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防治面源污染的新型施药施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污水防治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基于防治面源污染的新型施药施肥方法。
技术介绍
农作物是农业上栽培的各种植物,包括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油料作物、蔬菜作物、花、草、树木)两大类。“人以食为天”,表达了人与食物的关系,合理的膳食搭配才能给人类带来健康。农作物的生长,离不开科学的科技生产技术,以及新型工业制造出来的能辅助农业生产的机械设备,当然还有日常的管理,比如施肥、打药,以使农作物能更好的生长。目前施肥、打药的方式还是传统的直接洒在农作物上,然后农作物靠土壤和自身慢慢吸收,但是施肥、打药的量往往控制不好,太少达不到效果,太多又会污染土地,特别是下雨的时候,雨水的冲刷会把有机污染物带到河流中造成河水污染,这也是目前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原因。
技术实现思路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防治面源污染的新型施药施肥方法,它可以实现向农作物的根茎处输送肥料和农药,减少浪费的同时也避免了对土壤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防治面源污染的新型施药施肥方法,包括通液管(1),所述通液管(1)埋设于土壤中,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液管(1)中填充有吸附球(2),所述通液管(1)上连通有多根竖直设置的疏水管(3),且疏水管(3)的上端连通有输液末梢(4),所述疏水管(3)和输液末梢(4)均为中空结构,所述输液末梢(4)上连通有多根触须(5),且每根触须(5)上均开设有渗透孔,所述疏水管(3)的下端和输液末梢(4)中均填充有吸水型树脂(6),所述疏水管(3)的中部填充有海绵(7),所述通液管(1)的上方埋设有底板(8),所述底板(8)的上表面开设有多个让位孔(9),且疏水管(3)贯穿让位孔(9)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防治面源污染的新型施药施肥方法,包括通液管(1),所述通液管(1)埋设于土壤中,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液管(1)中填充有吸附球(2),所述通液管(1)上连通有多根竖直设置的疏水管(3),且疏水管(3)的上端连通有输液末梢(4),所述疏水管(3)和输液末梢(4)均为中空结构,所述输液末梢(4)上连通有多根触须(5),且每根触须(5)上均开设有渗透孔,所述疏水管(3)的下端和输液末梢(4)中均填充有吸水型树脂(6),所述疏水管(3)的中部填充有海绵(7),所述通液管(1)的上方埋设有底板(8),所述底板(8)的上表面开设有多个让位孔(9),且疏水管(3)贯穿让位孔(9),所述底板(8)的四周连通有侧板(10),且底板(8)的上表面和侧板(10)的侧壁均开设有多个进水孔,所述通液管(1)的两端均连通有灌夜管(11),且灌夜管(11)的开口端延伸至土壤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防治面源污染的新型施药施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液管(1)的形状为V形,且通液管(1)的内表面粘接有PVC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防治面源污染的新型施药施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球(2)包括球壳(201),所述球壳(201)上开设有多个通孔(202),且球壳(201)的外壁上包裹有碳纳米管(20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防治面源污染的新型施药施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疏水管(3)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外螺纹,且疏水管(3)的下端与通液管(1)螺纹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防治面源污染的新型施药施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液末梢(4)和触须(5)所组成的形状为树冠形状,且输液末梢(4)和触须(5)靠近植物根茎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