壳体面(第一面、第二面)的方向上穿绕电动机配线(28)和编码器配线(48),所以能够缩小包括配线空间在内的电动机的设置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动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备编码器的电动机。
技术介绍
在将定子及转子容纳在电动机壳体中的电动机中,使用带编码器的电动机,其将编码器壳体固定在电动机壳体的轴线方向的端部,将检测转子的旋转的编码器容纳在编码器壳体的内部。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这种电动机。专利文献1的电动机具备电动机外壳(电动机壳体),其将第一轴承保持架及第二轴承保持架固定在容纳定子及转子的筒状壳体的两端的开口,将罩(编码器壳体)固定在电动机外壳的轴线方向的端部。编码器的配线除了与装设于传感器基板上的连接器连接的端部以外,成为多根被捆扎并且被管等包覆的编码器线束,编码器线束从形成于罩的侧面的开口部沿径向引出。在电动机外壳的侧面设置有电动机配线取出部,将供电线等捆扎并且用管等包覆的电动机线束从电动机配线取出部沿轴线方向引出。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8655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专利文献1的电动机中,电动机线束由从电动机外壳的侧面突出的电动机配线取出部沿轴线方向引出,与此相对,编码器线束从罩(编码器壳体)沿与轴线方向正交的径向引出。因此,电动机线束能够沿着电动机的侧面穿绕,但为了将编码器线束穿绕到与电动机线束相同的一侧,必须使编码器线束在编码器壳体的外侧弯曲。但是,在多个输出线被屏蔽或包覆材料覆盖而形成编码器线束的情况下,需要扩大用于弯曲的空间。因此,存在必须扩大包括配线空间在内的电动机的设置空间的问题。特别是需要增大与电动机的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设置空间的高度。另外,在专利文献1中,将容纳编码器的罩(编码器壳体)的缘部切口而形成的缺口部为引出编码器线束的开口部。在缺口部安装有衬套,但因为将用于向电动机外壳固定的面切口,所以仅仅是在罩(编码器壳体)和电动机外壳之间配置密封材料无法确保密封性。因此,为了确保密封性必须涂布密封剂,存在组装工序复杂化的问题。鉴于以上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问题在于,缩小包括编码器用的配线及电动机用的配线的配线空间在内的电动机的设置空间,并且抑制密封性的降低及组装工序的复杂化。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动机,其具有:转子及定子;电动机壳体,其容纳所述定子;编码器,其检测所述转子的旋转;以及编码器壳体,其容纳所述编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机壳体具备从朝向外周侧的第一面突出的电动机配线引出部,所述电动机配线引出部具备朝向沿着所述第一面的第一方向的电动机配线引出口,编码器壳体具备从朝向与所述第一面相同的一侧的第二面突出的编码器配线引出部,所述编码器配线引出部具备朝向沿着所述第二面的第二方向的编码器配线引出口。根据本专利技术,因为能够沿着朝向相同的方向的壳体面(第一面、第二面)引出编码器配线及电动机配线,所以与在垂直于壳体面的方向上引出配线的情况比较,能够降低与壳体面垂直的方向上的配线空间的必要高度。因此,能够缩小包括配线空间在内的电动机的设置空间。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编码器配线引出口和电动机配线引出口均设置于从壳体面突出的突出部(电动机配线引出部、编码器配线引出部)。因此,编码器壳体和电动机壳体不需要为了取出配线而将相对于对方侧的壳体进行固定的固定面切口,所以能够抑制编码器壳体和电动机壳体之间的密封性的降低。另外,因为不需要为了确保密封性而涂布密封剂,所以能够抑制组装工序的复杂化。在本专利技术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是不同的方向。如果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是不同的方向,则能够避免电动机配线和编码器配线的干扰。因此,不需要为了避免电动机配线和编码器配线的干扰而将两配线大幅度弯曲。在本专利技术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所成的角度为90°以内。如果是这样的角度范围,则能够将电动机配线和编码器配线在不大幅度弯曲的情况下向相同方向引出。因此,在将电动机配线和编码器配线沿相同方向引出并向外部的设备连接时,能够缩小用于配线的空间。在本专利技术中,优选的是,所述电动机配线引出口和所述编码器配线引出口在与所述第一面及所述第二面垂直的方向上的位置一致。这样一来,能够在大致同一平面内穿绕电动机配线和编码器配线。由此,能够降低与壳体面垂直的方向上的配线空间的必要高度。因此,能够缩小包括配线空间在内的电动机的设置空间。在本专利技术中,优选的是,所述编码器配线引出部具备:台座部,所述台座部从所述第二面突出;衬套,所述衬套配置于在所述台座部的前端面开口且与所述编码器壳体的内部空间连通的贯通部;以及按压部件,所述按压部件在与所述台座部之间压缩所述衬套并将其固定于所述台座部。