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型电梯对重装置结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185798 阅读:9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7 21: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梯对重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通用型电梯对重装置结构,包括对重框架以及安装在对重框架上的对重块与对重轮,所述的对重框架由不少于两根的立柱配合上梁组件与下梁组件固定连接组成的矩形框结构,所述的上梁组件顶部设有不少于一个的装配有对重轮的安装座,所述的上梁组件顶部设有不少于一组且一组数量为四个的上梁腰圆孔,所述的安装座上设有四个对重腰圆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升对重轮与曳引绳的受力传动时平顺性,对重轮上的受力可以均衡的分摊到对重框架上,达到稳定运行的目的,实现零件的标准化,其整体结构紧凑,装配简单、安全性高有助于提高对重装置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通用型电梯对重装置结构
本技术涉及电梯对重设备
,尤其是通用型电梯对重装置结构。
技术介绍
在电梯
中,需要使用轿厢进行承重,实现对人或货物的运输。因此,需要使轿厢的重量与有效荷载的重量之间保持平衡,以减少能量的消耗及电动机功率的耗损,该重量的平衡称为对重。对重包括对重架和对重轮组,现有的对重轮组不能相对于井道的顶部转动,使得对重架在安装过程中受到安装角度的限制,即如果对重架本体的安装角度不对,会使得与对重轮连接的钢丝绳一直处于旋转状态,使得钢丝绳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劳损,不利于对重架的安全使用。在中国专利文献公开的技术CN201420506192.9名称为“对重架及电梯”的专利技术中公开了一种通过将对重轮组与对重架本体设置成可相对旋转,使得当对重架本体安装角度不完全正确的情况下,对重轮组可以在钢丝绳的作用下自动调节到最佳位置,然而该技术方案中的对重轮与设置在底板上的转轴连接,电梯在长期大载重满负荷运行时或轿厢受力不均发生偏移时,会出现对重轮抖动的幅度大和频率高的情况,晃动带来的冲击与摩擦会造成与转轴连接的不稳定,影响运行舒适性和对重组件使用寿命,存在安全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紧凑、装配简单、安全性高能够满足对重轮排布方向调整需求的同时具有稳定的连接的通用型电梯对重装置结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该通用型电梯对重装置结构,包括对重框架以及安装在对重框架上的对重块与对重轮,所述的对重框架由不少于两根的立柱配合上梁组件与下梁组件固定连接组成的矩形框结构,所述的上梁组件顶部设有不少于一个的装配有对重轮的安装座,所述的上梁组件顶部设有不少于一组且一组数量为四个的上梁腰圆孔,所述的安装座上设有四个对重腰圆孔,四个对重腰圆孔与四个上梁腰圆孔分别呈四角垂直结构布置,所述对重腰圆孔与上梁腰圆孔尺寸相同且位置间距一致,所述的上梁组件与安装座之间使用螺栓结构穿过对位的对重腰圆孔与上梁腰圆孔连接固定。优选地,所述的对重框架上位于左右两侧的立柱为“U”型钢开口向内设置,所述的对重框架上位于中间的分隔使用的中立柱为“H”型钢开口向左右两侧设置,所述的对重块放置在立柱的“U”型钢开口与中立柱的“H”型钢开口之间。优选地,所述的上梁组件由左上梁与右上梁两侧夹合立柱上端部组成,一组四个的上梁腰圆孔分别在左上梁与右上梁顶部各设置两个,所述的下梁组件由左下梁与右下梁两侧夹合立柱下端部组成。优选地,所述的安装座由左座板与右座板配合横向连接的支撑板组成,安装座上的四个对重腰圆孔分别在左座板与右座板底部各设置两个。优选地,所述的对重框架上下两端的直角边上设有滑动导靴,所述的滑动导靴分别安装固定在上梁组件与下梁组件上。优选地,所述的对重块上方设有对重压铁,所述的对重压铁可调节的安装在立柱上与中立柱。优选地,所述的对重框架的下梁组件底部安装有补偿链吊耳与安全缓冲调整座。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用型电梯对重装置结构通过在安装座与上梁组件上设置有锁定彼此的相对的腰圆孔,在进行对重轮角度安装时可根据绕绳需求角度进行对位调整,配合螺栓结构将四角对位的腰圆孔进行锁紧固定,有助于提升对重轮与曳引绳的受力传动时平顺性,四角固定的结构具有极高的稳定性,对重轮上的受力可以均衡的分摊到对重框架上,从而达到稳定运行的目的,另外,用户可根据对重曳引比的需求在上梁组件上安装相应比例的对重轮,通过简单的螺栓结构即可实现紧固的连接,能够方便统一制作的对重装置,实现零件的标准化,其整体结构紧凑,装配简单、安全性高有助于提高对重装置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通用型电梯对重装置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通用型电梯对重装置的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通用型电梯对重装置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通用型电梯对重装置的俯视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