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加固隧道洞口的可切割材料
本专利技术属于盾构隧道施工加固
,具体涉及一种可切割材料、所述可切割材料的制备方法以及一种在盾构机始发、到达端头洞口时方便施工的加固材料。
技术介绍
公开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专利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必然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经成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盾构法施工技术是一项优秀的隧道机械化施工方法,在城市隧道建设过程中应用广泛,其可以在几乎不影响地面正常通行的情况下进行隧道的开挖,隧道施工机械化程度高,隧道成型质量好,近年来在我国城市隧道修建过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盾构工程中,盾构接收时由于地层卸压,对于稳定性较差的地层很易发生塌方事故,严重影响盾构的安全施工。始发接收施工是盾构法施工的难点之一,通常采取的技术措施是在盾构进出洞前采用搅拌桩、旋喷桩、地面注浆或冻结法加固或改良端头地层,提高地层稳定性。目前盾构法施工技术始发或接收端头加固多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导致盾构机无法直接切削洞门,在盾构机始发或接收前,需要人工凿除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切割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切割材料的制备原料包括改性硅酸盐水泥及玻璃纤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切割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切割材料的制备原料包括改性硅酸盐水泥及玻璃纤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可切割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硅酸盐水泥由A料和B料构成,所述A料为水玻璃50-60份、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30-40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钠2~3.5份;所述B料为聚氨酯35~45份、已二酸二异癸酯15~25份、二甲基乙醇胺2~3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可切割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纤维为聚乙烯纤维。
4.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可切割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改性硅酸盐水泥及玻璃纤维加入模具中,搅拌一段时间后静置脱模得到所述盾构隧道洞口加固材料。
5.如权利要求4所述可切割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硅酸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树忱,王修伟,周鹏飞,许孝滨,王凯,李阳,万泽恩,王曼灵,王鹏程,赵世森,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大学,齐鲁交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