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溢洪道陡槽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89678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7 21: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库溢洪道陡槽结构,包括开设于地基上的基槽,基槽底面设有陡槽底板,陡槽底板两侧设有陡槽边墙,陡槽边墙背向另一陡槽边墙一侧设置有边墙加固层,基槽与陡槽边墙之间所形成的空间内填充有回填碎石土,回填碎石土的填充高度低于陡槽边墙顶面,陡槽底板包括由下往上铺设的素混凝土层和C25混凝土层,C25混凝土层内预埋有锚筋,陡槽底板与陡槽边墙之间开设有永久缝,陡槽底板开设有永久缝,永久缝竖直贯穿C25混凝土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合理,结构较为牢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库溢洪道陡槽结构
本技术属于水利水电工程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水库溢洪道陡槽结构。
技术介绍
溢洪道是水库等水利建筑物的防洪设备,主要以宣泄规划库存所不能容纳的洪水,多筑在水坝的一侧,当水库里水位超过安全水位时,水就从溢洪道向下游流出,防止水坝被毁坏,天然河道中的水流多属于缓流,一旦在上游修建了泄水建筑后,下泄水流流速较大,水流冲击能量大,对下游河床有较大的破坏力,溢洪道的设计和布置合理与否不仅影响到水库的安全,而且关系到整个工程造价,因此,设计合理的溢洪道结构,并采取有效的工程措施,能有效的提高水库周边的安全度,降低危险系数。溢洪道泄槽是指开敞式溢洪道的控制段与消能工之间的泄水渠道,又称陡槽,陡槽主要由陡槽底板和两侧的陡槽边墙组成,而现有技术中的陡槽底板仅设置有一层,且陡槽底板容易受温度影响,从而产生裂缝,造成了现有的陡槽结构强度不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库溢洪道陡槽结构,设计合理,结构较为牢固。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水库溢洪道陡槽结构,包括开设于地基上的基槽,所述基槽底面设有陡槽底板,所述陡槽底板两侧设有陡槽边墙,所述陡槽边墙背向另一陡槽边墙一侧设置有边墙加固层,所述基槽与陡槽边墙之间所形成的空间内填充有回填碎石土,所述回填碎石土的填充高度低于陡槽边墙顶面,所述陡槽底板包括由下往上铺设的素混凝土层和C25混凝土层,所述C25混凝土层内预埋有锚筋,所述陡槽底板与陡槽边墙之间开设有永久缝,所述陡槽底板开设有永久缝,所述永久缝竖直贯穿C25混凝土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C25混凝土层的强度较大,且C25混凝土层中预埋有锚筋,C25混凝土抗压不抗拉,而锚筋能承受较大的拉力,C25混凝土和锚筋一同使用,可提高C25混凝土层的抗压和抗拉的能力,边墙加固层的设置可以增加陡槽边墙的稳固性,当温度变化时,C25混凝土层产生热胀冷缩现象,影响C25混凝土层的结构强度,永久缝的设置为C25混凝土层提供了一定的形变空间,减少温度变化对C25混凝土层产生的影响,使陡槽底板的结构更加稳固。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C25混凝土层内水平预埋有覆盖在永久缝上的止水带,所述止水带与永久缝侧壁密封配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止水带的设置可以防止泥沙等杂物进入永久缝内部,堵塞永久缝,从而影响永久缝的伸缩性能,止水带的设置也能防止水流进入永久缝内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地基开设有用于填充砂砾石反滤料颗粒的反滤料槽,所述砂砾石反滤料颗粒形成砂砾石反滤料层,所述反滤料槽位于基槽与陡槽底板之间,所述砂砾石反滤料层内预埋有若干PVC滤水管,所述PVC滤水管侧面设置有若干滤水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反滤料槽内的水可以经过砂砾石反滤料颗粒的过滤后,由滤水孔进入PVC滤水管内,而砂砾石反滤料层内的颗粒粒径大于滤水孔的直径,能防止固体颗粒进入PVC滤水管内。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PVC滤水管内壁设有橡胶层,所述橡胶层开设有滤水孔,所述橡胶层外侧面与PVC滤水管内侧壁密封配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橡胶层的设置可以防止砂砾石反滤料层内的颗粒从PVC滤水管管口进入PVC滤水管内,反滤料槽内的水通过橡胶层的滤水孔进入PVC滤水管内。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PVC滤水管外侧壁包裹有土工布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进一步的增加PVC滤水管的滤水拦砂的性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陡槽底板表面和陡槽边墙相对的表面均设置有若干缓冲体。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缓冲体的设置可以提高陡槽底板顶面和陡槽边墙侧面的粗糙度,增大水流经过时的阻力,水流在缓冲体的作用下,在缓冲体附近形成剪切消能涡体,提高了紊动能耗散率,有利于下游河道水流的衔接。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缓冲体表面覆盖有抗空蚀涂层,所述抗空蚀涂层的厚度为2mm~5mm。