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对大屋面的前池雨水花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145587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6:05
一种针对大屋面的前池雨水花园系统,包括雨落管、前池和雨水花园;所述前池设有泄水口;所述雨落管与所述前池入口端相连通,所述前池出口端与所述雨水花园相连通;所述前池入口端与所述前池出口端均位于所述前池的上端,所述泄水口位于所述前池的下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针对大屋面的前池雨水花园系统,屋面雨水经过前期弃流后干净的雨水会首先流入前池中进行收集再利用,节约了其他用水;前池设计减少了雨水花园的接收水量,降低了雨水花园的负荷,可以减少雨水花园的占地面积,并提高低影响开发系统的处理水量;前池设计搭配溢流口,可以有效的防止雨水花园由于雨量过高而产生失调现象,减少了内涝的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针对大屋面的前池雨水花园系统
本技术涉及雨水收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针对大屋面的前池雨水花园系统。
技术介绍
雨水花园是自然形成的或人工挖掘的浅凹绿地,被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通过植物、砂土的综合作用是雨水得到净化,并使之逐渐渗入土壤,涵养地下水或使之补给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城市用水,是一种生态可持续的雨水控制与雨水利用设施。雨水花园能够进行雨水渗透,还具能够有效地去除径流中的悬浮颗粒、有机污染物以及重金属离子、病原体等有害物质;通过合理的植物配置,雨水花园能够为昆虫与鸟类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雨水花园中通过其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调节环境中空气的湿度与温度,改善小气候环境;雨水花园的建造成本较低,且维护与管理比草坪简单;与传统的草坪景观相比,雨水花园能够给人以新的景观感知与视觉感受。低影响开发是一种强调通过源头分散的小型控制设施,维持和保护场地自然水文功能、有效缓解不透水面积增加造成的洪峰流量增加、径流系数增大、面源污染负荷加重的城市雨水管理理念。低影响开发是一种可轻松实现城市雨水收集利用的生态技术体系,其关键在于原位收集、自然净化、就近利用或回补地下水。雨水花园的水文效应研究一直是研究的热点,目前我国研究雨水花园的水文效应多采用更换填料改变层厚来增加雨水花园的渗透能力,但仍面临使用期限和更换填料的问题。屋面雨水作为一种较为干净的雨水,如将其排入排水系统,会增加污水处理的处理负荷,此外大屋面雨水径流较大,根据其蓄渗能力需要设置一定面积的雨水花园,然而实际上可能无法提供足够场地的建设大面积可蓄渗的雨水花园。现有的大屋面雨水进行低影响开发一是通过初期雨水弃流后,汇入雨水花园,此方法对雨水花园的蓄渗能力带来一定挑战,经常会由于屋面雨量大造成雨水花园失调现象。二是进行在地下建造大型雨水收集设施进行处理收集。此方法建造面积大,且开挖面积大,占据过多地下空间。因此,如何合理的将大面积屋面雨水进行低影响开发一直是探讨的热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针对大屋面的前池雨水花园系统,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前述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针对大屋面的前池雨水花园系统,包括雨落管、前池和雨水花园;所述前池设有泄水口;所述雨落管与所述前池入口端相连通,所述前池出口端与所述雨水花园相连通;所述前池入口端与所述前池出口端均位于所述前池的上端,所述泄水口位于所述前池的下端。优选的,所述雨落管与所述前池通过连接管相连,所述前池与所述雨水花园通过所述连接管相连。优选的,所述雨水花园从上到下依次为:植物种植层、基质层、砂层和砾石层。优选的,所述雨水花园植物种植层上端设有溢流口,所述基质层、所述砂层和所述砾石层均设有取样口,所述雨水花园最下层设置穿孔管。优选的,所述前池内设置有泵,所述泵连接喷洒或喷灌装置。优选的,所述前池雨水花园低影响开发系统在使用时,弃流后的雨水进入前池中,前池装满后溢流至雨水花园中。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针对大屋面的前池雨水花园系统,在雨水花园前增加了前池设计,其一屋面雨水经过前期弃流后干净的雨水会首先流入前池中进行收集再利用,节约了其他用水;其二前池设计减少了雨水花园的接收水量,降低了雨水花园的负荷,可以减少雨水花园的占地面积,并提高低影响开发系统的处理水量;其三前池设计搭配溢流口,可以有效的防止雨水花园由于雨量过高而产生失调现象,减少了内涝的发生。