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重力进水及气压排空出水的污水调蓄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175806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7 21: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重力进水及气压排空出水的污水调蓄装置,包括:生化部;截流部,分别与生化部、合流管相连通;缓冲部,与截流部相连通,以及和外界大气压相连通;气源,与缓冲部相连通;在缓冲部进水时,污水在重力作用下经收纳空间流入存储空间,在缓冲部出水时,由气源向缓冲部内充入空气,将污水排至收纳空间。本发明专利技术有效的避免了技术中对于由生化部输入的污水直接进入合流管予以输出的结构设计所存在在雨天时极易造成自然水体严重污染,或者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压力过大、资源浪费等技术缺陷,能够达到在不需要污水排放时对污水进行调蓄的技术效果,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及适用性广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重力进水及气压排空出水的污水调蓄装置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排水
,特别涉及一种基于重力进水及气压排空出水的污水调蓄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城市管网分为合流制排水系统和分流制排水系统,用于对单元区域内的污水(如生活污水)进行排放,现有的排放过程中,其单元区域内的污水首先经污水支管输送至化粪池进行汇集并化学处理(如在化粪池中进行化学分解),使得处理后的上层液经合流管流入市政管道中进行后续处理。然而,该种排放方式使得在进行污水排放时,由化粪池输出的污水直接进入合流管后与雨水混合在一起,而在雨天时如果将该雨水和污水的混合水直接排入自然水体时极易造成受纳水体遭受严重的污染,如果将其直接排入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时,造成雨天时的大量较干净的雨水进入污水处理设施进行不必要的处理,造成资源浪费。由此可见,现有技术中对于由化粪池输入的污水直接进入合流管予以输出的结构设计,存在在雨天时极易造成自然水体严重污染,或者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压力过大、资源浪费等技术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对于由生化部输入的污水直接进入合流管予以输出的结构设计,存在在雨天时极易造成自然水体严重污染,或者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压力过大、资源浪费等技术缺陷。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重力进水及气压排空出水的污水调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截流部,内部具有一收纳污水的收纳空间;缓冲部,内部具有一存储污水的存储空间,并分别与所述截流部和外界大气压相连通;所述缓冲部与所述截流部相连通部位处的底标高,低于所述截流部与合流管相连通部位处的底标高;气源,与所述缓冲部相连通;在所述缓冲部进水时,所述截流部中的污水在重力作用下经所述收纳空间流入所述存储空间,在所述缓冲部出水时,由所述气源向所述缓冲部内充入气压,气压作用下将所述存储空间中的污水排至所述收纳空间。可选的,还包括:开设在所述缓冲部的排气管;在所述排气管处设置有第一阀门,将所述气源和所述缓冲部相连通;在所述排气管处设置有第二阀门,将所述缓冲部与外界大气压相连通。可选的,所述截流部包括:截流进口,与用于接收单元区域排除污水的生化部的出水口相连通;第一截流出口和第二截流出口,所述第一截流出口与所述合流管相连通,所述第二截流出口与所述缓冲部相连通。可选的,所述缓冲部的顶标高,低于所述截流进口的底标高。可选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截流出口处的第一开关;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截流出口处的第二开关。可选的,所述缓冲部、所述生化部及所述截流部为分体式结构;所述生化部是化粪池;所述缓冲部是调蓄池、箱涵或管涵中的一种;所述截流部是分流井、截流井、弃流井、缓冲廊道或安装井中的一种。可选的,所述缓冲部、所述生化部及所述截流部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生化部是化粪池,所述缓冲部和所述截流部是所述生化部内的两个独立区域。可选的,所述生化部及所述截流部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缓冲部和所述一体式结构呈分体式分布;所述缓冲部是调蓄池、箱涵、管涵或缓冲廊道中的一种;所述生化部是化粪池,所述截流部是所述生化部内的一个独立区域。可选的,所述缓冲部及所述截流部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生化部和所述一体式结构呈分体式分布,所述生化部是化粪池;所述缓冲部是调蓄池、箱涵、管涵或缓冲廊道中的一种。可选的,还包括:开设在所述生化部上的排气管;在所述排气管处设置有第一阀门,将所述气源和所述缓冲部相连通;在所述排气管处设置有第二阀门,将所述缓冲部与外界大气压相连通。可选的,还包括:弯管,所述弯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截流出口相连通,所述弯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缓冲部的底部相连通,所述弯管的一端的高度,低于所述弯管的另一端的高度。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基于重力进水及气压排空出水的污水调蓄方法,应用于上述所述的装置,所述方法包括:接收所述缓冲部是否需要出水的识别指令;若是,则控制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开启,以及第一阀门打开和第二阀门关闭,向所述缓冲部内充入空气;所述空气挤压所述缓冲部中的污水流入截流部,并由合流管排出;接收所述缓冲部是否需要储水的识别指令;若是,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关闭、所述第二开关打开、所述第一阀门关闭及所述第二阀门打开;截流部中的污水在重力作用下流入所述缓冲部中。