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东华大学专利>正文

具有浮纹效果的纯双色提花经编间隔织物及其编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17435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7 21:05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种具有浮纹效果的纯双色提花经编间隔织物,由表层1、表层2和间隔层形成,呈三明治形态,表层1和2都包括均匀的非提花区和有浮纹效果的局部纯双色提花花型区;纯双色提花花型区的色纱在两表层顺序交替成圈形成贯穿两表层且与表层花型形状一致的纯双色提花间隔层。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编织方法包括:表层1和2的透明底网由透明经纱编织;表层1和2的局部纯双色提花花型区由两种不同的色纱编织;表层1和2的非提花区内两种色纱均退出成圈,在各独立纯双色提花花型区之间仅保留透明底网的线圈;提花间隔层由色纱在表层1和2的各提花区内交替在两表层垫纱成圈贯穿连接而成。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在间隔织物两表层同时实现具有浮纹效果的纯双色提花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浮纹效果的纯双色提花经编间隔织物及其编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提花织造
,涉及一种具有浮纹效果的纯双色提花经编间隔织物及其编织方法。
技术介绍
经编间隔织物因其三维编织结构特点具有较好的散热性、透气性和压力缓冲性,是用于生产运动鞋材、汽车坐垫、三维床垫等的首选材料之一。经编结构的基本特点是若干平行排列的经纱由经向同时喂入平行排列的工作织针,同时成圈并相互串套。这一特点使每根工作经纱始终沿工作纵行的各横列垫纱,形成具有纵向分布规律且表面线圈分布均匀的织物。目前的经编间隔提花技术中,如一种提花间隔成型鞋面是通过贾卡网孔和平纹组织组合形成花型,具有的双色效果是织物中有两种颜色的纱线,不涉及纯双色提花和浮纹效果;也有3D立体贾卡经编织物虽然实现了三维立体提花效果,但无纯双色提花效果且无上、下表层对称的花型;还有纯色提花效应的双色经编间隔织物仅能在提花表层形成与底网纱同色的一种颜色的纯色花型,无纯双色花型且无仅显露透明底网的非提花区;另有单色或多色双层间隔提花经编布的某一层虽可以实现双色或多色提花,但不涉及透明的非提花区,且上、下表层提花区域不对称,无浮纹效果。现有的浮纹提花技术通常指经编浮纹贾卡提花技术,即在编织过程中将各花型间的过渡连接经纱用剪刀剪断而相互独立具有浮纹效果,目前该技术用于生产单面的提花蕾丝而未用于经编三层间隔织物中,且浮纹贾卡提花技术形成的独立花型边缘含有剪断的若干经纱断头。利用传统色纱穿经实现的纵条纹花型示例如图1所示,但是其无法编织复杂或不规则花型,且在同一纵行方向无法实现两种色纱交替编织,每根色纱始终在表层成圈显露而不具有浮纹效果;通过现有双贾卡提花工艺实现的纯双色提花花型示例如图2所示,其是两种提花色纱各自在前、后针床成圈,通过对调成圈针床而在表层显露双色,两表层花型颜色互补而不能一致,各独立纯色提花区之间不含无提花色纱成圈的非提花区透明底网,未实现浮纹效果,且双贾卡提花工艺操作复杂,设备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具有浮纹效果的纯双色提花经编间隔织物及其编织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具有浮纹效果的纯双色提花经编间隔织物,表层1的局部纯双色提花花型和表层2的局部纯双色提花花型基本一致,也即表层1和表层2的颜色分布、原料使用和花型轮廓对应一致,且非提花区都是透明底网。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种具有浮纹效果的纯双色提花经编间隔织物的编织方法,利用两种提花色纱交替参与成圈,在表层显露色纱而形成局部纯双色提花花型,利用两组色纱全部退出成圈隐藏在间隔层内而仅显露透明底网,实现了提花花型区与非提花区的非连续浮纹提花效果。