本技术既可以减少用地面积,减少成本开支;又可以提高水处理效率,降低对环境的影响。附图说明图1是前池雨水花园安装位置示意图;图2是前池雨水花园结构示意图;图中:1—屋顶,2—雨落管,3—前池,4—雨水花园,5连接管,6—泄水口,7—溢流口,8—穿孔管,9—植物种植层,10—基质层,11—砂层,12—砾石层。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一种针对大屋面的前池雨水花园系统,安装效果如图1所示,包括雨落管2、前池3和雨水花园4;前池雨水花园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所述前池3设置有前池入口端、前池出口端和泄水口6;所述前池入口端与所述前池出口端均位于所述前池的上端,所述泄水口6位于所述前池的下端;所述雨落管2通过连接管5与所述前池入口端相连通,所述前池出口端通过连接管5与所述雨水花园4相连通。所述雨水花园4从上到下依次为:植物种植层9、基质层10、砂层11和砾石层12;所述植物种植层9上端设有溢流口7,所述基质层10、所述砂层11和所述砾石层10均设有取样口,所述雨水花园最下层设置穿孔管8。所述前池内设置有泵,所述泵连接喷洒或喷灌装置。所述前池雨水花园低影响开发系统在使用时,雨水经过弃流后通过雨落管2进入前池3中,进行存储,当前池3装满后雨水通过上述连接管5溢流至雨水花园4中,通过所述雨水花园4上端的溢流口7流出;所述前池3收集的雨水从所述泄水口6流出进行应用,所述雨水花园4处理后的水从所述穿孔管8流出进行应用;所述溢流口7、所述泄水口6和所述穿孔管8均设置有控制水流的控制阀门。实施例本实施例中采用雨水桶作为前池3,雨水花园4中从上到下分别为:植物种植层9、基质层10、砂层11和砾石层12。在其中的植物种植层9种植鸢尾、紫叶狼尾草和麦冬草;基质层10采用土工布透水织物,其中土置于0.02mm的纱网中,沙子置于0.075mm的纱网中,采用2:3的比例进行配比;砂层11采用直径为10mm的砂石;砾石层12采用直径为50mm的砾石。通过取样口可以在所述基质层10、所述砂层11和所述砾石层12中进行取样,以检测雨水花园4处理水的能力,对雨水花园4进行检测屋顶1雨水进行前期弃流后流入所述雨水桶,当雨水过大,所述雨水桶蓄满水时,溢出的雨水流入雨水花园4进行处理,当达到雨水花园4处理上限时,可打开溢流口7的控制阀门,使雨水花园4中超出处理上限的水流出,防止雨水花园4发生内涝。雨水桶最下面有泄水口6,方便将所述雨水桶中收集的水导出,另作他用,所述雨水桶中还设置有水泵,可以使雨水桶中储蓄的雨水泵出用作道路喷洒、喷灌等其他用处,节约水资源。通过采用本技术公开的上述技术方案,得到了如下有益的效果:本技术针对大屋面的前池雨水花园系统,在雨水花园前增加了前池设计,其一屋面雨水经过前期弃流后干净的雨水会首先流入前池中进行收集再利用,节约了其他用水;其二前池设计减少了雨水花园的接收水量,降低了雨水花园的负荷,可以减少雨水花园的占地面积,并提高低影响开发系统的处理水量;其三前池设计搭配溢流口,可以有效的防止雨水花园由于雨量过高而产生失调现象,减少了内涝的发生。本技术既可以减少用地面积,减少成本开支;又可以提高水处理效率,降低对环境的影响。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针对大屋面的前池雨水花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雨落管、前池和雨水花园;所述前池设有泄水口;所述雨落管与所述前池入口端相连通,所述前池出口端与所述雨水花园相连通;所述前池入口端与所述前池出口端均位于所述前池的上端,所述泄水口位于所述前池最下端侧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针对大屋面的前池雨水花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雨落管、前池和雨水花园;所述前池设有泄水口;所述雨落管与所述前池入口端相连通,所述前池出口端与所述雨水花园相连通;所述前池入口端与所述前池出口端均位于所述前池的上端,所述泄水口位于所述前池最下端侧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对大屋面的前池雨水花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雨落管与所述前池通过连接管相连,所述前池与所述雨水花园通过所述连接管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对大屋面的前池雨水花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花园从上到下依次为:植物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华张兆昌张鹤林贾雁翔
申请(专利权)人:中科院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