这样一来,能够使衬套变形而封闭与台座部之间的间隙。因此,能够提高编码器配线引出部的防水性及防尘性。另外,因为衬套及按压部件安装于在台座部的前端面开口的贯通部,所以容易地进行安装作业。另外,因为贯通部形成于与相对于电动机壳体的固定面不同的部位,所以能够抑制编码器壳体和电动机壳体之间的密封性的降低。在本专利技术中,优选的是,所述台座部具备将所述前端面切口而形成的缺口部,所述缺口部向所述第二方向开口,所述衬套具备配置于所述缺口部的筒部以及夹在所述前端面和所述按压部件之间的第一凸缘部,所述编码器配线引出口在所述筒部的前端开口。这样一来,通过将编码器配线穿过筒部安装到台座部,能够容易地进行编码器配线的连接作业及引出作业。另外,能够在按压部件和台座部之间压缩第一凸缘部,封闭台座部和衬套的间隙。因此,能够提高防水性及防尘性。在本专利技术中,优选的是,所述衬套具备从所述筒部向与所述筒部延伸的方向交叉的方向突出的第二凸缘部,所述台座部具备配置所述第二凸缘部的槽部。这样一来,因为能够防止筒部从缺口部脱出,所以在编码器配线被拉伸的情况下,能够防止衬套从台座部脱落。另外,在组装编码器配线引出部时,能够容易地进行衬套的定位。在本专利技术中,优选的是,穿过编码器配线引出口的编码器配线具备:第一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由彼此分离的多根信号线构成;以及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具备屏蔽所述多根信号线的屏蔽部及覆盖所述屏蔽部的周围的覆盖部,在所述贯通部的内侧,所述第一部分在从所述第二方向朝向所述编码器壳体的内侧的方向上弯曲。这样,通过在因不被覆盖部及屏蔽部覆盖而能够容易地弯曲的部分(即,第一部分)穿过的位置改变编码器配线的朝向,与在第二部分穿过的位置改变编码器配线的朝向的情况比较,能够缩小用于配线的空间。另外,能够减少施加于编码器配线的负载。在本专利技术中,优选的是,所述台座部具备将所述前端面切口而形成的第一缺口部及第二缺口部,所述第一缺口部及所述第二缺口部朝向不同的方向开口,所述衬套具备:筒部,所述筒部选择性地配置于所述第一缺口部及所述第二缺口部中的任一个缺口部;密封部,所述密封部在所述筒部配置于所述第一缺口部及所述第二缺口部中的一方时封闭另一方;以及第一凸缘部,所述第一凸缘部夹在所述前端面和所述按压部件之间,所述第二方向是所述第一缺口部及所述第二缺口部中配置有所述筒部的一侧开口的方向,所述编码器配线引出口在所述筒部的前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机,具有:/n转子及定子;/n电动机壳体,所述电动机壳体容纳所述定子;/n编码器,所述编码器检测所述转子的旋转;以及/n编码器壳体,所述编码器壳体容纳所述编码器,/n其特征在于,/n所述电动机壳体具备从朝向外周侧的第一面突出的电动机配线引出部,/n所述电动机配线引出部具备朝向沿着所述第一面的第一方向的电动机配线引出口,/n编码器壳体具备从朝向与所述第一面相同的一侧的第二面突出的编码器配线引出部,/n所述编码器配线引出部具备朝向沿着所述第二面的第二方向的编码器配线引出口。/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131 JP 2019-0151441.一种电动机,具有:
转子及定子;
电动机壳体,所述电动机壳体容纳所述定子;
编码器,所述编码器检测所述转子的旋转;以及
编码器壳体,所述编码器壳体容纳所述编码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动机壳体具备从朝向外周侧的第一面突出的电动机配线引出部,
所述电动机配线引出部具备朝向沿着所述第一面的第一方向的电动机配线引出口,
编码器壳体具备从朝向与所述第一面相同的一侧的第二面突出的编码器配线引出部,
所述编码器配线引出部具备朝向沿着所述第二面的第二方向的编码器配线引出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是不同的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所成的角度为90°以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动机配线引出口和所述编码器配线引出口在与所述第一面及所述第二面垂直的方向上的位置一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编码器配线引出部具备:
台座部,所述台座部从所述第二面突出;
衬套,所述衬套配置于贯通部,所述贯通部在所述台座部的前端面开口且与所述编码器壳体的内部空间连通;以及
按压部件,所述按压部件在与所述台座部之间压缩所述衬套并将该衬套固定于所述台座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台座部具备将所述前端面切口而形成的缺口部,所述缺口部向所述第二方向开口,
所述衬套具备配置于所述缺口部的筒部以及夹在所述前端面和所述按压部件之间的第一凸缘部,
所述编码器配线引出口在所述筒部的前端开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衬套具备从所述筒部向与所述筒部延伸的方向交叉的方向突出的第二凸缘部,
所述台座部具备配置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樋口大辅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