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器件及其形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189801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7 21:16
一种半导体器件及其形成方法,方法包括:提供衬底;在所述衬底上形成初始鳍部,所述初始鳍部包括牺牲材料层和位于牺牲材料层表面的第一材料层,相邻初始鳍部之间具有第一沟槽,所述第一沟槽底部暴露出衬底;形成初始鳍部后,在所述第一沟槽内形成第一层;形成第一层后,在所述初始鳍部内形成第二沟槽,所述第二沟槽底部暴露出衬底,且使第二沟槽与第一沟槽之间的牺牲材料层形成牺牲鳍部层,使第二沟槽与第一沟槽之间的第一材料层形成鳍部,鳍部位于牺牲鳍部层的表面;去除牺牲鳍部层,在衬底与鳍部之间形成第一鳍部开口;在所述衬底上和第一鳍部开口内形成隔离结构,所述隔离结构覆盖部分鳍部侧壁。所述方法提高了半导体器件的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半导体器件及其形成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半导体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半导体器件及其形成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半导体制造技术的飞速发展,半导体器件朝着更高的元件密度,以及更高的集成度的方向发展。器件作为最基本的半导体器件,目前正被广泛应用,传统的平面器件对沟道电流的控制能力变弱,产生短沟道效应而导致漏电流,最终影响半导体器件的电学性能。为了克服器件的短沟道效应,抑制漏电流,现有技术提出了鳍式场效应晶体管(FinFET),鳍式场效应晶体管是一种常见的多栅器件,鳍式场效应晶体管的结构包括:位于半导体衬底表面的鳍部和隔离层,所述隔离层覆盖部分所述鳍部的侧壁,且隔离层表面低于鳍部顶部;位于隔离层表面,以及鳍部的顶部和侧壁表面的栅极结构;位于所述栅极结构两侧的鳍部内的源区和漏区。鳍式场效应晶体管,栅极结构对被隔离结构覆盖的鳍部的控制能力较弱,特别是被隔离结构覆盖的鳍部的底部,同时半导体器件的关断状态的漏电流难以控制,为了减小晶体管关断状态下的漏电流,可以采用SOI(Silicon-On-Insulator,绝缘衬底上的硅)技术避免该问题然而,现有技术形成的半导体器件的性能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半导体器件及其形成方法,以提高半导体器件的性能。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半导体器件的形成方法,包括:提供衬底;在所述衬底上形成初始鳍部,所述初始鳍部包括牺牲材料层和位于牺牲材料层表面的第一材料层,相邻初始鳍部之间具有第一沟槽,所述第一沟槽底部暴露出衬底;形成初始鳍部后,在所述第一沟槽内形成第一层;形成第一层后,在所述初始鳍部内形成第二沟槽,所述第二沟槽底部暴露出衬底,且使第二沟槽与第一沟槽之间的牺牲材料层形成牺牲鳍部层,使第二沟槽与第一沟槽之间的第一材料层形成鳍部,鳍部位于牺牲鳍部层的表面;去除牺牲鳍部层,在衬底与鳍部之间形成第一鳍部开口;在所述衬底上和第一鳍部开口内形成隔离结构。可选的,所述初始鳍部的形成方法包括:在所述衬底上形成初始牺牲材料层,所述初始牺牲材料层与衬底材料不同;在所述初始牺牲材料层上形成初始第一材料层,所述初始第一材料层与初始牺牲材料层材料不同;刻蚀所述初始第一材料层和初始牺牲材料层,在衬底上形成初始鳍部,使得所述初始第一材料层形成为第一材料层,使得所述初始牺牲材料层形成为牺牲材料层。可选的,刻蚀所述初始第一材料层和初始牺牲材料层的方法包括:在初始第一材料层上形成第一辅助图形层,所述第一辅助图形层覆盖部分初始第一材料层表面;在第一辅助图形层侧壁形成第一掩膜层;以所述第一辅助图形层和第一掩膜层为掩膜,刻蚀所述初始第一材料层和初始牺牲材料层,在衬底上形成初始鳍部,使得所述初始第一材料层形成为第一材料层,使得所述初始牺牲材料层形成为牺牲材料层。可选的,所述第一掩膜层的形成方法包括:在初始第一材料层上形成第一辅助图形层;在所述初始第一材料层表面形成初始第一掩膜层,所述初始第一掩膜层覆盖第一辅助图形层顶部和侧壁;回刻蚀所述初始第一掩膜层,暴露出第一辅助图形层顶部表面,在第一辅助图形层侧壁形成所述第一掩膜层。