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儿童凉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6052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7 20: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儿童凉鞋,包括鞋底以及分别粘接于鞋底上的鞋面和后围帮,后围帮和鞋面均由编织面料制成,其中后围帮的内表面固定有用于抵触于脚后跟的柔性层,后围帮的表面固定有塑形层,且后围帮固定有包覆于编织面料和柔性层边缘的柔性包边;后围帮的一侧固定有连接带,后围帮的另一侧固定有魔术贴勾面;连接带的一端固定于后围帮表面,另一端的内表面固定有与魔术贴勾面粘接的魔术贴毛面;具有提高鞋子后围帮舒适感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儿童凉鞋
本技术涉及鞋类制品
,尤其是涉及一种儿童凉鞋。
技术介绍
凉鞋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足上用品,它是从原始的包裹物演变而来的,是夏天穿的鞋面能通风的鞋,因为有着极其简单的构造,被人们广泛使用。儿童凉鞋是指儿童穿的凉鞋,这种凉鞋是专门为儿童设计的,并依据年龄段的孩子脚的生长发育特点而设计适合他们穿着的鞋子,讲究轻巧、透气、舒适、适合脚型健康生长等特点。授权公告号为CN207531961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凉鞋,包括鞋底、鞋面、鞋头和后围帮,鞋底的底面沿鞋底的周边设有若干防滑块,防滑块的中部位置设有若干耐磨条,防滑块的沿边位置设有若干防滑体,鞋底的底面中部上下两侧均设有加强条,加强条的侧面设有若干圆形槽,鞋底的底面中部前侧位置设有若干防滑条,防滑条上设有若干防滑体,相邻防滑条之间设有排水槽,鞋底包括耐磨层、减震层和固定层;后围帮设有穿环和固定带,固定带穿过穿环设置,后围帮的外侧面上设有魔术贴勾面,固定带的内侧面上设有魔术贴毛面。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该凉鞋穿着时需要通过拉紧后围帮的固定带,使后围帮贴合于脚后跟,再将固定带的魔术贴毛面粘接于后围帮的魔术贴勾面上,但是固定带一般需要拉紧用以防止鞋子脱离,就会导致后围帮固定有穿环和固定带的两侧进行重叠,因为重叠部分和未重叠部分之间存在一定的厚度差,从而固定带粘定后对脚后跟产生不同程度的紧迫感因而导致穿着的不适感,并且后围帮较短的一侧重叠于较长一侧的内部,较短一侧的端部在运动过程中随动作容易产生移动,因此会导致对脚后跟的磨伤。>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儿童凉鞋,具有提高鞋子后围帮舒适感的优点。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儿童凉鞋,包括鞋底以及分别粘接于鞋底上的鞋面和后围帮,后围帮和鞋面均由编织面料制成,其中后围帮的内表面固定有用于抵触于脚后跟的柔性层,后围帮的表面固定有塑形层,且后围帮固定有包覆于编织面料和柔性层边缘的柔性包边;后围帮的一侧固定有连接带,后围帮的另一侧固定有魔术贴勾面;连接带的一端固定于后围帮表面,另一端的内表面固定有与魔术贴勾面粘接的魔术贴毛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穿鞋时通过连接带与后围帮之间的魔术贴,将后围帮和连接带围绕于脚腕处,控制连接带自由端的粘接部位用以调节后围帮包覆于脚后跟的松紧程度。后围帮和鞋面均由编织面料制成,保证鞋子的透气性;通过后围帮内表面的柔性层用以接触脚后跟的皮肤,提高与皮肤接触的后围帮内层的柔软性;并且通过包覆于后围帮边缘的柔性包边,减轻后围帮对脚后跟皮肤的摩擦,从而提高后围帮的舒适感。塑形层固定于后围帮的表面能够用于支撑后围帮,使后围帮保持自身形态,从而使后围帮受运动状态的影响降低,因此能够减轻后围帮在运动过程中对脚后跟的摩擦。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后围帮上固定有第一提拉环,塑形层的表面固定有弹性环,弹性环的两侧分别固定于塑形层表面的两层,弹性环和塑形层之间设置有供第一提拉环穿过的夹缝。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穿鞋时,拉起第一提拉环将后围帮提起便于穿鞋;当鞋子穿好后,拉动弹性环,将第一提拉环塞入弹性环和塑形层之间,松开弹性环此时第一提拉环被夹在弹性环和塑形层之间的夹缝中,从而使第一提拉环不碰触于脚后跟,能够避免第一提拉环抵触于脚后跟产生不适感,因此能够提高鞋子的舒适感。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鞋面上固定有沿鞋面长度方向延伸的固定带,固定带向上延伸且回折形成位于鞋面上的第二提拉环,且固定带和鞋面之间形成供连接带穿过的通道。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穿鞋时,拉起第二提拉环将鞋面提起便于穿鞋,且通过固定带形成供连接带穿过的通道,固定带对连接带具有一定的定位作用,通过固定带的通道限制连接带的滑落,从而能够加固连接带的粘接。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连接带的表面间隔排列有沿连接带宽度方向延伸的摩擦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带通过摩擦条增大与固定带接触的摩擦力,使连接带不易产生相对固定带滑移,配合固定带的通道对连接带的定位作用共同增强连接带自由端与后围帮粘接的稳定性,防止连接带拉扯开造成鞋子掉落的现象。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鞋底的前端向上延伸形成围护脚尖的防护部,鞋面位于防护部的两侧开设有透气口。