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冷冻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50873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7: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冷冻室,涉及冷冻装备制造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管道类冷处理的冷冻室占地面积大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冷冻室主体、设置在冷冻室主体上的测温计以及往冷冻室注入液氮的进液管,冷冻室主体包括外管,外管两端封闭,外管内设置有内管,内管两端封闭,内管内设置有零件通过管,零件通过管的贯穿内管以及外管的两端,零件通过管上设置有多个气孔,气孔与零件通过管的内孔接通,多个气孔沿着零件通过管长度方向依次排列,外管与内管之间形成封闭的保温空腔,内管与零件通过管之间形成封闭的液氮存放空腔,气孔与液氮存放空腔接通,进液管与液氮存放空腔接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冷冻室
本技术涉及冷冻装备制造
,更具体的是涉及一种新型冷冻室,应用于冷冻设备

技术介绍
冷处理是指将淬火钢继续冷至室温以下,使在室温尚未转变的残余奥氏体继续转变为马氏体的一种热处理操作。冷处理的目的是尽量减少淬火钢中的残余奥氏体。现代工艺制造技术中很多特殊工件以及特殊用途的轴类、管类零件需要用到冷处理,现有技术的冷处理设备通常用液化的氮、氧等气体在蒸发时的吸热作用冷却工件,工作温度可接近-200℃。液浸式设备将工件直接浸入液化气体中冷却;汽化式则利用液体汽化冷却冷冻室来冷却工件。前~种冷却温度过低,应用较少。热处理生产上常用的液化气体冷处理设备,主要包括冷冻室、液化气体储存容器、真空泵、连接管道、温度控制仪表等。现有技术所使用的冷处理的冷冻室占地面积较大,并且对于管类零部件使用起来不方便,原因是管类零部件在生产过程中是连续的因此对比冷冻室的容积要求就比较大,而现有技术中的冷冻室用于管道类零部件的冷处理就不适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管道类冷处理的冷冻室占地面积大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冷冻室。本技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冷冻室,包括冷冻室主体、设置在冷冻室主体上的测温计以及往冷冻室注入液氮的进液管,所述冷冻室主体包括外管,外管两端封闭,外管内设置有内管,内管两端封闭,内管内设置有零件通过管,零件通过管的贯穿内管以及外管的两端,零件通过管上设置有多个气孔,气孔与零件通过管的内孔接通,多个气孔沿着零件通过管长度方向依次排列,外管与内管之间形成封闭的保温空腔,内管与零件通过管之间形成封闭的液氮存放空腔,气孔与液氮存放空腔接通,进液管与液氮存放空腔接通。工作原理:在工业冷处理上,需要将受体管件从零件通过管的内孔通过,让液氮存放空腔内的液氮汽化后温度较低的氮气通过气孔进入零件通过管的内孔,通过低温氮气来对受体管件进行冷处理,利用受体管件从管道式的冷冻室通过来进行冷处理,能够让受体管件在生产线上进行连续作业,当受体管件比较长的情况下,管道式的冷冻室也不会增加其占地面积,从而节约了空间以及占地面积。进一步地,外管上设置有与保温空腔接通的抽气口,抽气口上设置有可拆卸且能够封堵抽气口的堵头。抽气口的设置,能够从抽气口将保温空腔内抽去真空,保温空腔内抽去真空之后能够减少液氮的温度流失,降低能源损耗,提高本装置的经济性。进一步地,所述进液管为双层真空管道。进一步地,保温空腔内设置有内管支撑柱,内管支撑柱设置有多个,内管支撑柱的一端与内管固定连接,内管支撑柱的另一端与外管固定连接。支撑柱的设置能够让内管与外管之间的相对位置更加牢固,防止内管在外管内晃动,导致内管内的液氮从气孔流进零件通过管内,超低温的液氮可能会将受体管件给冻伤,导致零件报废。进一步地,外管两端均设置有封堵外管管口的封堵机构,零件通过管两端分别贯穿外管两端的封堵机构,封堵机构包括与外管固定连接的封板,封板上设置有硅胶板以及加热板,所述加热板为电加热板。通过在外管两端设置加热板,能够防止外管两端的连接处结霜,影响本装置的正常工作。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在工业冷处理上,需要将受体管件从零件通过管的内孔通过,让液氮存放空腔内的液氮汽化后温度较低的氮气通过气孔进入零件通过管的内孔,通过低温氮气来对受体管件进行冷处理,利用受体管件从管道式的冷冻室通过来进行冷处理,能够让受体管件在生产线上进行连续作业,当受体管件比较长的情况下,管道式的冷冻室也不会增加其占地面积,从而节约了空间以及占地面积。