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制度的施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15822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7 20: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农业施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制度的施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有机肥和菌剂混合,于种植小麦前施用于地表,整地;(2)将氮肥、磷肥和钾肥混合,于种植小麦时,施用于小麦种子下方;(3)于小麦拔节期,追施氮肥;所述氮肥中的使用量以N元素含量计,氮肥中N元素的总量与步骤(1)所述有机肥的N元素和步骤(2)所述氮肥的N元素的总量相同;(4)将氮肥、磷肥和钾肥混合,于玉米种植时,施用于玉米种子下方。利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施肥方法,能够提高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制度下小麦和玉米的产量,提高肥料利用率,还能提高作物抗病能力和抗倒伏能力,对小麦玉米具有提质增产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制度的施肥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农业施肥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制度的施肥方法。
技术介绍
小麦和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而冬小麦、夏玉米是我国最常见的轮作机制。目前,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机制下的肥料主要有化肥和有机肥两种。化肥的过量施用,导致了小麦和玉米产量下降与养分利用率低的现象;长期大量施用化肥造成土壤质量退化,对土壤的可持续生产能力构成重大威胁;有机肥的养分释放速率慢,持续时间长,并且能够改善土壤肥力及土壤理化性质,但是有机肥也存在养分含量低,肥效缓慢,当季利用率低等缺点,增产效果不佳。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制度下增产效果好的施肥方法成为我们的研究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增产效果好的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制度下的施肥方法,利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施肥方法,能够提高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制度下小麦和玉米的产量,提高肥料利用率,还能提高作物抗病能力和抗倒伏能力,对作物有一定提质增产效果。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制度的施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有机肥和菌剂混合,于种植小麦前施用于地表,整地;(2)将氮肥、磷肥和钾肥混合,于种植小麦时,施用于小麦种子下方;(3)于小麦拔节期,追施氮肥;所述氮肥中的使用量以N元素含量计,氮肥中N元素的总量与步骤(1)所述有机肥的N元素和步骤(2)所述氮肥的N元素的总量相同;r>(4)将氮肥、磷肥和钾肥混合,于玉米种植时,施用于玉米种子下方。优选的,步骤(1)中所述菌剂包括哈茨木霉和巨大芽孢杆菌;所述哈茨木霉的保藏编号为ACCC30371;有效活菌数≥50亿/克;所述巨大芽孢杆菌的保藏编号为ACCC04314;有效活菌数≥100亿/克;所述哈茨木霉用量为0.20~0.50kg/亩;巨大芽孢杆菌用量为0.20~0.50kg/亩。优选的,步骤(2)、(3)和(4)中所述氮肥包括尿素、铵态氮肥和硝态氮肥中的一种或多种;步骤(2)和(4)所述磷肥包括过磷酸钙和/或重过磷酸钙;步骤(2)和(4)中所述钾肥包括硫酸钾和/或氯化钾。优选的,步骤(1)中所述有机肥中有机质含量≥45wt.%;所述有机肥中N、P2O5和K2O的质量百分含量加和≥5%。优选的,步骤(1)所述整地的方式为旋耕,旋耕的深度为8~15cm。优选的,步骤(1)所述有机肥、步骤(2)所述氮肥和步骤(3)所述氮肥中N使用总量为15.0~17.0kg/亩;P2O5使用总量为6.0~9.0kg/亩;K2O使用总量为4.0~6.0kg/亩。优选的,步骤(1)所述有机肥的用量为100~200kg/亩;所述有机肥中的N素用量为2.5~5.5kg/亩,所述有机肥中P2O5用量为0.5~2.5kg/亩,所述有机肥中K2O用量为1.0~3.0kg/亩。优选的,步骤(2)所述氮肥中N的使用量为2.5~5.5kg/亩;步骤(2)所述磷肥中P2O5的使用量为5.5~7.5kg/亩;步骤(2)所述钾肥中K2O的使用量为2.0~4.0kg/亩。优选的,步骤(3)中所施氮肥中N的施用量为7.5~8.5kg/亩。优选的,步骤(4)所述氮肥中N的使用量为15.0~17.0kg/亩;所述磷肥中P2O5的使用量为5.0~8.0kg/亩;所述钾肥中K2O的使用量为8.0~12.0kg/亩。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制度的施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有机肥和菌剂混合,于种植小麦前施用于地表,整地;(2)将氮肥、磷肥和钾肥混合,于种植小麦时,施用于小麦种子下方;(3)于小麦拔节期,追施氮肥;所述氮肥中的使用量以N元素含量计,氮肥中N元素的总量与步骤(1)所述有机肥的N元素和步骤(2)所述氮肥的N元素的总量相同;(4)将氮肥、磷肥和钾肥混合,于玉米种植时,施用于玉米种子下方。