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人多拥挤的地方被踩到时通过防护部增强包住脚趾的鞋面的强度,对脚趾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减轻脚趾所受到的踩踏伤害;或者是跑步时脚趾对鞋面前端产生的冲击力使鞋面前端容易损坏,通过防护部增强鞋面前端的强度,延长鞋子使用时间。通过两侧的透气口能够通入充足的空气以防止脚闷热导致排汗的现象,同时能够使汗液尽快干燥以达到防臭的效果。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防护部的表面间隔开设有多个沿防护部高度方向延伸的排水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脚型的生理构造,一般鞋子的鞋尖都呈微微翘起的状态,因此当行走在有积水的路面上时,鞋尖容易勾起少量水至防护部的表面,防护部上的水分容易湿润鞋面,造成鞋面被积水浸湿的问题;防护部的表面开设有排水槽后,防护部表面的水分通过排水槽向下流动,从而减少防护部表面的水分。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鞋面位于防护部和连接带之间设置有环扣和沿鞋面宽度方向延伸的束缚带,束缚带的一端固定于鞋面上,且束缚带固定端的表面固定有魔术贴勾面,束缚带的另一端穿过环扣且回折,回折部分的内表面固定有与束缚带固定端粘接的魔术贴毛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鞋面包覆前脚掌的部位较大时,通过调节束缚带自由端与固定端的粘接部位控制束缚带对前脚掌束缚的松紧程度,通过拉紧束缚带,使鞋面贴合于脚背,解决孩子鞋子容易掉落的问题。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鞋底的侧壁凸出设置有沿鞋底的周向间隔排列的防撞块,防撞块的表面设置有纵横交错的耐磨纹。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大多数孩子行走时没有观察路面的情况,走路时撞击到路面的障碍物时,通过外底凸出设置的防撞块撞击至障碍物上,对足部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耐磨纹加强防撞块的耐磨能力,用以保护防撞块的表面,延长鞋子的使用时间。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通过后围帮内表面的柔性层提高后围帮与皮肤接触的柔软性,外表面塑形层使后围板保持自身形态,使后围帮受运动状态的影响降低,从而减轻后围帮在运动过程中对后脚跟的摩擦,从而提高后围帮对脚后跟包覆的舒适感;2.通过连接带表面的摩擦条增大连接带与固定带之间的摩擦力,使连接带不易产生相对固定带滑移,配合固定带的通道对连接带的定位作用共同增强连接带自由端与后围帮粘接的稳定性;3.通过防护部提高鞋面前端的强度起到保护脚趾的作用,且防护部的表面开设有排水槽,有助于防护部表面水分向下流动,从而减少防护部表面的水分。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儿童凉鞋,包括鞋底(1)以及分别粘接于鞋底(1)上的鞋面(2)和后围帮(3),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围帮(3)和鞋面(2)均由编织面料制成,其中后围帮(3)的内表面固定有用于抵触于脚后跟的柔性层(31),后围帮(3)的表面固定有塑形层(34),且后围帮(3)固定有包覆于编织面料和柔性层(31)边缘的柔性包边(32);后围帮(3)的一侧固定有连接带(4),后围帮(3)的另一侧固定有魔术贴勾面(241);连接带(4)的一端固定于后围帮(3)表面,另一端的内表面固定有与魔术贴勾面(241)粘接的魔术贴毛面(24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儿童凉鞋,包括鞋底(1)以及分别粘接于鞋底(1)上的鞋面(2)和后围帮(3),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围帮(3)和鞋面(2)均由编织面料制成,其中后围帮(3)的内表面固定有用于抵触于脚后跟的柔性层(31),后围帮(3)的表面固定有塑形层(34),且后围帮(3)固定有包覆于编织面料和柔性层(31)边缘的柔性包边(32);后围帮(3)的一侧固定有连接带(4),后围帮(3)的另一侧固定有魔术贴勾面(241);连接带(4)的一端固定于后围帮(3)表面,另一端的内表面固定有与魔术贴勾面(241)粘接的魔术贴毛面(24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儿童凉鞋,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围帮(3)上固定有第一提拉环(33),塑形层(34)的表面固定有弹性环(35),弹性环(35)的两侧分别固定于塑形层(34)表面的两层,弹性环(35)和塑形层(34)之间设置有供第一提拉环(33)穿过的夹缝。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儿童凉鞋,其特征在于:所述鞋面(2)上固定有沿鞋面(2)长度方向延伸的固定带(22),固定带(22)向上延伸且回折形成位于鞋面(2)上的第二提拉环(23),且固定带(22)和鞋面(2)之间形成供连接带(4)穿过的通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晓瑜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足友体育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