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稳定的变压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5522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7: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变压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稳定的变压器;其包括骨架、初级线圈、次级线圈、主铁芯以及副铁芯;初级线圈绕制在主铁芯上;次级线圈绕制在副铁芯上;主铁芯与副铁芯均安装于骨架上;骨架的底部设有若干个接线盒;每个接线盒内均设有接线头;接线头包括接线端以及与接线端连接的引脚端;引脚端与接线盒固定连接;每个接线端的外壁均设有两个并排设置的限位圆环;两个限位圆环之间形成有绕线槽;初级线圈的末端以及次级线圈的末端分别缠绕在不同的接线头上的绕线槽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有效防止线圈的末端在使用的过程中移位,能避免线圈的末端与接线头之间接触不良,变压器的工作质量较为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稳定的变压器
本技术涉及变压器
,具体涉及一种稳定的变压器。
技术介绍
我们知道,国外的电源电压与国内的电源电压是不一致的,那么国内电器的电压与国外的电压可能存在差异,如果直接将外国电器接通我国的电源或者将国内电器接通国外的电源可能会导致电器无法正常工作甚至烧坏,因此,需要将通过接入电源变压器,使得用电器能在合适电压中工作。传统的变压器,通常将线圈的绕线末端直接连接在接线头上,但是这种连接方式仅是将二者简单的接触,并未将线圈的末端固定在接线头上,因此得线圈的末端容易受到外物触碰并脱离接线头上,从而使变压器的工作质量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以上所述的缺点,提供了一种稳定的变压器,通过设置限位圆环以及绕线槽,能有效防止线圈的末端在使用的过程中移位,能避免线圈的末端与接线头之间接触不良,变压器的工作质量较为稳定。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具体方案如下:一种稳定的变压器,包括骨架、初级线圈、次级线圈、主铁芯以及副铁芯;所述初级线圈绕制在所述主铁芯上;所述次级线圈绕制在所述副铁芯上;所述主铁芯与所述副铁芯均安装于所述骨架上;所述骨架的底部设有若干个接线盒;每个接线盒内均设有接线头;所述接线头包括接线端以及与所述接线端连接的引脚端;所述引脚端与所述接线盒固定连接;每个接线端的外壁均设有两个并排设置的限位圆环;两个限位圆环之间形成有绕线槽;所述初级线圈的末端以及所述次级线圈的末端分别缠绕在不同的接线头上的绕线槽中。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引脚端上设有用于与所述接线盒卡接的卡块。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每个接线端的外壁上均还设有卡勾部;所述卡勾部与所述绕线槽并排设置;所述卡勾部用于与次级线圈或初级线圈卡接。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每个卡勾部均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纵部、横部以及第二纵部;所述第一纵部、横部以及第二纵部构成“U”字形结构;所述第一纵部、横部以及第二纵部之间形成有U型槽;所述初级线圈的末端以及所述次级线圈的末端分别与不同的U型槽卡接。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每个限位圆环上均设有缺口。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绕线槽的上设有防滑纹。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接线端、引脚端以及两个限位圆环一体成型设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限位圆环以及绕线槽,能有效防止线圈的末端在使用的过程中移位,能避免线圈的末端与接线头之间接触不良,使得变压器的工作质量较为稳定。附图说明利用附图对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隐藏初级线圈、次级线圈、主铁芯以及副铁芯后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接线头的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接线头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接线头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骨架;2-接线盒;3-接线头;31-接线端;32-引脚端;33-限位圆环;34-绕线槽;35-卡块;36-卡勾部;361-第一纵部;362-横部;363-第二纵部;364-U型槽;37-缺口;38-防滑纹。