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滑隧道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隧道工程
,特别是一种抗滑隧道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隧道走向与滑坡主轴方向大角度相交通过,具体指隧道走向与滑坡主轴方向的夹角大于45°,且隧道结构横向切穿滑坡面时,滑坡将会对隧道的侧壁产生很大的推力,对隧道的顶部产生很大的压力,隧道工程面临修建和运营的双重安全风险。修建过程中,一方面滑坡地段岩土体性质较差,隧道开挖中易发生塌方、冒顶、初期支护变形超限等问题,施工困难;另一方面隧道在滑坡面处开挖扰动滑坡,易加剧滑坡的滑动。隧道建成运营过程中,滑坡一旦发生滑动,将引起隧道衬砌变形、开裂、掉块等各种病害,危害运营安全,且难以整治。因此必须采取合理有效的方式,对滑坡和隧道进行加固处理。目前的加固措施主要包括滑坡防治工程和隧道加固工程两部分,滑坡整治工程主要是通过在滑坡体中设置抗滑桩、预应力锚索等拦挡工程,抵抗滑坡的推力,并结合排水工程、清方减载或反压等措施提高滑坡的稳定系数。隧道加固工程主要是通过围岩注浆、锚杆或等措施改善围岩的力学性质,减小衬砌受到的滑坡推力,或采用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滑隧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在滑坡体(1)中通过的隧道结构,所述隧道结构的拱顶和仰拱分别设置有多个上连梁(4)和下连梁(5),所述上连梁(4)和所述下连梁(5)均沿所述隧道结构的走向方向间隔设置,所述隧道结构的两侧分别设有多个上侧抗滑桩(21)和下侧抗滑桩(22),所述上侧抗滑桩(21)和所述下侧抗滑桩(22)均沿所述隧道结构的走向方向间隔设置,所述上连梁(4)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上侧抗滑桩(21)、所述下侧抗滑桩(22)固定连接,所述下连梁(5)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上侧抗滑桩(21)、所述下侧抗滑桩(22)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滑隧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在滑坡体(1)中通过的隧道结构,所述隧道结构的拱顶和仰拱分别设置有多个上连梁(4)和下连梁(5),所述上连梁(4)和所述下连梁(5)均沿所述隧道结构的走向方向间隔设置,所述隧道结构的两侧分别设有多个上侧抗滑桩(21)和下侧抗滑桩(22),所述上侧抗滑桩(21)和所述下侧抗滑桩(22)均沿所述隧道结构的走向方向间隔设置,所述上连梁(4)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上侧抗滑桩(21)、所述下侧抗滑桩(22)固定连接,所述下连梁(5)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上侧抗滑桩(21)、所述下侧抗滑桩(22)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滑隧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梁(4)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连接钢筋(61)与所述上侧抗滑桩(21)、所述下侧抗滑桩(22)固定连接,所述下连梁(5)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连接钢筋(61)与所述上侧抗滑桩(21)、所述下侧抗滑桩(22)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滑隧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隧道结构包括初期支护(3)和二次衬砌(7),所述二次衬砌(7)设置于所述初期支护(3)的内侧,所述上侧抗滑桩(21)和所述下侧抗滑桩(22)的桩壁设置在所述初期支护(3)的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抗滑隧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初期支护(3)包括拱顶锚杆(31)和初喷混凝土层(32),所述拱顶锚杆(31)插入所述隧道结构的围岩中,所述拱顶锚杆(31)与所述初喷混凝土层(32)相连接,所述初喷混凝土层(32)上设有钢架层(33),所述钢架层(33)上设有复喷混凝土层(34)。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抗滑隧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初期支护(3)和所述二次衬砌(7)沿隧道全长设置,所述上连梁(4)和所述下连梁(5)设置于所述二次衬砌(7)的内侧,并与所述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元,刘菀茹,张东卿,周波,张建文,周文洋,谯春丽,李睿,张涛,张硕,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