上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上梁组件与安装座连接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7所示,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的通用型电梯对重装置结构,包括对重框架1以及安装在对重框架1上的对重块2与对重轮3,所述的对重框架1由不少于两根的立柱10配合上梁组件4与下梁组件5固定连接组成的矩形框结构,所述的对重框架1上位于左右两侧的立柱10为“U”型钢开口向内设置,所述的对重框架1上位于中间的分隔使用的中立柱11为“H”型钢开口向左右两侧设置,所述的对重块2放置在立柱10的“U”型钢开口与中立柱11的“H”型钢开口之间,所述的对重块2上方设有对重压铁20,所述的对重压铁20可调节的安装在立柱10与中立柱11上,所述的对重框架1上下两端的直角边上设有滑动导靴12,所述的滑动导靴12分别安装固定在上梁组件4与下梁组件5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对重框架1的下梁组件4底部安装有补偿链吊耳13与安全缓冲调整座14,起到预先增加了缓冲间距的作用,所述的上梁组件4顶部设有不少于一个的装配有对重轮3的安装座6,所述的上梁组件4顶部设有不少于一组且一组数量为四个的上梁腰圆40孔,所述的安装座6上设有四个对重腰圆孔60,四个对重腰圆孔60与四个上梁腰圆孔40分别呈四角垂直结构布置,所述对重腰圆孔60与上梁腰圆孔40尺寸相同且位置间距一致,所述的上梁组件4与安装座6之间使用螺栓结构7穿过对位的对重腰圆孔60与上梁腰圆孔40连接固定,对重轮3以摆放在该区域内所需要的安装角度,该结构可以满足一些特殊结构需要斜摆对重轮3方向的情况,通过在安装座6与上梁组件4上设置有锁定彼此的相对的腰圆孔,在进行对重轮角度安装时可根据绕绳需求角度进行对位调整,配合螺栓结构将四角对位的腰圆孔进行锁紧固定,有助于提升对重轮与曳引绳的受力传动时平顺性,四角固定的结构具有极高的稳定性,对重轮上的受力可以均衡的分摊到对重框架上,从而达到稳定运行的目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上梁组件4由左上梁41与右上梁42两侧夹合立柱10上端部组成,一组四个的上梁腰圆孔40分别在左上梁41与右上梁42顶部各设置两个,所述的下梁组件5由左下梁51与右下梁52两侧夹合立柱10下端部组成,有效的提高了对重框架1的整体强度。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安装座6由左座板61与右座板62配合横向连接的支撑板63组成,所述的支撑板63的设置可以阻挡钢丝绳的跳动的,从而防止高速运转时钢丝绳滑脱,安装座6上的四个对重腰圆孔60分别在左座板61与右座板62底部各设置两个上下,左座板61与右座板62夹合设置的结构形成中部通道,具有良好的散热性能。进一步的,该结构可根据不同的曳引比来选择不同的对重轮3数量,以及不同的对重块2数量排布,两者可以任意组合,该结构可以满足不同曳引比的需求,同时满足对不同对重块2排布的需求,可以充分有效的利用井道的空间,让电梯更加紧凑、平稳、高效的运行。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通用型电梯对重装置结构,包括对重框架以及安装在对重框架上的对重块与对重轮,所述的对重框架由不少于两根的立柱配合上梁组件与下梁组件固定连接组成的矩形框结构,所述的上梁组件顶部设有不少于一个的装配有对重轮的安装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梁组件顶部设有不少于一组且一组数量为四个的上梁腰圆孔,所述的安装座上设有四个对重腰圆孔,四个对重腰圆孔与四个上梁腰圆孔分别呈四角垂直结构布置,所述对重腰圆孔与上梁腰圆孔尺寸相同且位置间距一致,所述的上梁组件与安装座之间使用螺栓结构穿过对位的对重腰圆孔与上梁腰圆孔连接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通用型电梯对重装置结构,包括对重框架以及安装在对重框架上的对重块与对重轮,所述的对重框架由不少于两根的立柱配合上梁组件与下梁组件固定连接组成的矩形框结构,所述的上梁组件顶部设有不少于一个的装配有对重轮的安装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梁组件顶部设有不少于一组且一组数量为四个的上梁腰圆孔,所述的安装座上设有四个对重腰圆孔,四个对重腰圆孔与四个上梁腰圆孔分别呈四角垂直结构布置,所述对重腰圆孔与上梁腰圆孔尺寸相同且位置间距一致,所述的上梁组件与安装座之间使用螺栓结构穿过对位的对重腰圆孔与上梁腰圆孔连接固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用型电梯对重装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对重框架上位于左右两侧的立柱为“U”型钢开口向内设置,所述的对重框架上位于中间的立柱为“H”型钢开口向左右两侧设置,所述的对重块放置在立柱的“U”型钢开口与“H”型钢开口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用型电梯对重装置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文学陈友光蒋乐
申请(专利权)人:菱王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