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溢洪道加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8967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7 21: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库溢洪道加固结构,包括溢洪道本体,所述溢洪道本体包括沿水流的方向设置的底板、以及沿水流的方向垂直设置于所述底板相对两侧的挡墙;所述底板内设置有排水系统,所述排水系统包括沿水流方向倾斜向下设置的纵向渗水管、以及垂直于所述挡墙的长度方向设置的横向渗水管,其中,所述纵向渗水管的末端与所述横向纵水管相连通,所述底板靠近所述挡墙的一侧沿所述底板的长度方向开设有排水槽,所述横向渗水管的两端分别贯穿所述排水槽的侧壁延伸至排水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减少水透过底板渗入溢洪道的基础内的可能性以及对底板进行加固,以降低底板塌陷的可能性,从而延长溢洪道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库溢洪道加固结构
本技术涉及溢洪道加固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水库溢洪道加固结构。
技术介绍
溢洪道是水库等水利建筑物的防洪设备和泄水建筑物,多筑在水坝的一侧,溢洪道一般不经常工作,但却是水库枢纽中的重要建筑物。溢洪道像一个大槽,用于宣泄规划库容所不能容纳的洪水,当水库里水位超过安全限度时,水就从溢洪道向下游流出,防止水坝被毁坏。所以溢洪道对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然而溢洪道直接暴露在大气之中,经受着自然环境的影响,其基础容易出现较典型的渗流冲蚀破坏。这种渗流冲蚀破坏对溢洪道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基础土体颗粒流失,形成空洞,并进而导致溢洪道底板塌陷,影响溢洪道的正常使用,缩短了溢洪道的使用寿命。因此,对溢洪道进行加固不仅是溢洪道的强度和稳定性的重要保证,同时能为延长溢洪道的使用寿命创造有利条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库溢洪道加固结构,当溢洪道泄流时,通过减少水透过底板渗入溢洪道的基础内的可能性以及对底板进行加固,以降低底板塌陷的可能性,从而延长溢洪道的使用寿命。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水库溢洪道加固结构,包括溢洪道本体,所述溢洪道本体包括沿水流的方向设置的底板、以及沿水流的方向垂直设置于所述底板相对两侧的挡墙;所述底板内设置有排水系统,所述排水系统包括沿水流方向倾斜向下设置的纵向渗水管、以及垂直于所述挡墙的长度方向设置的横向渗水管,其中,所述纵向渗水管的末端与所述横向纵水管相连通,所述底板靠近所述挡墙的一侧沿所述底板的长度方向开设有排水槽,所述横向渗水管的两端分别贯穿所述排水槽的侧壁延伸至排水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溢洪道泄流时,渗流至底板内的水可通过渗水孔进入纵向渗水管或横向渗水管中,而纵向渗水管的末端与横向渗水管相连通,从而纵向渗水管内的水可排至横向渗水管,横向渗水管将其内部的水排出至溢洪道的排水槽,减少了渗入底板内的水直接穿过底板渗入基础的概率,降低了底板塌陷的可能性,从而延长了溢洪道的使用寿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板开设有伸缩缝,所述伸缩缝的内壁设置有密封层,所述密封层远离所述伸缩缝的一侧设置有闭孔泡沫板,所述闭孔泡沫板远离所述密封层的一侧设置有止水带,所述闭孔泡沫板、以及所述止水带均与所述伸缩缝的侧壁相抵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底板设置伸缩缝,可预防底板因热胀冷缩而出现裂缝的问题;伸缩缝的内壁设置密封层,有利于对伸缩缝的开口进行密封,降低溢洪道泄流时,水从伸缩缝进入底板的内部的可能;另外,密封层远离伸缩缝的一侧依次设置闭孔泡沫板和止水带,有利于进一步降低溢洪道泄流时,水从伸缩缝进入底板内部的可能,从而降低水渗入溢洪道基础的可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板的表层内设置有构造筋,所述构造筋避开所述排水系统、以及所述伸缩缝设置,所述构造筋包括沿所述底板的长度方向设置的纵向构造筋、以及沿与所述纵向构造筋的长度方向相垂直的方向设置的横向构造筋,所述纵向构造筋与所述横向构造筋错开设置,且所述底板的表面设置有抹平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底板的表层设置构造筋,有利于加强底板表层的牢固性,提高底板的耐冲击能力;另外,底板的表面设置抹平层,有利于降低溢洪道泄流时,水从底板的表面渗入底板内部的可能,从而降低构造筋被腐蚀的概率,从而降低溢洪道被冲塌的概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板沿与所述底板相垂直的方向间隔设置有将所述底板锚固于基础的锚杆。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底板设置与底板相垂直的锚杆,有利于将底板锚固于基础,增强底板与基础连接的稳定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锚杆设置有抗拔组件,所述抗拔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锚杆外周侧的安装轴、分别铰接于所述安装轴远离所述锚杆一端的两个呈“V”字型设置的抗拔刺、连接在两个所述抗拔刺之间的弹性件、以及套设于所述锚杆的外周侧且与所述锚杆转动连接的套筒,所述套筒设置有供所述抗拔刺穿出所述套筒的伸出口。