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火隔热毯、电缆、电缆接头及电缆铺设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7957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7 21: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安全防护用品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防火隔热毯、电缆、电缆接头及电缆铺设结构。所述防火隔热毯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防火层、隔热层和第二防火层;所述第一防火层和隔热层之间设有多个第一空腔,和/或所述第二防火层和隔热层之间设有多个第二空腔;各所述第一空腔的开口朝向所述第一防火层,和/或各所述第二空腔的开口朝向所述第二防火层;至少部分的所述第一空腔和/或第二空腔内设有灭火粉体。所述隔热防火毯防火隔热,包覆在电缆或电缆接头外侧,能够有效减小火灾发生的概率,在发生火灾时能够防止火灾从一条电缆蔓延到周边电缆,隔热效果优异,在火灾发生时能有效保护电路内部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火隔热毯、电缆、电缆接头及电缆铺设结构
本技术涉及安全防护用品
,特别是涉及一种防火隔热毯、电缆、电缆接头及电缆铺设结构。
技术介绍
现如今,电在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是实现社会稳定发展的前提和保证。在电缆铺设过程中,经常出现多种电缆公用一个电缆沟,亦或是电缆中间接头与其他运行的电缆线路安装在一起的情况,在实际输电过程中,由于高压输电过程中电缆内部自身发热,电缆接头接触不良产生击穿或电火花,或者是受到外部明火或者高温的影响,对电缆的正常工作造成威胁,轻则发生短路、断路,重则发生重大火灾。目前市场上的绝缘电缆防火功能较弱,电缆中间接头大多只做了防水处理,在遇到外部火灾或者电缆内部击穿时容易发生火灾,很难保证同沟电缆的正常工作和周边区域的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火隔热毯及电缆铺设结构,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电缆防火耐火、隔热性能差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技术一方面提供一种防火隔热毯,所述防火隔热毯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防火层、隔热层和第二防火层;所述第一防火层和隔热层之间设有多个第一空腔,和/或所述第二防火层和隔热层之间设有多个第二空腔;各所述第一空腔的开口朝向所述第一防火层,和/或各所述第二空腔的开口朝向所述第二防火层;至少部分的所述第一空腔和/或第二空腔内设有灭火粉体。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防火层、隔热层和第二防火层形成的层体边缘通过防火材料封闭。<br>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防火层的厚度为0.2~2mm;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防火层的厚度为0.2~2mm;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隔热层的厚度为0.5~3cm;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空腔的体积为100cm3~1000cm3;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空腔的体积为100cm3~1000cm3;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单位面积内第一空腔的个数为10~25个;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单位面积内第二空腔的个数为10~25个;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防火层和隔热层之间填充灭火粉体的第一空腔数目小于第二防火层和隔热层之间的填充灭火粉体的第二空腔数目;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空腔为隔热层上分布的凹槽结构;所述第二空腔为隔热层上分布的凹槽结构。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在第一防火层和隔热层之间填充灭火粉体的第一空腔占第一防火层和隔热层之间第一空腔的总数小于等于30%;在第二防火层和隔热层之间填充灭火粉体的第二空腔占第二防火层和隔热层之间第二空腔的总数的70%~100%。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防火层和/或第二防火层的材料选自陶瓷化橡胶玻纤复合布、高硅氧玻纤布、陶瓷化聚烯烃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隔热层的材料选自气凝胶毡、硅酸铝纤维、陶瓷纤维、硅酸镁纤维、氧化铝纤维、纤维毯、隔热粉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灭火粉体的材料选自磷酸铵盐、碳酸氢钠、氯化钠、氯化钾干粉灭火剂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隔热粉选自气凝胶粉、摩擦绒、氧化铝、氧化硅、硅酸盐粉末、硫酸盐粉末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防火层和/或第二防火层的材料选自陶瓷化硅橡胶玻纤复合布;所述隔热层的材料选自气凝胶毡或气凝胶粉;所述气凝胶的孔隙率为95-98%,孔径为20-70nm,孔容为3.5ml/g。