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679 阅读:1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童车,包括两侧的侧支架和横向连接侧支架的横连杆;所述的侧支架包括弧形底架(8)、前腿(10)、后腿(6)、上连杆(2)、前连杆(12)、推手杆(3)、后连杆(4)、摆杆(5)、下连杆(11),其特征在于:摆杆(5)的上端部与所述的下连杆(11)的后部及后连杆(4)的下部可转动连接于一点。各杆件的相互干涉关系变小,可在各杆件的同样公差的前提下提高成品合格率。(*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童车。现有技术中,童车例如中国专利92215144.x公开了一种折叠机构,该机构由弧形底架及前腿、后腿、前连杆、后连杆、上连杆、下连杆所组成,其摆杆的上端与后连杆的中部相铰接,下连杆的后端部与后连杆的下端部铰接于一点,这种结构的各杆件相互干涉性大,因此对于各杆件的尺寸配合要求很高,而实际制作过程中由于各部件的制造误差常常导致整车无法折叠。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各杆件相互干涉性小的童车。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童车,包括两侧的侧支架和横向连接侧支架的横连杆;所述的侧支架是弧形底架位于下方,所述的弧形底架的前部设有可向弧形底架的上方翻转的前轮支架,该前轮支架上设有可转动的前轮;所述的弧形底架的后部设有可向弧形底架的上方翻转的后轮支架,该后轮支架上设有可转动的后轮;所述的弧形底架的前部可转动连接有前腿的下端部,所述的弧形底架的后部可转动连接有后腿的下端部,所述的后腿的上端部一点与上连杆的前端部可转动连接,所述的后腿的上端部另一点与前连杆的上端部可转动连接,推手杆与上连杆的后端部可转动连接,所述的推手杆向推手杆与上连杆可转动连接部的下方延伸形成后连杆,所述的下连杆的前端部与前腿的上端部可转动连接,所述的下连杆的前端部与前连杆的下端部可转动连接;摆杆的上端部与所述的下连杆的后部及后连杆的下部可转动连接于一点,所述的摆杆的下端部与后腿可转动连接。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由于将后连杆、下连杆、摆杆由原来的两个连接点变为一个连接点,因此各杆件的相互干涉关系变小,可在各杆件的同样公差的前提下提高成品合格率。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侧支架在打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技术的侧支架在折叠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扶手杆;[2].上连杆;[3].推手杆;[4].后连杆;[5].摆杆;[6].后腿;[7].后轮;[8].弧形底架;[9].前轮;[10].前腿;[11].下连杆;[12].前连杆;[13].前轮支架;[14].后轮支架。实施例参见附图1和附图2,一种童车,包括两侧的侧支架和横向连接侧支架的横连杆;所述的侧支架是弧形底架[8]位于下方,所述的弧形底架[8]的前部设有可向弧形底架[8]的上方翻转的前轮支架[13],该前轮支架[13]上设有可转动的前轮[9];所述的弧形底架[8]的后部设有可向弧形底架[8]的上方翻转的后轮支架[14],该后轮支架[14]上设有可转动的后轮[7];所述的弧形底架[8]的前部可转动连接有前腿[10]的下端部,所述的弧形底架[8]的后部可转动连接有后腿[6]的下端部,所述的后腿[6]的上端部一点与上连杆[2]的前端部可转动连接,所述的后腿[6]的上端部另一点与前连杆[12]的上端部可转动连接,推手杆[3]与上连杆[2]的后端部可转动连接,所述的推手杆[3]向推手杆[3]与上连杆[2]可转动连接部的下方延伸形成后连杆[4],所述的下连杆[11]的前端部与前腿[10]的上端部可转动连接,所述的下连杆[11]的前端部与前连杆[12]的下端部可转动连接;所述的下连杆[11]的前端部与前连杆[12]的下端部之间可转动连接包括直接的可转动连接(例如相铰接)和间接的可转动连接(例如附图1所示的连接方法),同样下连杆[11]的前端部与前腿[10]的上端部可转动连接也包括直接的可转动连接(例如相铰接)和间接的可转动连接(例如中国专利92215144.x附图中所表示的连接结构)。摆杆[5]的上端部与所述的下连杆[11]的后端部及后连杆[4]的下端部可转动连接于一点,所述的摆杆[5]的下端部与后腿[6]可转动连接。参见附图1,所述的前腿[10]、前连杆[12]、上连杆[2]依次连续呈现一条的向前凸起的弧形。所述的前腿[10]的上端部与前连杆[12]的下端部可转动连接部位于所述的向前凸起的弧形的前外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童车,包括两侧的侧支架和横向连接侧支架的横连杆;所述的侧支架是弧形底架[8]位于下方,所述的弧形底架[8]的前部设有可向弧形底架[8]的上方翻转的前轮支架[13],该前轮支架[13]上设有可转动的前轮[9];所述的弧形底架[8]的后部设有可向弧形底架[8]的上方翻转的后轮支架[14],该后轮支架[14]上设有可转动的后轮[7];所述的弧形底架[8]的前部可转动连接有前腿[10]的下端部,所述的弧形底架[8]的后部可转动连接有后腿[6]的下端部,所述的后腿[6]的上端部一点与上连杆[2]的前端部可转动连接,所述的后腿[6]的上端部另一点与前连杆[12]的上端部可转动连接,推手杆[3]与上连杆[2]的后端部可转动连接,所述的推手杆[3]向推手杆[3]与上连杆[2]可转动连接部的下方延伸形成后连杆[4],所述的下连杆[11]的前端部与前腿[10]的上端部可转动连接,所述的下连杆[11]的前端部与前连杆[12]的下端部可转动连接;其特征在于:摆杆[5]的上端部与所述的下连杆[11]的后部及后连杆[4]的下部可转动连接于一点,所述的摆杆[5]的下端部与后腿[6]可转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童车,包括两侧的侧支架和横向连接侧支架的横连杆;所述的侧支架是弧形底架[8]位于下方,所述的弧形底架[8]的前部设有可向弧形底架[8]的上方翻转的前轮支架[13],该前轮支架[13]上设有可转动的前轮[9];所述的弧形底架[8]的后部设有可向弧形底架[8]的上方翻转的后轮支架[14],该后轮支架[14]上设有可转动的后轮[7];所述的弧形底架[8]的前部可转动连接有前腿[10]的下端部,所述的弧形底架[8]的后部可转动连接有后腿[6]的下端部,所述的后腿[6]的上端部一点与上连杆[2]的前端部可转动连接,所述的后腿[6]的上端部另一点与前连杆[12]的上端部可转动连接,推手杆[3]与上连杆[2]的后端部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苗龙
申请(专利权)人: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