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将锚杆插入钻孔内时,先用手按压两个抗拔刺使两个抗拔刺压缩弹性件进入套筒内,然后转动套筒将抗拔刺隐藏在套筒内,待将锚杆插入钻孔内后,转动套筒,使套筒的伸出口与抗拔刺的位置相对应,从而在弹性件的弹性作用下,两个抗拔刺反向转动穿过伸出口插入基础中,以增强锚杆的抗拔作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锚杆插入基础的一端为尖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锚杆插入基础的一端设置为尖端,具有便于锚杆插入基础中的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锚杆远离所述尖端的一端高于所述纵向构造筋,所述锚杆远离所述纵向构造筋的一端弯折固定于所述纵向构造筋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锚杆远离基础的一端弯折固定于纵向构造筋,有利于加强锚杆的稳定性,降低锚杆下陷的可能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挡墙内设置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呈网状分布。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挡墙内设置加强筋,有利于减少溢洪道泄流时,由于水的冲击力过大而将挡墙冲塌的问题。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当溢洪道泄流时,渗流至底板内的水可通过渗水孔进入纵向渗水管或横向渗水管中,而纵向渗水管的末端与横向渗水管相连通,从而纵向渗水管内的水可排至横向渗水管,横向渗水管将其内部的水排出至溢洪道的排水槽,减少了渗入底板内的水直接穿过底板渗入基础的概率,降低了底板塌陷的可能性,从而延长了溢洪道的使用寿命;2.底板设置伸缩缝,可预防底板因热胀冷缩而出现裂缝的问题;伸缩缝的内壁设置密封层,有利于对伸缩缝的开口进行密封,降低溢洪道泄流时,水从伸缩缝进入底板的内部的可能;另外,密封层远离伸缩缝的一侧依次设置闭孔泡沫板和止水带,有利于进一步降低溢洪道泄流时,水从伸缩缝进入底板内部的可能,从而降低水渗入溢洪道基础的可能;3.底板的表层设置构造筋,有利于加强底板表层的牢固性,提高底板的耐冲击能力;另外,底板的表面设置抹平层,有利于降低溢洪道泄流时,水从底板的表面渗入底板内部的可能,从而降低构造筋被腐蚀的概率,从而降低溢洪道被冲塌的概率;4.底板设置与底板相垂直的锚杆,有利于将底板锚固于基础,增强底板与基础连接的稳定性;5.锚杆设置抗拔组件,当将锚杆插入钻孔内时,先用手按压两个抗拔刺使两个抗拔刺压缩弹性件进入套筒内,然后转动套筒将抗拔刺隐藏在套筒内,待将锚杆插入钻孔内后,转动套筒,使套筒的伸出口与抗拔刺的位置相对应,从而在弹性件的弹性作用下,两个抗拔刺反向转动穿过伸出口插入基础中,以增强锚杆的抗拔作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俯视图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施例挡墙剖视图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施例底板伸缩缝处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施例底板的纵向剖视图。图5是本实施例锚杆安装前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的爆炸图。图7是本实施例锚杆插入基础后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溢洪道本体;11、底板;111、抹平层;12、挡墙;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库溢洪道加固结构,包括溢洪道本体(1),所述溢洪道本体(1)包括沿水流的方向设置的底板(11)、以及沿水流的方向垂直设置于所述底板(11)相对两侧的挡墙(1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1)内设置有排水系统(2),所述排水系统(2)包括沿水流方向倾斜向下设置的纵向渗水管(22)、以及垂直于所述挡墙(12)的长度方向设置的横向渗水管(21),其中,所述纵向渗水管(22)的末端与所述横向渗水管(21)相连通,所述底板(11)靠近所述挡墙(12)的一侧沿所述底板(11)的长度方向开设有排水槽(13),所述横向渗水管(21)的两端分别贯穿所述排水槽(13)的侧壁延伸至排水槽(1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库溢洪道加固结构,包括溢洪道本体(1),所述溢洪道本体(1)包括沿水流的方向设置的底板(11)、以及沿水流的方向垂直设置于所述底板(11)相对两侧的挡墙(1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1)内设置有排水系统(2),所述排水系统(2)包括沿水流方向倾斜向下设置的纵向渗水管(22)、以及垂直于所述挡墙(12)的长度方向设置的横向渗水管(21),其中,所述纵向渗水管(22)的末端与所述横向渗水管(21)相连通,所述底板(11)靠近所述挡墙(12)的一侧沿所述底板(11)的长度方向开设有排水槽(13),所述横向渗水管(21)的两端分别贯穿所述排水槽(13)的侧壁延伸至排水槽(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库溢洪道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1)开设有伸缩缝(4),所述伸缩缝(4)的内壁设置有密封层(41),所述密封层(41)远离所述伸缩缝(4)的一侧设置有闭孔泡沫板(42),所述闭孔泡沫板(42)远离所述密封层(41)的一侧设置有止水带(43),所述闭孔泡沫板(42)、以及所述止水带(43)均与所述伸缩缝(4)的侧壁相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库溢洪道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1)的表层内设置有构造筋(5),所述构造筋(5)避开所述排水系统(2)、以及所述伸缩缝(4)设置,所述构造筋(5)包括沿所述底板(11)的长度方向设置的纵向构造筋(52)、以及沿与所述纵向构造筋(52)的长度方向相垂直的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锦亮董文杰袁芬芳王皓琴左建琴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江能水利水电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