可选的,所述第二沟槽的形成方法包括:形成第一层后,去除所述第一辅助图形层,暴露出部分初始鳍部表面;去除所述第一辅助图形层后,以所述第一掩膜层为掩膜,刻蚀所述初始鳍部,形成所述第二沟槽。可选的,所述初始第一材料层与衬底材料相同。可选的,所述衬底的材料为单晶硅。可选的,所述初始牺牲材料层的材料为硅锗。可选的,所述牺牲材料层的厚度为5nm~100nm。可选的,所述第二沟槽的形成方法包括:在所述初始鳍部表面形成第一掩膜层,所述第一掩膜层暴露出部分初始鳍部表面;以所述第一掩膜层为掩膜刻蚀所述初始鳍部,在初始鳍部内形成第二沟槽。可选的,所述第一掩膜层的材料包括:氮化硅、氧化硅、氮碳化硅、氮硼化硅、氮碳氧化硅或氮氧化硅。可选的,所述第一辅助图形层的材料为无定型碳或无定型硅。可选的,所述第一层的材料包括:SiC或GaAs。可选的,所述隔离结构的形成方法包括:形成鳍部后,在所述第二沟槽和第一鳍部开口内形成第一隔离层;形成第一隔离层后,去除所述第一层,暴露出第一沟槽,在所述第一沟槽内形成第二隔离层;形成第二隔离层后,回刻蚀所述第二隔离层和第一隔离层,形成隔离结构。可选的,所述第一层的材料包括:氧化硅、氮化硅、氮碳化硅、氮硼化硅、氮碳氧化硅或氮氧化硅。可选的,所述隔离结构的形成方法包括:在所述第二沟槽和第一鳍部开口内形成第一隔离层;形成第一隔离层后,回刻蚀所述第一层和第一隔离层,形成隔离结构,且所述隔离结构填充满第一鳍部开口。可选的,还包括:形成初始鳍部后,且在形成第一层前,去除第一沟槽暴露出的初始鳍部内的部分牺牲材料层,在第一沟槽侧壁形成第二鳍部开口,使得所述牺牲材料层形成为第一牺牲层;在所述初始鳍部内形成第二沟槽,所述第二沟槽与第一沟槽之间的第一牺牲层形成为牺牲鳍部层。相应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采用上述任意一种方法所形成的半导体器件,包括:衬底;位于衬底上的鳍部,所述鳍部与衬底之间距离第一鳍部开口;位于衬底上的隔离结构,所述隔离结构覆盖部分鳍部侧壁,且所述隔离结构填充满所述第一鳍部开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半导体器件的形成方法中,在第一沟槽内形成第一层,第一层在去除牺牲鳍部层后支撑鳍部。第一鳍部开口位于衬底和鳍部之间,在衬底上和第一鳍部开口内形成隔离结构,鳍部与衬底之间具有隔离结构,所述鳍部、隔离结构和衬底形成为绝缘衬底上的硅结构,这种绝缘衬底上的硅结构在常规的单材料衬底上形成,由于单材料衬底价格低廉,成本较低。且这种绝缘衬底上的硅结构和其他制程的集成性好。附图说明图1至图9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半导体器件形成过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正如
技术介绍
所述,现有技术的半导体器件的性能较差。一种半导体器件的形成方法包括:提供SOI衬底,所述SOI衬底包括硅衬底、位于硅衬底表面的绝缘氧化层和位于绝缘氧化层表面的单晶硅层;刻蚀所述SOI衬底上的单晶硅层,形成鳍部。上述实施例中的半导体器件,SOI衬底的制作方法为在硅衬底内注入形成掩埋氧化层,工艺复杂,成本高,因此制约了SOI衬底上半导体器件的发展。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中,通过在衬底上形成初始鳍部,所述初始鳍部包括牺牲材料层和位于牺牲材料层表面的第一材料层;在初始鳍部内形成第二沟槽,形成鳍部和牺牲鳍部层,去除牺牲鳍部层,在衬底与鳍部之间形成第一鳍部开口;在所述衬底上和第一鳍部开口内形成隔离结构,从而形成绝缘衬底上的硅半导体器件,所述方法提高了半导体器件的性能。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图1至图9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半导体器件形成过程的结构示意图。请参考图1,提供衬底100。所述衬底100的材料为单晶硅。