2、抽气口的设置,能够从抽气口将保温空腔内抽去真空,保温空腔内抽去真空之后能够减少液氮的温度流失,降低能源损耗,提高本装置的经济性。3、支撑柱的设置能够让内管与外管之间的相对位置更加牢固,防止内管在外管内晃动,导致内管内的液氮从气孔流进零件通过管内,超低温的液氮可能会将受体管件给冻伤,导致零件报废。4、通过在外管两端设置加热板,能够防止外管两端的连接处结霜,影响本装置的正常工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侧视图;图3是封堵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硅胶板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封堵机构,2-波纹管,3-外管,4-内管,5-零件通过管,6-测温计,7-内管支撑柱,8-进液管,9-抽气口,10-气孔,11-受体管件,12-封板,13-硅胶板,14-加热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上”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实施例1如图1到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新型冷冻室,包括冷冻室主体、设置在冷冻室主体上的测温计6以及往冷冻室注入液氮的进液管8,所述冷冻室主体包括外管3,外管3两端封闭,外管3内设置有内管4,内管4两端封闭,内管4内设置有零件通过管5,零件通过管5的贯穿内管4以及外管3的两端,零件通过管5上设置有多个气孔10,气孔10与零件通过管5的内孔接通,多个气孔10沿着零件通过管5长度方向依次排列,外管3与内管4之间形成封闭的保温空腔,内管4与零件通过管5之间形成封闭的液氮存放空腔,气孔10与液氮存放空腔接通,进液管8与液氮存放空腔接通。外管3上设置有与保温空腔接通的抽气口9,抽气口9上设置有可拆卸且能够封堵抽气口9的堵头。抽气口9的设置,能够从抽气口9将保温空腔内抽去真空,保温空腔内抽去真空之后能够减少液氮的温度流失,降低能源损耗,提高本装置的经济性,进液管8为双层真空管道。实施例2如图1到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新型冷冻室,包括冷冻室主体、设置在冷冻室主体上的测温计6以及往冷冻室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冷冻室,包括冷冻室主体、设置在冷冻室主体上的测温计(6)以及往冷冻室注入液氮的进液管(8),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冻室主体包括外管(3),外管(3)两端封闭,外管(3)内设置有内管(4),内管(4)两端封闭,内管(4)内设置有零件通过管(5),零件通过管(5)的贯穿内管(4)以及外管(3)的两端,零件通过管(5)上设置有多个气孔(10),气孔(10)与零件通过管(5)的内孔接通,多个气孔(10)沿着零件通过管(5)长度方向依次排列,外管(3)与内管(4)之间形成封闭的保温空腔,内管(4)与零件通过管(5)之间形成封闭的液氮存放空腔,气孔(10)与液氮存放空腔接通,进液管(8)与液氮存放空腔接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冷冻室,包括冷冻室主体、设置在冷冻室主体上的测温计(6)以及往冷冻室注入液氮的进液管(8),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冻室主体包括外管(3),外管(3)两端封闭,外管(3)内设置有内管(4),内管(4)两端封闭,内管(4)内设置有零件通过管(5),零件通过管(5)的贯穿内管(4)以及外管(3)的两端,零件通过管(5)上设置有多个气孔(10),气孔(10)与零件通过管(5)的内孔接通,多个气孔(10)沿着零件通过管(5)长度方向依次排列,外管(3)与内管(4)之间形成封闭的保温空腔,内管(4)与零件通过管(5)之间形成封闭的液氮存放空腔,气孔(10)与液氮存放空腔接通,进液管(8)与液氮存放空腔接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冷冻室,其特征在于,外管(3)上设置有与保温空腔接通的抽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三中张锐向波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中活低温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