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柔软手感且吸湿快干的功能性蕾丝织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31000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7 19:44
一种具有柔软手感且吸湿快干的功能性蕾丝织物,包括织物本体,所述织物本体包括第一成圈结构层及第二成圈结构层或第一衬纬结构层,第一成圈结构层通过纱线Y1走成圈结构编织而成,第二成圈结构层或第一衬纬结构层通过纱线Y2走成圈结构或衬纬结构编织而成,织物本体上设有通过若干把花纱梳栉编织而成的花型,第一成圈结构层、第二成圈结构层或第一衬纬结构层与由若干把花纱梳栉编织而成的花型共同组合形成具有不同效果的织物本体。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层次分明的花型,利用成圈和衬纬编织,得到的织物具有柔软的手感和吸湿快干的特点,能广泛应用于内衣、束身衣、运动及休闲服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柔软手感且吸湿快干的功能性蕾丝织物
本专利技术涉及织物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具有柔软手感且吸湿快干的功能性蕾丝织物。
技术介绍
多梳经编针织物在服装面料、装饰用料、工业用料等各方面使用日益增加,多梳经编针织物的开发及市场应用也日新月异。蕾丝织物一种独特的、通透性强的经编针织织物,其柔美、朦胧让人迷恋,给人一种优雅和神秘的艺术感受,被广泛应用在女性衣物的领口、裤边,用在贴身衣物上甜美、性感的优点更是让女性消费者喜爱无比。为了追求通透、挺括的外观效果,蕾丝花边地组织的长丝原料大都是使用40/12或30/12纱线,再加上不同粗细花型纱线的叠加使得成品出来手感虽有一定柔软度但对于直接贴肤还是有点扎。CN203141969U公报公开的是一种手感舒适可吸湿排汗的蕾丝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料本体的上表面设有网层,在下表面设有防渗透层,防渗透层为弹性胶膜所制成,所述本体由经线和纬线交织织造而成。此专利是通过添加网布织物和胶膜贴合再次加工而成,其成本高,布面厚重及添加感强。JP2019099981公报公开的是提供触感极佳的蕾丝面料。解决方案:通过在针织机的最初提供一个跨距导纱器的最后部分增加一个跨距导纱器来提供两个跨距导纱器,从而可以随意设置旁路部分。在花边织物中,在左右方向上交替地布置:一种结构,其中在通过使用经纱和纬纱形成的花边织物中,通过交织变形纱而获得的交织部分。在经纱上交替地形成有与经纱具有弹性的和通过从经纱消除织纹纱的编织而得到的旁路部。以及在编织方向上交替地形成有通过将具有弹性的变形纱与经纱相互编织而得到的编织部和通过从经纱中消除变形纱的编织而得到的旁路部的结构。通过形成旁通部,在花边织物的背面侧,形成旁通部的变形纱以松弛状态在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上均匀地存在。在保持花边织物的弹性并保留图案美感的同时,实现柔软的触感成为可能。此专利是通过在花边织物的背面添加包覆纱线走衬纬并局部缺垫结构与热熔纱线交织形成贴肤层而达到手感佳的目的。其贴肤层布面厚实,易勾丝起毛球,热熔纱线材质也不环保。综上所述,蕾丝花边织的传统织物手感虽有一定柔软度但对于直接贴肤还是有点扎;通过添加贴肤层及热熔纱线运用虽能达到一定的目的,但使得布面厚重,成本增加,生产流程长,能耗增加,并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柔软手感且吸湿快干的功能性蕾丝织物。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柔软手感且吸湿快干的功能性蕾丝织物,包括织物本体,所述织物本体包括第一成圈结构层及第二成圈结构层或第一衬纬结构层,第一成圈结构层通过纱线Y1走成圈结构编织而成,第二成圈结构层或第一衬纬结构层通过纱线Y2走成圈结构或衬纬结构编织而成,织物本体上设有通过若干把花纱梳栉编织而成的花型,第一成圈结构层、第二成圈结构层或第一衬纬结构层与由若干把花纱梳栉编织而成的花型共同组合形成具有不同效果的织物本体。所述第一纱线Y1的DPF≤0.8,第二纱线Y2走成圈结构时DPF≤0.8,第二纱线Y2走衬纬结构时DPF≤1。所述织物本体上的花型通过若干把花纱梳栉经纱线原料以成圈结构或衬纬结构编织而成,在一个花型内,纱线原料覆盖面积≤10%时DPF≤3,覆盖面积≤30%时DPF≤2,覆盖面积≥30%时DPF≤1。所述织物本体内还包括第二衬纬结构层,该第二衬纬结构层通过纱线Y3走衬纬结构编织而成。所述织物本体为有弹织物或无弹织物。所述纱线Y1为锦纶丝或涤纶丝,密度为20-70旦尼尔,且DPF≤0.8。所述纱线Y2走成圈结构编织时为锦纶丝或为涤纶丝,密度为20-70旦尼尔,且DPF≤0.8。所述纱线Y2走衬纬结构编织时为锦纶丝或涤纶丝,其密度为20-140旦尼尔,且DPF≤1。所述纱线Y3为氨纶丝,密度为70-560旦尼尔之间。所述纱线原料为含氨纶的合股纱,由长丝空包非热熔氨纶丝,网络点为25个/米-130个/米,优选80个/米,长丝为DTY形态的锦纶丝或涤纶丝,密度为20D-140D旦尼尔之间。本专利技术利用成圈结构、衬纬结构的结合,并且与花纱梳栉组合编织,从而形成具有不同层次效果的花型的织物,具有柔软的手感,以及吸湿快干的特点,可广泛应用于可模杯内衣、束身衣、运动及休闲服饰。