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石质文物表面裂隙修复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文物保护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石质文物表面裂隙修复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石质文物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书写我国灿烂文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记载了我国文化和历史的变迁。暴露在野外的众多大型石质文物,例如建筑、洞窟、石碑、石雕、石刻等,由于自然因素的风化作用和人为因素的破坏作用,许多文物的表面都已发生严重的劣化现象。若不采取有效措施,许多珍贵的实物记录将不复存在。研制性能良好的石质文物保护功能材料已成为文物保护研究领域的迫切任务之一。目前常用的石质文物修复材料在施工完成后在整个文物表面很难达到协调一致,特别是颗粒性固体的砂岩,在风化后,其表面具有一定的粗糙度,这使得现有修复材料很难达到“不能改变文物原状的基本原则”的要求。申请号为94108697.6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硅酸盐加固材料,利用辅料粉煤灰,铸石粉或硅藻土,对干燥环境中的多孔、疏松的砂砾岩岩体裂隙灌浆加固,但是该专利技术专利的实施效果难以满足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基本原则。专利技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石质文物表面裂隙修复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修复材料包括骨料和胶结物,其中/n所述骨料包括与被修复石质文物本体物理力学性质相同的岩石粉末,所述岩石粉末粒径为60~100目;/n所述胶结物为模数为3.8的硅酸钾溶液,其浓度为18%~24%;/n所述骨料与所述胶结物的质量比为1:(0.3~0.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石质文物表面裂隙修复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修复材料包括骨料和胶结物,其中
所述骨料包括与被修复石质文物本体物理力学性质相同的岩石粉末,所述岩石粉末粒径为60~100目;
所述胶结物为模数为3.8的硅酸钾溶液,其浓度为18%~24%;
所述骨料与所述胶结物的质量比为1:(0.3~0.6)。
2.一种石质文物表面裂隙修复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0,确定被修复石质文物的物理力学性质,选取与所述被修复石质文物的物理力学性质相同的岩样,将所述岩样破碎成粒径为60~100目的岩屑备用;
步骤S200,制备模数为3.8的硅酸钾溶液,所述硅酸钾溶液浓度基于被修复石质文物的待修复裂隙调制;
步骤S300,将所述岩屑与所述硅酸钾溶液以质量比为1:(0.3~0.6)混合均匀得到石质文物表面裂隙修复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石质文物表面裂隙修复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00中的“将所述岩样破碎成岩屑备用”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10,将所述岩样加水软化,使所述岩样饱和;
步骤S120,将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黎,邵明申,陈卫昌,刘建辉,李志鹏,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