本专利技术采用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的施肥方法,一是能够培肥土壤,提高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团粒结构,促进土壤微生物繁殖,使土壤疏松、通气,易于排水、耕作;二是有机肥氮的缓慢矿化有持续供应养分的效果,有利于作物增产;三是真菌和细菌菌剂的配合使用,能够改善土壤生物学性状,增强作物根系功能,使作物茎秆粗壮,抗倒伏,提高抗病性。利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施肥方法,不仅能够改良土壤,提高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制度下小麦和玉米的产量,提高肥料利用率,还能提高作物抗病能力和抗倒伏能力,对作物有一定提质增产效果。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制度的施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有机肥和菌剂混合,于种植小麦前施用于地表,整地;(2)将氮肥、磷肥和钾肥混合,于种植小麦时,施用于小麦种子下方;(3)于小麦拔节期,追施氮肥;所述氮肥中的使用量以N元素含量计,氮肥中N元素的总量与步骤(1)所述有机肥的N元素和步骤(2)所述氮肥的N元素的总量相同;(4)将氮肥、磷肥和钾肥混合,于玉米种植时,施用于玉米种子下方。本专利技术将有机肥和菌剂混合,于种植小麦前施于地表,旋耕。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菌剂优选包括哈茨木霉和巨大芽孢杆菌;所述哈茨木霉的保藏编号优选为ACCC30371;有效活菌数优选≥50亿/克;所述巨大芽孢杆菌的保藏编号优选为ACCC04314;有效活菌数优选≥100亿/克;所述哈茨木霉用量优选为0.20~0.50kg/亩,更优选为0.25~0.45kg/亩;巨大芽孢杆菌用量优选为0.20~0.50kg/亩,更优选为0.25~0.45kg/亩。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有机肥中有机质含量优选为≥45wt.%;所述有机肥中N、P2O5和K2O的质量百分含量加和优选为≥5%。所述有机肥的用量为100~200kg/亩,更优选为110~180kg/亩;所述有机肥中的N素用量为2.5~5.5kg/亩,更优选为3.0~5.0kg/亩,所述有机肥中P2O5用量为0.5~2.5kg/亩,更优选为1.0~2.0kg/亩,所述有机肥中K2O用量为1.0~3.0kg/亩,更优选为1.5~2.5kg/亩。本专利技术对有机肥的种类和来源没有特殊限定,优选购买于山东土秀才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菌剂优选购自中国农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旋耕的深度优选为8~15cm,更优选为9~14cm。本专利技术在种植小麦前施用有机肥和菌剂,能够提高肥料利用率。巨大芽孢杆菌在分泌有机酸类等物质,溶解土壤中作物不易吸收之钙磷、铁磷、铝磷等化合物,促进土壤中无效磷的溶解及利用的基础上,哈茨木霉产纤维素酶活性较高,所产生的纤维素酶对作物秸秆有降解作用,并能强力分解粗纤维、木质素等大分子有机物,进一步使其转化为利于植物吸收利用的小分子物质。此外,哈茨木霉中的木霉菌素通过产生抗生素、营养竞争、微寄生、细胞壁分解酵素、以及诱导植物产生抗性等机制,对多种植物病原菌具有拮抗作用,具有保护和治疗双重功效,有效防治土传性真菌病害。同时,巨大芽孢杆菌可提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制度的施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1)将有机肥和菌剂混合,于种植小麦前施用于地表,整地;/n(2)将氮肥、磷肥和钾肥混合,于种植小麦时,施用于小麦种子下方;/n(3)于小麦拔节期,追施氮肥;/n所述氮肥中的使用量以N元素含量计,氮肥中N元素的总量与步骤(1)所述有机肥的N元素和步骤(2)所述氮肥的N元素的总量相同;/n(4)将氮肥、磷肥和钾肥混合,于玉米种植时,施用于玉米种子下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制度的施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有机肥和菌剂混合,于种植小麦前施用于地表,整地;
(2)将氮肥、磷肥和钾肥混合,于种植小麦时,施用于小麦种子下方;
(3)于小麦拔节期,追施氮肥;
所述氮肥中的使用量以N元素含量计,氮肥中N元素的总量与步骤(1)所述有机肥的N元素和步骤(2)所述氮肥的N元素的总量相同;
(4)将氮肥、磷肥和钾肥混合,于玉米种植时,施用于玉米种子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菌剂包括哈茨木霉和巨大芽孢杆菌;
所述哈茨木霉的保藏编号为ACCC30371;有效活菌数≥50亿/克;
所述巨大芽孢杆菌的保藏编号为ACCC04314;有效活菌数≥100亿/克;
所述哈茨木霉用量为0.20~0.50kg/亩;巨大芽孢杆菌用量为0.20~0.50kg/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3)和(4)中所述氮肥包括尿素、铵态氮肥和硝态氮肥中的一种或多种;
步骤(2)和(4)所述磷肥包括过磷酸钙和/或重过磷酸钙;
步骤(2)和(4)中所述钾肥包括硫酸钾和/或氯化钾。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有机肥中有机质含量≥45wt.%;
所述有机肥中N、P2O5和K2O的质量百分含量加和≥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燕谭德水房锋张海涛张磊魏建林李国生崔荣宗郑福丽吴小宾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山东三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