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专利技术织物超细原料DPF截面图;附图2为本专利技术织物基本结构示意图;附图3为本专利技术织物直编链成圈结构示意图;附图4为本专利技术织物变化编链成圈结构示意图;附图5为本专利技术织物花型图。具体实施方式为能进一步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选择织针密度为每英寸18-28个的花边机作为编织设备进行编织。如附图1-5所示,本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一种具有柔软手感且吸湿快干的功能性蕾丝织物,包括织物本体,所述织物本体包括第一成圈结构层及第二成圈结构层或第一衬纬结构层,第一成圈结构层通过纱线Y1走成圈结构编织而成,第二成圈结构层或第一衬纬结构层通过纱线Y2走成圈结构或衬纬结构编织而成,织物本体上设有通过若干把花纱梳栉编织而成的花型,第一成圈结构层、第二成圈结构层或第一衬纬结构层与由若干把花纱梳栉编织而成的花型共同组合形成具有不同效果的织物本体。所述第一纱线Y1的DPF≤0.8,第二纱线Y2走成圈结构时DPF≤0.8,第二纱线Y2走衬纬结构时DPF≤1。所述织物本体上的花型通过若干把花纱梳栉经纱线原料以成圈结构或衬纬结构编织而成,在一个花型内,纱线原料覆盖面积≤10%时DPF≤3,覆盖面积≤30%时DPF≤2,覆盖面积≥30%时DPF≤1。即一个花型对应织物本体上某区域的覆盖面积,一个花型可由不同量的纱线原料进行编织,从而形成不同的覆盖面积。所述织物本体内还包括第二衬纬结构层,该第二衬纬结构层通过纱线Y3走衬纬结构编织而成。所述织物本体为有弹织物或无弹织物。所述纱线Y1为锦纶丝或涤纶丝,密度为20-70旦尼尔,且DPF≤0.8。所述纱线Y2走成圈结构编织时为锦纶丝或为涤纶丝,密度为20-70旦尼尔,且DPF≤0.8;纱线Y2走衬纬结构编织时为锦纶丝或涤纶丝,其密度为20-140旦尼尔,且DPF≤1。所述纱线Y3为氨纶丝,密度为70-560旦尼尔之间。所述纱线原料为含氨纶的合股纱,由长丝空包非热熔氨纶丝,网络点为25个/米-130个/米,优选80个/米,长丝为DTY形态的锦纶丝或涤纶丝,密度为20D-140D旦尼尔之间。另外,纱线Y1、纱线Y2也可以根据需要选用合股纱进行编织。该合股纱通常是超细类型的纱线。对于织物本体,可由纱线Y1走成圈结构、纱线Y2走成圈结构、纱线Y3走衬纬结构与多把花纱梳栉组合编织形成具有不同花型效果的有弹蕾丝织物。或者可以为由所述织物本体由Y1走成圈结构、Y3走衬纬结构与多把花纱梳栉组合编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柔软手感且吸湿快干的功能性蕾丝织物,包括织物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织物本体包括第一成圈结构层及第二成圈结构层或第一衬纬结构层,第一成圈结构层通过纱线Y1走成圈结构编织而成,第二成圈结构层或第一衬纬结构层通过纱线Y2走成圈结构或衬纬结构编织而成,织物本体上设有通过若干把花纱梳栉编织而成的花型,第一成圈结构层、第二成圈结构层或第一衬纬结构层与由若干把花纱梳栉编织而成的花型共同组合形成具有不同效果的织物本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柔软手感且吸湿快干的功能性蕾丝织物,包括织物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织物本体包括第一成圈结构层及第二成圈结构层或第一衬纬结构层,第一成圈结构层通过纱线Y1走成圈结构编织而成,第二成圈结构层或第一衬纬结构层通过纱线Y2走成圈结构或衬纬结构编织而成,织物本体上设有通过若干把花纱梳栉编织而成的花型,第一成圈结构层、第二成圈结构层或第一衬纬结构层与由若干把花纱梳栉编织而成的花型共同组合形成具有不同效果的织物本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柔软手感且吸湿快干的功能性蕾丝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纱线Y1的DPF≤0.8,第二纱线Y2走成圈结构时DPF≤0.8,第二纱线Y2走衬纬结构时DPF≤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柔软手感且吸湿快干的功能性蕾丝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织物本体上的花型通过若干把花纱梳栉经纱线原料以成圈结构或衬纬结构编织而成,在一个花型内,纱线原料覆盖面积≤10%时DPF≤3,覆盖面积≤30%时DPF≤2,覆盖面积≥30%时DPF≤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柔软手感且吸湿快干的功能性蕾丝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织物本体内还包括第二衬纬结构层,该第二衬纬结构层通过纱线Y3走衬纬结构编织而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文华邓志芹颜进凤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超盈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