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注液营养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5914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7 20: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注液营养机构,包括:输送部,所述输送部由输送水管、转接管组成,所述输送水管整体呈圆柱形结构,所述输送水管的输入端与营养液连接,所述输送水管的另一端外部套设有两通转接头,且输送水管的外部通过设置有外螺纹与两通转接头一端之间旋合,所述转接管套的一端与两通转接头的另一端连接,且转接管的外部通过设置有外螺纹与两通转接头的另一端旋合;控制部,所述控制部由输送头、电磁阀组成,所述输送头的一端与转接管之间锁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的实现了主动注液的效果,同时结构简单,操作便捷,整体自动化程度高,且具有良好的精确度,同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能,极大的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注液营养机构
本技术涉及注液设备
,具体为一种自动注液营养机构。
技术介绍
营养液是采用环境生物生态共生技术和菌根共生原理经生物发酵、化学螯合、物理活化等工艺合成的一种新型营养液,营养液是无土栽培的关键,不同作物要求不同的营养液配方,营养液在使用时需要进行输送注液处理,同时传统的注液方式往往无法有效的保证良好的输送效率,同时输送稳定性较差。现有技术有以下不足:传统的注液机构往往无法有效的保证良好的输送效率,同时输送稳定性较差,且传统的注液机构往往无法有效的进行自动注液的效果,自动化程度较低,操作较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注液营养机构,以解决往往传统的注液机构往往无法有效的保证良好的输送效率,同时输送稳定性较差,且传统的注液机构往往无法有效的进行自动注液的效果等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注液营养机构,包括:输送部,所述输送部由输送水管、转接管组成,所述输送水管整体呈圆柱形结构,所述输送水管的输入端与营养液连接,所述输送水管的另一端外部套设有两通转接头,且输送水管的外部通过设置有外螺纹与两通转接头一端之间旋合,所述转接管套的一端与两通转接头的另一端连接,且转接管的外部通过设置有外螺纹与两通转接头的另一端旋合;控制部,所述控制部由输送头、电磁阀组成,所述输送头的一端与转接管之间锁合,所述电磁阀安装在输送头的端处,且输送头的输出端与电磁阀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磁阀的输出端处安装有输送管;注液部,所述注液部包括安装板、注液龙头、控制阀门组成,所述安装板通过螺栓安装在输送水管的下端一侧,所述安装板一端上下贯穿开设有通孔,所述注液龙头贯穿且通过锁紧件与安装板之间锁合,所述控制阀门安装在注液龙头的外部任意一侧位置,所述输送管的另一端与注液龙头的输入口之间卡接。优选的,所述输送水管的内部直径与转接管之间的内部直径相同,所述输送水管与转接管之间的夹角为90度。优选的,所述两通转接头采用不锈钢材质,且两通转接头分别安装在输送水管与转接管的端处。优选的,所述电磁阀与输送头接触的位置均安装有密封垫。优选的,所述安装板为L型结构,所述安装板采用钢材制成。优选的,所述注液龙头上端采用弧状结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动注液营养机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设置有输送水管,使用时,便于有效的原液进行输送处理,保证了后续工作的高效进行,同时通过输送水管与转接管之间通过两通转接头连接,便于高效的对原液进行转输送处理,通过在转接头的一端安装有电磁阀,使用时,有效的对原液的输出量进行控制,同时便于有效的对转接头的输送状态进行控制,有效的实现了自动注液效果。(2)本技术通过设置有安装板,使用时,便于快速的对注液龙头进行定位安装,保证了后续注液的良好稳定性,同时通过设置有注液龙头,使用时,便于稳定的对原液进行高效输送,进一步的提高了输送效率,同时通过在注液龙头的一端安装有控制阀门,使用时,便于有效的对注液龙头的工作状态进行调节,有效的避免了因电磁阀损伤后的注液失控的情况发生,有效的提高了该装置的适应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输送水管与转接管的连接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安装板与注液龙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注液龙头的底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输送水管;2、转接管;3、两通转接头;4、输送头;5、