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稳定的变压器,包括骨架1、初级线圈(图中未示出)、次级线圈(图中未示出)、主铁芯(图中未示出)以及副铁芯(图中未示出);所述初级线圈绕制在所述主铁芯上;所述次级线圈绕制在所述副铁芯上;所述主铁芯与所述副铁芯均安装于所述骨架1上;所述骨架1的底部设有若干个接线盒2;每个接线盒2内均设有接线头3;所述接线头3包括接线端31以及与所述接线端31连接的引脚端32;所述引脚端32与所述接线盒2固定连接;每个接线端31的外壁均设有两个并排设置的限位圆环33;两个限位圆环33之间形成有绕线槽34;所述初级线圈的末端以及所述次级线圈的末端分别缠绕在不同的接线头3上的绕线槽34中。通过设置限位圆环33以及绕线槽34,能有效防止线圈的末端在使用的过程中移位甚至脱落,能避免线圈的末端与接线头3之间接触不良,使得变压器的工作质量较为稳定。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稳定的变压器,所述引脚端32上设有用于与所述接线盒2卡接的卡块35。通过设置卡块35,能增大引脚端32与接线盒2之间的接触面积,能增强二者之间的黏力。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稳定的变压器,每个接线端31的外壁上均还设有卡勾部36;所述卡勾部36与所述绕线槽34并排设置;所述卡勾部36用于与次级线圈或初级线圈卡接。所述初级线圈的末端缠绕在绕线槽34后与该绕线槽34对应的卡勾部36卡接;所述次级线圈的末端缠绕在另一个绕线槽34后与该另一个绕线槽34所对应的卡勾部36卡接。为了进一步保证初级线圈的末端与接线头3之间以及所述次级线圈的末端与接线头3之间接触良好,设置了卡勾部36。卡勾部36能卡紧所述初级线圈的末端或者所述次级线圈的末端。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稳定的变压器,每个卡勾部36均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纵部361、横部362以及第二纵部363;所述第一纵部361、横部362以及第二纵部363构成“U”字形结构;所述第一纵部361、横部362以及第二纵部363之间形成有U型槽364;所述初级线圈的末端以及所述次级线圈的末端分别与不同的U型槽364卡接。具体地,U型槽364的宽度值略小于初级线圈的末端宽度值或次级线圈的末端宽度值;通过上述设置,加工方便又保证能牢固地卡紧初级线圈的末端或次级线圈的末端。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稳定的变压器,每个限位圆环33上均设有缺口37。缺口37用于容置初级线圈的末端或次级线圈的末端;通过设置缺口37,则当初级线圈的末端或次级线圈的末端缠绕在绕线槽34后,可以经过缺口37到达卡勾部36,提高整体的紧凑度,也能避免初级线圈的末端或次级线圈的末端任意移动。如图3-4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稳定的变压器,所述绕线槽34的上设有防滑纹38。通过设置防滑纹38,能有效增加初级线圈的末端与绕线槽34之间以及次级线圈的末端与绕线槽34之间的连接强度。如图3-4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稳定的变压器,所述接线端31、引脚端32以及两个限位圆环33一体成型设置。一体成型设置能加强接线头3的强度。以上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稳定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骨架(1)、初级线圈、次级线圈、主铁芯以及副铁芯;所述初级线圈绕制在所述主铁芯上;所述次级线圈绕制在所述副铁芯上;/n所述主铁芯与所述副铁芯均安装于所述骨架(1)上;/n所述骨架(1)的底部设有若干个接线盒(2);每个接线盒(2)内均设有接线头(3);所述接线头(3)包括接线端(31)以及与所述接线端(31)连接的引脚端(32);所述引脚端(32)与所述接线盒(2)固定连接;/n每个接线端(31)的外壁均设有两个并排设置的限位圆环(33);两个限位圆环(33)之间形成有绕线槽(34);所述初级线圈的末端以及所述次级线圈的末端分别缠绕在不同的接线头(3)上的绕线槽(34)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稳定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骨架(1)、初级线圈、次级线圈、主铁芯以及副铁芯;所述初级线圈绕制在所述主铁芯上;所述次级线圈绕制在所述副铁芯上;
所述主铁芯与所述副铁芯均安装于所述骨架(1)上;
所述骨架(1)的底部设有若干个接线盒(2);每个接线盒(2)内均设有接线头(3);所述接线头(3)包括接线端(31)以及与所述接线端(31)连接的引脚端(32);所述引脚端(32)与所述接线盒(2)固定连接;
每个接线端(31)的外壁均设有两个并排设置的限位圆环(33);两个限位圆环(33)之间形成有绕线槽(34);所述初级线圈的末端以及所述次级线圈的末端分别缠绕在不同的接线头(3)上的绕线槽(34)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稳定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引脚端(32)上设有用于与所述接线盒(2)卡接的卡块(3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稳定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接线端(31)的外壁上均还设有卡勾部(36);所述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美娟
申请(专利权)人:赣州讯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