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三是提供一种单贾卡提花工艺织造具有浮纹效果的纯双色提花经编间隔织物的编织方法,用两把半机号压电陶瓷贾卡提花梳栉交错配置,分别穿不同的提花色纱,在前、后针床交替参与成圈,进行一针距或两针距针前垫纱编织局部纯双色提花花型,或退出成圈仅进行单针距针背横移形成非提花区透明底网。解决了用单贾卡技术编织任意方向异色的纯双色提花经编间隔结构的难题,实现了局部纯双色提花花型区与非提花区的非连续浮纹效果,且本专利技术由于可实现具有浮纹效果的任意花型的纯双色提花经编间隔织物的编织,能够实现程序化的织造工艺。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方案如下:本专利技术的具有浮纹效果的纯双色提花经编间隔织物,为由表层1、表层2和间隔层形成的三维立体结构,呈三明治形态,所述表层1和所述表层2都包括均匀的非提花区透明底网和两种色纱编织的有浮纹效果的局部纯双色提花花型区;所述局部纯双色提花花型区的色纱在两表层顺序交替成圈形成贯穿两表层且与表层花型形状一致的纯双色提花间隔层;所述表层1的局部纯双色提花花型和所述表层2的局部纯双色提花花型基本一致,由于表层1和表层2组织结构不同,视觉上细微处会略有差异;局部纯双色提花花型区和非提花区透明底网在表层1和表层2的空间分布基本对称,非提花区两表层间无色纱贯穿连接间隔层且非提花区表层无色纱线圈显露。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如上所述的具有浮纹效果的纯双色提花经编间隔织物,表层1和表层2的局部纯双色提花花型基本一致包括颜色分布、原料使用和花型轮廓。如上所述的具有浮纹效果的纯双色提花经编间隔织物,所述具有浮纹效果的纯双色提花经编间隔织物是指两种提花色纱仅在织物表层局部区域成圈而形成分散、独立的不同纯色提花花型区,其余的非提花区无色纱线圈而仅显露透明底网。如上所述的具有浮纹效果的纯双色提花经编间隔织物,织物两表层的透明底网为平素密实结构或网眼结构,纯双色提花花型区为平素密实结构,间隔层厚度范围在2mm至8mm变化且只在提花区有贯穿连接纱,非提花区的两透明底网间无纱线贯穿连接呈分离的独立两层。如上所述的具有浮纹效果的纯双色提花经编间隔织物,编织表层1和表层2透明底网的纱线为透明的涤纶或锦纶单丝,编织局部纯双色提花花型区的提花色纱为具有一定强度的有捻或无捻化纤复丝或短纤维纱,有不同的外观特征,包括但不限于颜色、细度、材质和纹理。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具有浮纹效果的纯双色提花经编间隔织物的编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表层1的透明底网由至少一组满穿的透明经纱作两针及以上的成圈垫纱编织,线圈均匀分布;表层2的透明底网由至少两组满穿的透明经纱编织,其中一组作一针及以上成圈垫纱,另一组作两针及以上的成圈垫纱,线圈均匀分布;(2)表层1和表层2的局部纯双色提花花型区由两种不同的提花色纱编织,一种穿满奇数纵行而另一种穿满偶数纵行,一种色纱在表层参与成圈编织局部纯色提花花型时另一种色纱退出成圈,反之亦然,形成纯双色提花效果;(3)表层1和表层2的非提花区内两组色纱均退出成圈,在各独立纯双色提花花型区之间仅保留透明底网的线圈;(4)间隔层由提花色纱在表层1和表层2的各提花区内交替在两表层垫纱成圈贯穿连接而成,间隔层的连接区域与表层花型形状一致,非提花区的两透明底网间无纱线贯穿连接呈分离的独立两层;所述参与成圈是指提花色纱在表层编织单线圈经平或双线圈重经组织而显露颜色;所述退出成圈是指需隐藏的色纱在两表层同时取消针前横移,仅在表层2进行单针距的针背横移编织衬纬组织,将颜色隐藏在表层2各底网线圈纵行后近间隔层一侧。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如上所述的编织方法,步骤(1)中,表层1的一组透明经纱在垫纱序列上位于提花色纱后面,表层2的两组透明经纱在垫纱序列上分别位于提花色纱前、后。如上所述的编织方法,步骤(2)中,两种提花色纱的基本垫纱数码均为0-1-0-0/1-0-0-1//。