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半导体器件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提供衬底;/n在所述衬底上形成初始鳍部,所述初始鳍部包括牺牲材料层和位于牺牲材料层表面的第一材料层,相邻初始鳍部之间具有第一沟槽,所述第一沟槽底部暴露出衬底;/n形成初始鳍部后,在所述第一沟槽内形成第一层;/n形成第一层后,在所述初始鳍部内形成第二沟槽,所述第二沟槽底部暴露出衬底,且使第二沟槽与第一沟槽之间的牺牲材料层形成牺牲鳍部层,使第二沟槽与第一沟槽之间的第一材料层形成鳍部,鳍部位于牺牲鳍部层的表面;/n去除牺牲鳍部层,在衬底与鳍部之间形成第一鳍部开口;/n在所述衬底上和第一鳍部开口内形成隔离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半导体器件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衬底;
在所述衬底上形成初始鳍部,所述初始鳍部包括牺牲材料层和位于牺牲材料层表面的第一材料层,相邻初始鳍部之间具有第一沟槽,所述第一沟槽底部暴露出衬底;
形成初始鳍部后,在所述第一沟槽内形成第一层;
形成第一层后,在所述初始鳍部内形成第二沟槽,所述第二沟槽底部暴露出衬底,且使第二沟槽与第一沟槽之间的牺牲材料层形成牺牲鳍部层,使第二沟槽与第一沟槽之间的第一材料层形成鳍部,鳍部位于牺牲鳍部层的表面;
去除牺牲鳍部层,在衬底与鳍部之间形成第一鳍部开口;
在所述衬底上和第一鳍部开口内形成隔离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器件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初始鳍部的形成方法包括:在所述衬底上形成初始牺牲材料层,所述初始牺牲材料层与衬底材料不同;在所述初始牺牲材料层上形成初始第一材料层,所述初始第一材料层与初始牺牲材料层材料不同;刻蚀所述初始第一材料层和初始牺牲材料层,在衬底上形成初始鳍部,使得所述初始第一材料层形成为第一材料层,使得所述初始牺牲材料层形成为牺牲材料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导体器件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刻蚀所述初始第一材料层和初始牺牲材料层的方法包括:在初始第一材料层上形成第一辅助图形层,所述第一辅助图形层覆盖部分初始第一材料层表面;在第一辅助图形层侧壁形成第一掩膜层;以所述第一辅助图形层和第一掩膜层为掩膜,刻蚀所述初始第一材料层和初始牺牲材料层,在衬底上形成初始鳍部,使得所述初始第一材料层形成为第一材料层,使得所述初始牺牲材料层形成为牺牲材料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半导体器件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掩膜层的形成方法包括:在初始第一材料层上形成第一辅助图形层;在所述初始第一材料层表面形成初始第一掩膜层,所述初始第一掩膜层覆盖第一辅助图形层顶部和侧壁;回刻蚀所述初始第一掩膜层,暴露出第一辅助图形层顶部表面,在第一辅助图形层侧壁形成所述第一掩膜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半导体器件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沟槽的形成方法包括:形成第一层后,去除所述第一辅助图形层,暴露出部分初始鳍部表面;去除所述第一辅助图形层后,以所述第一掩膜层为掩膜,刻蚀所述初始鳍部,形成所述第二沟槽。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导体器件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初始第一材料层与衬底材料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半导体器件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底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楠
申请(专利权)人: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北京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