本技术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电缆,所述电缆包括电缆本体和至少一层如本技术所述的防火隔热毯,所述防火隔热毯包覆在所述电缆本体外周,所述电缆本体包括电缆多个导体和电缆护套,所述多个导体外包覆均有绝缘层,所述绝缘层和电缆护套之间填充有填充层。本技术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电缆接头,所述电缆包括电缆接头本体和至少一层如本技术所述的防火隔热毯,所述电缆接头用于连接两个相邻的电缆本体,且所述电缆接头位于电缆本体和防火隔热毯之间。本技术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电缆铺设结构,所述电缆铺设结构包括电缆沟,所述电缆沟包括具有开口的沟体,所述沟体的侧壁上设有多个电缆支架,各所述电缆支架在所述沟体的侧壁上对称设置,且与所述沟体的侧壁垂直,所述电缆支架上设有本技术所述的电缆或本技术所述的电缆接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防火隔热毯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防火隔热毯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电缆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电缆接头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电缆铺设结构示意图。图中:1、电缆11、防火隔热毯111、第一防火层112、隔热层113、第二防火层114、第一空腔115、第二空腔12、电缆本体121、导体122、填充物123、绝缘层124、电缆护套2、电缆接头21、电缆接头本体3、电缆沟4、电缆支架具体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此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如图1~2所示,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防火隔热毯,所述防火隔热毯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防火层111、隔热层112和第二防火层113;所述第一防火层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火隔热毯,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火隔热毯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防火层(111)、隔热层(112)和第二防火层(113);/n所述第一防火层(111)和隔热层(112)之间设有多个第一空腔(114),和/或所述第二防火层(113)和隔热层(112)之间设有多个第二空腔(115);/n各所述第一空腔(114)的开口朝向所述第一防火层(111),和/或各所述第二空腔(115)的开口朝向所述第二防火层(113);/n至少部分的所述第一空腔(114)和/或第二空腔(115)内设有灭火粉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火隔热毯,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火隔热毯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防火层(111)、隔热层(112)和第二防火层(113);
所述第一防火层(111)和隔热层(112)之间设有多个第一空腔(114),和/或所述第二防火层(113)和隔热层(112)之间设有多个第二空腔(115);
各所述第一空腔(114)的开口朝向所述第一防火层(111),和/或各所述第二空腔(115)的开口朝向所述第二防火层(113);
至少部分的所述第一空腔(114)和/或第二空腔(115)内设有灭火粉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火隔热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火层(111)、隔热层(112)和第二防火层(113)形成的层体边缘通过防火材料封闭。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火隔热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火层(111)的厚度为0.2~2mm;
和/或,所述第二防火层(113)的厚度为0.2~2mm;
和/或,所述隔热层(112)的厚度为0.5~3cm;
和/或,所述第一空腔(114)的体积为100cm3~1000cm3;
和/或,所述第二空腔(115)的体积为100cm3~1000cm3;
和/或,单位面积内第一空腔(114)的个数为10~25个;
和/或,单位面积内第二空腔(115)的个数为10~25个;
和/或,所述第一防火层(111)和隔热层(112)之间填充灭火粉体的第一空腔(114)数目小于第二防火层(113)和隔热层(112)之间的填充灭火粉体的第二空腔(115)数目;
和/或,所述第一空腔(114)为隔热层(112)上分布的凹槽结构;
和/或,所述第二空腔(115)为隔热层(112)上分布的凹槽结构;
和/或,在第一防火层(111)和隔热层(112)之间填充灭火粉体的第一空腔(114)占第一防火层(111)和隔热层(112)之间第一空腔(114)的总数小于等于30%;在第二防火层(113)和隔热层(112)之间填充灭火粉体的第二空腔(115)占第二防火层(113)和隔热层(112)之间第二空腔(115)的总数的7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克良郑亚森刘刚陈玲聪曹俊谢士诚张磊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沃科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科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