如上所述的编织方法,所述参与成圈具体为:包括某一根色纱在同一纵行编织编链组织0-1-1-0/1-0-0-1//形成纵向纯色连续,或在相邻两纵行编织双线圈重经组织0-2-2-0/2-0-0-2//形成横向纯色连续;所述退出成圈具体为:需隐藏的色纱在两表层同时取消针前横移,仅在表层2进行单针距的针背横移编织衬纬组织1-1-0-0/1-1-1-1//,衬在表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具有浮纹效果的纯双色提花经编间隔织物,为由表层1、表层2和间隔层形成的三维立体结构,呈三明治形态,其特征是:所述表层1和所述表层2都包括均匀的非提花区透明底网和两种色纱编织的有浮纹效果的局部纯双色提花花型区;所述局部纯双色提花花型区的色纱在两表层顺序交替成圈形成贯穿两表层且与表层花型形状一致的纯双色提花间隔层;/n所述表层1的局部纯双色提花花型和所述表层2的局部纯双色提花花型基本一致;局部纯双色提花花型区和非提花区透明底网在表层1和表层2的空间分布基本对称,非提花区两表层间无色纱贯穿连接间隔层且非提花区表层无色纱线圈显露。/n

【技术特征摘要】
1.具有浮纹效果的纯双色提花经编间隔织物,为由表层1、表层2和间隔层形成的三维立体结构,呈三明治形态,其特征是:所述表层1和所述表层2都包括均匀的非提花区透明底网和两种色纱编织的有浮纹效果的局部纯双色提花花型区;所述局部纯双色提花花型区的色纱在两表层顺序交替成圈形成贯穿两表层且与表层花型形状一致的纯双色提花间隔层;
所述表层1的局部纯双色提花花型和所述表层2的局部纯双色提花花型基本一致;局部纯双色提花花型区和非提花区透明底网在表层1和表层2的空间分布基本对称,非提花区两表层间无色纱贯穿连接间隔层且非提花区表层无色纱线圈显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浮纹效果的纯双色提花经编间隔织物,其特征在于,表层1和表层2的局部纯双色提花花型基本一致包括颜色分布、原料使用和花型轮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浮纹效果的纯双色提花经编间隔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浮纹效果的纯双色提花经编间隔织物是指两种提花色纱仅在织物表层局部区域成圈而形成分散、独立的不同纯色提花花型区,其余的非提花区无色纱线圈而仅显露透明底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浮纹效果的纯双色提花经编间隔织物,其特征在于,织物两表层的透明底网为平素密实结构或网眼结构,纯双色提花花型区为平素密实结构,间隔层厚度范围在2mm至8mm变化且只在提花区有贯穿连接纱,非提花区的两透明底网间无纱线贯穿连接呈分离的独立两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浮纹效果的纯双色提花经编间隔织物,其特征在于,编织表层1和表层2透明底网的纱线为透明的涤纶或锦纶单丝;编织局部纯双色提花花型区的提花色纱为具有一定强度的有捻或无捻化纤复丝或短纤维纱,有不同的颜色、细度、材质和纹理。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具有浮纹效果的纯双色提花经编间隔织物的编织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如下步骤:
(1)表层1的透明底网由至少一组满穿的透明经纱作两针及以上的成圈垫纱编织,线圈均匀分布;表层2的透明底网由至少两组满穿的透明经纱编织,其中一组作一针及以上成圈垫纱,另一组作两针及以上的成圈垫纱,线圈均匀分布;
(2)表层1和表层2的局部纯双色提花花型区由两种不同的提花色纱编织,一种穿满奇数纵行而另一种穿满偶数纵行,一种色纱在表层参与成圈编织局部纯色提花花型时另一种色纱退出成圈,反之亦然,形成纯双色提花效果;
(3)表层1和表层2的非提花区内两种色纱均退出成圈,在各独立纯双色提花花型区之间仅保留透明底网的线圈;
(4)提花间隔层由提花色纱在表层1和表层2的各提花区内交替在两表层垫纱成圈贯穿连接而成,间隔层的连接区域与表层花型形状一致,非提花区的两透明底网间无纱线贯穿连接呈分离的独立两层;
所述参与成圈是指提花色纱在表层编织单线圈经平或双线圈重经组织而显露颜色;
所述退出成圈是指需隐藏的色纱在两表层同时取消针前横移,仅在表层2进行单针距的针背横移编织衬纬组织,将颜色隐藏在表层2各底网线圈纵行后近间隔层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表层1的一组透明经纱在垫纱序列上位于提花色纱后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欣欣刘燕平
申请(专利权)人:东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