电磁阀;6、输送管;7、安装板;8、注液龙头;9、控制阀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如图1-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自动注液营养机构,包括:输送部,所述输送部由输送水管1、转接管2组成,所述输送水管1整体呈圆柱形结构,所述输送水管1的输入端与营养液连接,所述输送水管1的另一端外部套设有两通转接头3,且输送水管1的外部通过设置有外螺纹与两通转接头3一端之间旋合,所述转接管2套的一端与两通转接头3的另一端连接,且转接管2的外部通过设置有外螺纹与两通转接头3的另一端旋合,通过输送水管1、转接管2即可有效的对原液进行输送;控制部,所述控制部由输送头4、电磁阀5组成,所述输送头4的一端与转接管2之间锁合,所述电磁阀5安装在输送头4的端处,且输送头4的输出端与电磁阀5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磁阀5的输出端处安装有输送管6,通过电磁阀5有效的对输送头4的工作状态进行控制,进而有效的实现了自动注液的效果;注液部,所述注液部包括安装板7、注液龙头8、控制阀门9组成,所述安装板7通过螺栓安装在输送水管1的下端一侧,所述安装板7一端上下贯穿开设有通孔,所述注液龙头8贯穿且通过锁紧件与安装板7之间锁合,所述控制阀门9安装在注液龙头8的外部任意一侧位置,所述输送管6的另一端与注液龙头8的输入口之间卡接,通过注液龙头即可有效的实现注液效果,同时通过在注液龙头的一端安装有控制阀门,使用时,便于有效的对注液龙头8的工作状态进行调节,有效的避免了因电磁阀5损伤后的注液失控的情况发生,有效的提高了该装置的适应性能。所述输送水管1的内部直径与转接管2之间的内部直径相同,保证了输送的稳定性,所述输送水管1与转接管2之间的夹角为90度;所述两通转接头3采用不锈钢材质,提高了使用寿命,且两通转接头3分别安装在输送水管1与转接管2的端处;所述电磁阀5与输送头4接触的位置均安装有密封垫,保证了连接处的密封性;所述安装板7为L型结构,所述安装板7采用钢材制成,便于对注液龙头8进行定位安装;所述注液龙头8上端采用弧状结构,便于进行注液工作。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注液营养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输送部,所述输送部由输送水管(1)、转接管(2)组成,所述输送水管(1)整体呈圆柱形结构,所述输送水管(1)的输入端与营养液连接,所述输送水管(1)的另一端外部套设有两通转接头(3),且输送水管(1)的外部通过设置有外螺纹与两通转接头(3)一端之间旋合,所述转接管(2)套的一端与两通转接头(3)的另一端连接,且转接管(2)的外部通过设置有外螺纹与两通转接头(3)的另一端旋合;/n控制部,所述控制部由输送头(4)、电磁阀(5)组成,所述输送头(4)的一端与转接管(2)之间锁合,所述电磁阀(5)安装在输送头(4)的端处,且输送头(4)的输出端与电磁阀(5)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磁阀(5)的输出端处安装有输送管(6);/n注液部,所述注液部包括安装板(7)、注液龙头(8)、控制阀门(9)组成,所述安装板(7)通过螺栓安装在输送水管(1)的下端一侧,所述安装板(7)一端上下贯穿开设有通孔,所述注液龙头(8)贯穿且通过锁紧件与安装板(7)之间锁合,所述控制阀门(9)安装在注液龙头(8)的外部任意一侧位置,所述输送管(6)的另一端与注液龙头(8)的输入口之间卡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注液营养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输送部,所述输送部由输送水管(1)、转接管(2)组成,所述输送水管(1)整体呈圆柱形结构,所述输送水管(1)的输入端与营养液连接,所述输送水管(1)的另一端外部套设有两通转接头(3),且输送水管(1)的外部通过设置有外螺纹与两通转接头(3)一端之间旋合,所述转接管(2)套的一端与两通转接头(3)的另一端连接,且转接管(2)的外部通过设置有外螺纹与两通转接头(3)的另一端旋合;
控制部,所述控制部由输送头(4)、电磁阀(5)组成,所述输送头(4)的一端与转接管(2)之间锁合,所述电磁阀(5)安装在输送头(4)的端处,且输送头(4)的输出端与电磁阀(5)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磁阀(5)的输出端处安装有输送管(6);
注液部,所述注液部包括安装板(7)、注液龙头(8)、控制阀门(9)组成,所述安装板(7)通过螺栓安装在输送水管(1)的下端一侧,所述安装板(7)一端上下贯穿开设有通孔,所述注液龙头(8)贯穿且通过锁紧件与安装板(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滨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霏碧智能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