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提高缓冲体的抗空蚀性能,流体在高速流动和压力条件下,与流体接触的缓冲体表面上容易发生洞穴状腐蚀破坏的现象,从而影响缓冲体的作用,在缓冲体表面覆盖抗空蚀涂层,可以减小缓冲体产生的空蚀现象。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陡槽边墙内预埋有若干PVC排水管,所述PVC排水管进水口位于陡槽边墙相对的表面,所述回填碎石土层表面开设有浆砌石排水沟,所述PVC排水管出水口与浆砌石排水沟接通,所述浆砌石排水沟沟底的高度低于陡槽边墙顶面的高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陡槽底板上的水流超过安全水位时,水从陡槽边墙的PVC排水管进水口排向浆砌石排水沟,从而将水流排向下游,防止水流超过安全水位。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C25混凝土层的强度较大,且C25混凝土层中预埋有锚筋,C25混凝土抗压不抗拉,而锚筋能承受较大的拉力,C25混凝土和锚筋一同使用,可提高C25混凝土层的抗压和抗拉的能力,边墙加固层的设置可以增加陡槽边墙的稳固性,当温度变化时,C25混凝土层产生热胀冷缩现象,影响C25混凝土层的结构强度,永久缝的设置为C25混凝土层提供了一定的形变空间,减少温度变化对C25混凝土层产生的影响,使陡槽底板的结构更加稳固。2.缓冲体的设置可以提高陡槽底板顶面和陡槽边墙侧面的粗糙度,增大水流经过时的阻力,水流在缓冲体的作用下,在缓冲体附近形成剪切消能涡体,提高了紊动能耗散率,有利于下游河道水流的衔接,减小水流对下游河床的冲刷。附图说明图1是水库溢洪道陡槽结构的剖视图;图2是水库溢洪道陡槽结构的地基和基槽的剖视图;图3是水库溢洪道陡槽结构的C25混凝土层的剖视图;图4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5是水库溢洪道陡槽结构的PVC滤水管的示意图;图6是水库溢洪道陡槽结构的PVC滤水管的侧视图。图中,1、地基;2、陡槽底板;3、陡槽边墙;4、素混凝土层;5、C25混凝土层;6、边墙加固层;7、回填碎石土层;8、浆砌石排水沟;9、PVC排水管;10、缓冲体;11、砂砾石反滤料层;12、永久缝;13、止水带;14、锚筋;15、PVC滤水管;16、滤水孔;17、橡胶层;18、土工布层;19、抗空蚀涂层;20、基槽;21、反滤料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和图2,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水库溢洪道陡槽结构,该结构纵向布置于坡度平缓的地基1上,地基1开设有截面呈梯形的基槽20,梯形的基槽20短边在下,长边在上。水库溢洪道陡槽结构包括铺设于基槽20底面上的陡槽底板2和位于陡槽底板2两侧的陡槽边墙3,陡槽边墙3呈竖直设置。在陡槽边墙3背向另一陡槽边墙3一侧设置有边墙加固层6,基槽20侧壁与陡槽边墙3之间所形成的空间内填充有回填碎石土层7。陡槽底板2包括由下而上铺设的素混凝土层4和C25混凝土层5,素混凝土层4铺设于地基1基槽20底面,陡槽底板2的素混凝土层4与陡槽底板2的C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库溢洪道陡槽结构,包括开设于地基(1)上的基槽(20),所述基槽(20)底面设有陡槽底板(2),所述陡槽底板(2)两侧设有陡槽边墙(3);其特征在于:所述陡槽边墙(3)背向另一陡槽边墙(3)一侧设置有边墙加固层(6),所述基槽(20)与陡槽边墙(3)之间所形成的空间内填充有回填碎石土层,所述回填碎石土层的填充高度低于陡槽边墙(3)顶面,所述陡槽底板(2)包括由下往上铺设的素混凝土层(4)和C25混凝土层(5),所述C25混凝土层(5)内预埋有锚筋(14),所述陡槽底板(2)与陡槽边墙(3)之间开设有永久缝(12),所述陡槽底板(2)开设有永久缝(12),所述永久缝(12)竖直贯穿C25混凝土层(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库溢洪道陡槽结构,包括开设于地基(1)上的基槽(20),所述基槽(20)底面设有陡槽底板(2),所述陡槽底板(2)两侧设有陡槽边墙(3);其特征在于:所述陡槽边墙(3)背向另一陡槽边墙(3)一侧设置有边墙加固层(6),所述基槽(20)与陡槽边墙(3)之间所形成的空间内填充有回填碎石土层,所述回填碎石土层的填充高度低于陡槽边墙(3)顶面,所述陡槽底板(2)包括由下往上铺设的素混凝土层(4)和C25混凝土层(5),所述C25混凝土层(5)内预埋有锚筋(14),所述陡槽底板(2)与陡槽边墙(3)之间开设有永久缝(12),所述陡槽底板(2)开设有永久缝(12),所述永久缝(12)竖直贯穿C25混凝土层(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库溢洪道陡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C25混凝土层(5)内水平预埋有覆盖在永久缝(12)上的止水带(13),所述止水带(13)与永久缝(12)侧壁密封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库溢洪道陡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基(1)开设有用于填充砂砾石反滤料颗粒的反滤料槽(21),所述砂砾石反滤料颗粒形成砂砾石反滤料层(11),所述反滤料槽(21)位于基槽(20)与陡槽底板(2)之间,所述砂砾石反滤料层(11)内预埋有若干PVC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海东黄甫林杨泽勤王胜利汤志军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江能水利水电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