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置套筒灌浆连接钢管混凝土叠合柱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钢管混凝土叠合柱灌浆连接
,特别是涉及一种内置套筒灌浆连接钢管混凝土叠合柱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钢管混凝土叠合柱由内钢管混凝土柱和外钢筋混凝土柱组成,充分发挥了两种类型柱子各自的优势。在外部钢筋混凝土的保护和约束作用下,相比普通钢管混凝土柱,钢管混凝土叠合柱具有较好的抗火和抗腐蚀性能。与钢筋混凝土柱相比,钢管混凝土叠合柱具有更高的强度和更好的延性,并允许在内部钢管中使用高强度混凝土作为核心混凝土,从而减小柱截面尺寸。由于其优越的结构性能,钢管混凝土叠合柱在我国地震多发地区的高层建筑和桥墩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了促进建筑的工业化发展,加快现场施工效率,在越来越多的建筑中,钢管混凝土叠合柱采用工厂预制,现场装配的施工方式。为实现该种施工方式,预制式钢管混凝土叠合柱应运而生,但现有的预制式钢管混凝土叠合柱中部采用外置套筒连接,外置套筒抗火和抗腐蚀性能差,导致预制式钢管混凝土叠合柱使用寿命短。因此,如何延长预制式钢管混凝土叠合柱的使用寿命成为本领域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置套筒灌浆连接钢管混凝土叠合柱,其特征在于,包括:/n上部钢管混凝土叠合柱,其包括上部外浇混凝土层和上部骨架,所述上部骨架包括上中心钢管、上外露中心钢管、多个上纵筋、多个上箍筋以及多个半灌浆套筒,所述上中心钢管与所述上纵筋轴线平行,多个所述上纵筋沿所述上中心钢管的周向均匀设置,多个所述上箍筋沿所述上纵筋的轴向均匀设置,一个所述上箍筋对应多个所述上纵筋,一个所述上箍筋箍紧于多个所述上纵筋的外部,所述上中心钢管外部浇筑有所述上部外浇混凝土层,所述上纵筋和所述上箍筋嵌于所述上部外浇混凝土层内,所述上中心钢管贯穿所述上部外浇混凝土层,且其底端沿自身轴线方向向下延伸形成所述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置套筒灌浆连接钢管混凝土叠合柱,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部钢管混凝土叠合柱,其包括上部外浇混凝土层和上部骨架,所述上部骨架包括上中心钢管、上外露中心钢管、多个上纵筋、多个上箍筋以及多个半灌浆套筒,所述上中心钢管与所述上纵筋轴线平行,多个所述上纵筋沿所述上中心钢管的周向均匀设置,多个所述上箍筋沿所述上纵筋的轴向均匀设置,一个所述上箍筋对应多个所述上纵筋,一个所述上箍筋箍紧于多个所述上纵筋的外部,所述上中心钢管外部浇筑有所述上部外浇混凝土层,所述上纵筋和所述上箍筋嵌于所述上部外浇混凝土层内,所述上中心钢管贯穿所述上部外浇混凝土层,且其底端沿自身轴线方向向下延伸形成所述上外露中心钢管,所述上中心钢管和所述上外露中心钢管内部填充有上核心混凝土,所述半灌浆套筒与所述上纵筋一一对应,所述半灌浆套筒的上端套设于所述上纵筋的下端并与所述上纵筋的下端可拆卸连接;
下部钢管混凝土叠合柱,其包括下部外浇混凝土层和下部骨架,所述下部骨架包括下中心钢管、下外露中心钢管、多个下纵筋、多个下箍筋以及多个下外露箍筋,所述下中心钢管与所述下纵筋轴线平行,多个所述下纵筋沿所述下中心钢管的周向均匀设置,多个所述下箍筋沿所述下纵筋的轴向均匀设置,一个所述下箍筋对应多个所述下纵筋,一个所述下箍筋箍紧于多个所述下纵筋的外部,所述下中心钢管外部浇筑有所述下部外浇混凝土层,所述下纵筋和所述下箍筋嵌于所述下部外浇混凝土层内,所述下中心钢管贯穿所述下部外浇混凝土层,且其顶端沿自身轴线方向向上延伸形成所述下外露中心钢管,所述下中心钢管和所述下外露中心钢管内部填充有下核心混凝土,各所述下纵筋均贯穿所述下部外浇混凝土层,且其顶端均沿自身轴线方向向上延伸形成有下外露纵筋,多个所述下外露箍筋沿所述下外露纵筋的轴向均匀设置,一个所述下外露箍筋对应多个所述下外露纵筋,一个所述下外露箍筋箍紧于多个所述下外露纵筋的外部,所述半灌浆套筒与所述下外露纵筋一一对应,所述半灌浆套筒的下端套设于所述下外露纵筋的上端并与所述下外露纵筋灌浆连接;
中部连接组件,其包括中部外浇混凝土层、钢管对接定位器、钢管对接套筒以及多个半灌浆套筒,所述钢管对接定位器的顶端与所述上外露中心钢管的底端相抵、底端与所述下外露中心钢管的顶端相抵,所述钢管对接定位器用于保证所述上外露中心钢管和所述下外露中心钢管同轴,所述钢管对接套筒轴向设置于所述上部外浇混凝层和所述下部外浇混凝土层之间、径向设置于所述下外露纵筋与所述下外露中心钢管之间,所述上外露中心钢管、所述钢管对接定位器以及所述下外露中心钢管均设置于所述钢管对接套筒内部,并与所述钢管对接套筒灌浆连接,所述中部外浇混凝土层浇筑于所述钢管对接套筒外部、并与所述上部外浇混凝土层以及所述下部外浇混凝土层形成一柱状结构,所述下外露纵筋和所述下外露箍筋嵌于所述中部外浇混凝土层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套筒灌浆连接钢管混凝土叠合柱,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外浇混凝土层的顶端凹陷形成有用于定位所述钢管对接套筒位置的限位凹槽,所述钢管对接套筒的底端设置于所述限位凹槽内,且所述钢管对接套筒的底端与所述限位凹槽的底端相抵、顶端与所述上部外浇混凝土层的底端之间形成有用于向所述钢管对接套筒内部注浆的注浆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套筒灌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建伟,王占文,杨涛,姚久顺,张立甲,
申请(专利权)人:华北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