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隧道成型后临近码头扩建的加固系统和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177300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7 21: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地铁隧道成型后临近码头扩建的加固系统以及加固方法。在该加固系统中,包括隔离桩,隔离桩设置在地铁隧道与码头之间,隔离桩的布设区域的平面长度不小于装卸平台与地铁隧道平行的边的长度。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地铁隧道成型后临近码头扩建的加固方法具有施工工艺成熟简便,对场地的施工范围要求小。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加固系统,隔离桩与冠梁固接,整个的隔离结构刚度大,整体性好,可减小外业施工对土层的扰动,从而大大降低隧道的沉降变形影响。在对码头加固时,袖阀管注浆可定深、分层、分段加固,可控性好,加固质量佳。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减小外业施工对土层的扰动,降低隧道的沉降变形,对码头的加固可控性好,加固质量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地铁隧道成型后临近码头扩建的加固系统和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地铁隧道侧穿码头的加固方法,特别涉及地铁隧道成型后临近码头扩建的加固系统与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轨道交通工程的发展,地铁线路变得越来越密集,在水系发达的地区,盾构不可避免地会下穿江河湖泊,同时,一些用盾构法施工的地铁线路距离航运装卸码头非常近。目前,很多装卸码头采用的是钢结构平台,由于码头建设时期较早,装卸吨位无法满足现期容量要求,这就导致码头进行扩建改造工程日益增多。如果码头扩建工期与隧道下穿施工工期重叠,那么会带来如下问题:一、如果对码头进行扩建改造完成后再进行地铁隧道下穿,势必会影响盾构穿越该节点的时间,从而影响整个地铁建设工期;二、如果先进行地铁隧道下穿,即盾构先侧穿码头,再对码头进行扩建改造,码头的扩建改造工程就会突破地铁隧道的保护区范围,对隧道结构的沉降和变形带来不利影响。综上所述,由于地铁建设工期紧张,盾构隧道的贯通成为线路开通运营的关键性节点。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简单可靠的用于加固码头的方法,既能保证码头的扩容改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铁隧道成型后临近码头扩建的加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隔离桩(1),设置在地铁隧道(5)与码头(6)之间,在竖直方向上,所述隔离桩的底端位于地铁隧道的底端以下,沿地铁隧道的延伸方向,所述隔离桩的布设区域的中点与码头上装卸平台(7)与地铁隧道平行的边的中点位于同一个垂直于地铁隧道中线的平面内,且所述隔离桩的布设区域的平面长度不小于所述装卸平台与地铁隧道平行的边的长度,所述隔离桩与地铁隧道之间具有间隔,所述隔离桩与地铁隧道之间形成隔离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铁隧道成型后临近码头扩建的加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隔离桩(1),设置在地铁隧道(5)与码头(6)之间,在竖直方向上,所述隔离桩的底端位于地铁隧道的底端以下,沿地铁隧道的延伸方向,所述隔离桩的布设区域的中点与码头上装卸平台(7)与地铁隧道平行的边的中点位于同一个垂直于地铁隧道中线的平面内,且所述隔离桩的布设区域的平面长度不小于所述装卸平台与地铁隧道平行的边的长度,所述隔离桩与地铁隧道之间具有间隔,所述隔离桩与地铁隧道之间形成隔离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铁隧道成型后临近码头扩建的加固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冠梁(2),所述冠梁设置在所述隔离桩的顶端、用于所述隔离桩的加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铁隧道成型后临近码头扩建的加固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袖阀管(3),所述袖阀管设置到码头上装卸平台周围的土壤内,由所述袖阀管注浆在所述装卸平台周围的土壤内形成加固体(4),在平面范围内,所述装卸平台的码头桩基础(8)位于所述加固体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铁隧道成型后临近码头扩建的加固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离桩为圆柱桩体,所述隔离桩的直径范围为600mm-1200mm,所述隔离桩与地铁隧道的最外侧面之间的距离不小于1000mm,所述隔离桩的底端与地铁隧道的底端的高度差值不小于1000mm;
所述隔离桩设置有多个,全部的所述隔离桩沿与地铁隧道平行的虚拟线上等间隔设置,相邻的两个所述隔离桩之间的间隔范围为800mm-1200m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地铁隧道成型后临近码头扩建的加固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冠梁的高度范围为600mm-1000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才王世君丰土根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