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管混凝土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83328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钢管混凝土柱,包括钢管及桁架结构,桁架结构设置于钢管的内壁上,桁架结构的腹杆筋呈“W”型弯折,腹杆筋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腹杆筋的第一弯折部对应连接,腹杆筋的第二弯折部间隔设置在钢管的内壁上,避免单个腹杆筋相对于钢管的管壁弯折或倾斜,提高桁架结构在钢管的内壁上设置的稳定性。在钢管内浇注混凝土后形成的钢管混凝土柱,桁架结构可加大混凝土与钢管之间的粘结力。在承受压力、弯矩作用时,桁架结构的腹杆筋可以促进钢管及混凝土协同工作,能有效约束钢管的管壁面外变形,提高了钢管管壁局部屈曲性能,进而钢管的管壁的壁厚可进一步减薄,实现节约材料、降低成本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钢管混凝土柱
本专利技术涉及土木建设
,特别是涉及钢管混凝土柱。
技术介绍
传统的钢管混凝土柱,一般通过在钢管内浇筑混凝土形成。传统的钢管混凝土柱受力后易发生弯曲变形。传统技术中,为了保证钢管混凝土柱整体和局部的稳定性,通过增加钢管混凝土柱的钢管壁厚实现。然而,这种方式导致钢管的用钢量升高,进而导致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结构稳定性的钢管混凝土柱。一种钢管混凝土柱,包括:钢管;及桁架结构,所述桁架结构包括腹杆筋,所述腹杆筋呈“W”型弯折,所述腹杆筋包括形成“W”型弯折的第一弯折部及与所述第一弯折部间隔设置的第二弯折部,所述腹杆筋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弯折部与所述第二弯折部之间的连接部,所述腹杆筋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腹杆筋的第一弯折部对应连接,至少两个所述腹杆筋的第二弯折部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二弯折部设置于所述钢管的内壁上。上述钢管混凝土柱,将桁架结构设置于钢管的内壁上,在钢管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混凝土会对钢管壁沿径向产生挤压作用。由于腹杆筋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管混凝土柱,其特征在于,包括:/n钢管;及/n桁架结构,所述桁架结构包括腹杆筋,所述腹杆筋呈“W”型弯折,所述腹杆筋包括形成“W”型弯折的第一弯折部及与所述第一弯折部间隔设置的第二弯折部,所述腹杆筋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弯折部与所述第二弯折部之间的连接部,所述腹杆筋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腹杆筋的第一弯折部对应连接,至少两个所述腹杆筋的第二弯折部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二弯折部设置于所述钢管的内壁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管混凝土柱,其特征在于,包括:
钢管;及
桁架结构,所述桁架结构包括腹杆筋,所述腹杆筋呈“W”型弯折,所述腹杆筋包括形成“W”型弯折的第一弯折部及与所述第一弯折部间隔设置的第二弯折部,所述腹杆筋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弯折部与所述第二弯折部之间的连接部,所述腹杆筋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腹杆筋的第一弯折部对应连接,至少两个所述腹杆筋的第二弯折部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二弯折部设置于所述钢管的内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管混凝土柱,其特征在于,单个所述腹杆筋的两个相邻的所述连接部之间的弯折角度为30°-6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管混凝土柱,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所述腹杆筋之间的夹角为30°-6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管混凝土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桁架结构还包括弦杆筋,至少两个所述腹杆筋的第一弯折部对应设置于所述弦杆筋上,所述弦杆筋设置于所述钢管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钢管混凝土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弦杆筋围成的形状与所述钢管的横截面的形状一致,所述弦杆筋与所述钢管的内壁间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钢管混凝土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桁架结构为多个,多个所述桁架结构沿所述钢管的轴线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钢管的内壁上;或者
所述桁架结构为多个,多个所述桁架结构围绕所述钢管的圆周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钢管的内壁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钢管混凝土柱,其特征在于,若多个所述桁架结构沿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立平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