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污水调蓄装置,在雨天需要将污水和雨水分开时,生化部输出的污水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由截流部流入缓冲部中进行存储,使得合流管中仅存在雨水,而当需要污水输出时,通过气源向缓冲部中充入空气,使得存储的污水在空气压力作用下下流入截流部,并由合流管中排除,有效的避免了技术中对于由生化部输入的污水直接进入合流管予以输出的结构设计所存在在雨天时极易造成自然水体严重污染,或者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压力过大、资源浪费等技术缺陷,能够达到在不需要污水排放时对污水进行调蓄的技术效果,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及适用性广的特点。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说明书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污水调蓄装置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污水调蓄装置又一种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俯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污水调蓄装置又一种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污水调蓄装置再一种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的俯视图;图7为图1中存在弯管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2中存在弯管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当缓冲部位于截流部的正下方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说明书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说明书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其中本实施中所涉及的“和/或”关键词,表示和、或两种情况,换句话说,本说明书实施例所提及的A和/或B,表示了A和B、A或B两种情况,描述了A与B所存在的三种状态,如A和/或B,表示:只包括A不包括B;只包括B不包括A;包括A与B。同时,本说明书实施例中,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说明书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重力进水及气压排空出水的污水调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n截流部(10),内部具有一收纳污水的收纳空间(101);/n缓冲部(40),内部具有一存储污水的存储空间(401),并分别与所述截流部(10)和外界大气压相连通;所述缓冲部(40)与所述截流部(10)相连通部位处的高度,低于所述截流部(10)与合流管(30)相连通部位处的高度;/n气源(120),与所述缓冲部(40)相连通;在所述缓冲部(40)进水时,所述截流部(10)中的污水在重力作用下经所述收纳空间(101)流入所述存储空间(401),在所述缓冲部(40)出水时,由所述气源(120)向所述缓冲部(40)内充入气压,气压作用下将所述存储空间(401)中的污水排至所述收纳空间(10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重力进水及气压排空出水的污水调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截流部(10),内部具有一收纳污水的收纳空间(101);
缓冲部(40),内部具有一存储污水的存储空间(401),并分别与所述截流部(10)和外界大气压相连通;所述缓冲部(40)与所述截流部(10)相连通部位处的高度,低于所述截流部(10)与合流管(30)相连通部位处的高度;
气源(120),与所述缓冲部(40)相连通;在所述缓冲部(40)进水时,所述截流部(10)中的污水在重力作用下经所述收纳空间(101)流入所述存储空间(401),在所述缓冲部(40)出水时,由所述气源(120)向所述缓冲部(40)内充入气压,气压作用下将所述存储空间(401)中的污水排至所述收纳空间(10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重力进水及气压排空出水的污水调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开设在所述缓冲部(40)的排气管(403);
在所述排气管(403)处设置有第一阀门(406),将所述气源(120)和所述缓冲部(40)相连通;
在所述排气管(403)处设置有第二阀门(407),将所述缓冲部(40)与外界大气压相连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重力进水及气压排空出水的污水调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截流部(10)包括:
截流进口(102),与用于接收单元区域排除污水的生化部(20)的出水口相连通;
第一截流出口(103)和第二截流出口(104),所述第一截流出口(103)与所述合流管相连通,所述第二截流出口(104)与所述缓冲部(40)相连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重力进水及气压排空出水的污水调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缓冲部(40)的顶标高,低于所述截流进口(102)的底标高。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重力进水及气压排空出水的污水调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第一截流出口(103)处的第一开关(121);以及
设置在所述第二截流出口(104)处的第二开关(122)。


6.如权利要求3-5任一项所述的基于重力进水及气压排空出水的污水调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缓冲部(40)、所述生化部(20)及所述截流部(10)为分体式结构;
所述生化部(20)是化粪池;
所述缓冲部(40)是调蓄池、箱涵或管涵中的一种;
所述截流部(10)是分流井、截流井、弃流井、缓冲廊道或安装井中的一种。


7.如权利要求3-5任一项所述的基于重力进水及气压排空出水的污水调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缓冲部(40)、所述生化部(20)及所述截流部(10)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生化部(20)是化粪池,所述缓冲部(40)和所述截流部(10)是所述生化部(20)内的两个独立区域。


8.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习洪周超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圣禹排水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