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地下爬坡管道的抗滑移支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4899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6: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地下爬坡管道的抗滑移支墩,由混凝土支墩、管道、管道承插口组成,管道承插口同时起到管道限位作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传统管道在爬坡的过程中,管道自身与土之间的摩擦力不足以抵抗管道自重引起的下滑力的问题;管道能够实现安全爬坡的前提下,避免了管道顶覆土厚度很大引起的工程投资加大的问题,使大坡率、长距离、浅埋管道爬坡的工程需求得以实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抗滑移支墩均匀布置,爬坡管道受力合理,可以有效的防止因爬坡管道自重或管道内水压力造成的管道自接口处脱开的工程事故的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地下爬坡管道的抗滑移支墩
本技术涉及市政及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中埋地管道爬坡时防止管道滑移,具体来说是一种用于地下爬坡管道的抗滑移支墩。
技术介绍
埋地管道爬坡是一种常见的工程情况,当管道自身与土之间的摩擦力不足以抵抗管道自重导致的滑移时,需采取各种方式提高管道抗滑移能力。传统的埋地管道抗滑移方式一般包括减小管道爬坡角度、增加管道顶覆土厚度等,这些方式一方面限制了管道爬坡的最大角度,不能完全满足复杂多样的工程要求,另一方面增加管道覆土厚度将面临巨大的工程费用。为了解决埋地爬坡管道抗滑移的问题,适应各种复杂多变的工程要求,减小工程所需费用,设置抗滑移支墩增加埋地管道抵抗爬坡滑移的能力。以增加管道顶覆土厚度来提高管道抗滑移能力的方法,增加了管道与土之间的摩阻力,但这样的方法大量增加了工期和人力,效果不够明显,覆土厚度也不可能无限增加。因此,需要设计一种用于地下爬坡管道的抗滑移支墩,可以在支墩混凝土方量不大的情况下,获得足够大的抗滑移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地下爬坡管道的抗滑移支墩,可以在支墩混凝土方量不大的情况下,获得足够大的抗滑移能力。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地下爬坡管道的抗滑移支墩,地下爬坡管道与水平面倾斜设置,所述抗滑移支墩包括支墩主体,其特征在于支墩主体设有与地下爬坡管道相配合的预留洞口,以便地下爬坡管道穿过,支墩主体位于地下爬坡管道较低一侧的端面称为第一端面,与之对应的另一侧端面称为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均与地下爬坡管道垂直设置,支墩肢体的底部设有底座,所述底座的第一侧端面与支墩主体第一端面的顶部连接,所述底座第二侧侧端面与支墩主体第一端面的底部连接,所述预留洞口一端延伸至支墩主体第二端面,另一端延伸到底座的第一侧端面的上部,地下爬坡管道的一端设置管道承插口,管道承插口与地下爬坡管道连接处设有凸缘,所述凸缘位于支墩主体第二端面的预留洞口外侧,管道承插口作为地下爬坡管道与支墩的限位装置,将两者连接为一个整体,利用管道与土的摩阻力及抗滑移支墩受到的被动土压力共同抵抗管道下滑力。进一步地,沿地下爬坡管道的延伸方向设置有若干个抗滑移支墩,所述若干个抗滑移支墩依次套设在管道外侧。进一步地,支墩主体的净宽不小于(D+600)mm,斜向净高不小于(D+600)mm,以保证抗滑移支墩与管道连接可靠,D为地下爬坡管道的外径。本技术采用合理的抗滑移支墩形式,设置足够数量的抗滑移支墩,基本可以满足各种爬坡坡率、爬坡距离、覆土厚度条件下的工程需求,与传统的增加覆土厚度提高管道抗滑移能力的方法相比应用范围更广,可以大大降低工程投资。爬坡管道抗滑移支墩的采用,同时利用了摩阻力与被动土压力抵抗管道下滑,管道爬坡抗滑移稳定性可以得到进一步的保证。本技术的地下爬坡管道外套抗滑移支墩,利用管道与土的摩阻力及抗滑移支墩受到的被动土压力共同抵抗管道下滑力,是对地下爬坡管道抗滑移的一次创新。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利用抗滑移支墩抵抗下滑力,避免了采用增加管道顶覆土来抗滑移的传统方式,减少工程投资的同时保证了爬坡管道抗滑移稳定性;抗滑移支墩可以通过增加混凝土方量提高自重的方式增加抗滑移能力,也可以通过改变支墩形式提高被动土压力从而增加抗滑移能力;采用承插口限位的方式,既满足了工程要求,又避免了管道加工引起的投资加大和对管道本身的损伤;可以在较小的工程投资下,通过增加支墩布置数量、改变支墩形式等手段抵抗管道下滑,保障抗滑稳定性系数满足各类工程的不同需求,解决大坡率、长距离、浅覆土等不利工程条件下的管道爬坡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爬坡管道支墩立面图。图2为图1的A-A剖面图。图3为图1的B-B剖面图。图中:1-抗滑移支墩、2-管道、3-管道承插口。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用于地下爬坡管道的抗滑移支墩”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书要求,本技术的要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本技术主要包括抗滑移支墩1、地下爬坡管道2、管道承插口3,地下爬坡管道2与水平面倾斜设置,倾斜角度为α,所述抗滑移支墩1包括支墩主体和底座,其特征在于支墩主体设有与地下爬坡管道相配合的预留洞口,以便地下爬坡管道穿过,支墩主体位于地下爬坡管道较低一侧的端面称为第一端面,与之对应的另一侧端面称为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均与地下爬坡管道垂直设置,支墩肢体的底部设有底座,所述底座的第一侧端面与支墩主体第一端面的顶部连接,所述底座第二侧端面与支墩主体第一端面的底部连接,所述预留洞口一端延伸至支墩主体第二端面,另一端延伸到底座的第一侧端面的上部。根据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所述支墩主体的厚度H3为500mm,支墩主体净宽不为(D+600)mm,斜向净高为(D+600)mm,D为地下爬坡管道的外径。H1为第二端面处,支墩主体顶部至设计地面的高度,Hs为第二端面处,地下爬坡管道至设计地面的高度,B为支墩主体的净宽。其与现有技术的不同之处在于:1.在抗滑移支墩1上预留洞口,用以管道2穿过,利用管道承插口3作为限位装置,使抗滑移支墩1与管道2形成整体,共同抵抗滑移。2.抗滑移支墩1的支墩主体的净宽B不小于(D+600)mm,斜向净高H4不小于(D+600)mm,以保证抗滑移支墩与管道连接可靠;第二端面处预留洞口最高点的垂直高度H、底座的第二侧端面的垂直高度H2、底座的厚度L根据计算确定,以保证抗滑移支墩与土产生足够的被动土压力抗滑移。3.地下水位、覆土厚度、爬坡角度、管道直径等数据可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取值,无特别限值要求。通过调整抗滑移支墩1的尺寸、设置数量或改变抗滑移支墩1的形式,可以满足爬坡管道抗滑移的要求并保证一定的抗滑稳定系数。4.抗滑移支墩1设置数量根据实际情况计算确定。可以每若干节管设置一个抗滑移支墩。本技术设置抗滑移支墩抵抗下滑,一方面通过增加自重的方式提高管道与土之间的摩阻力,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抗滑移支墩利用了土压力抵抗管道下滑力,设计合理的支墩形式,可以在支墩混凝土方量不大的情况下,获得足够大的抗滑移能力。这样的抗滑移效果更加明显。埋地爬坡管道抗滑移支墩,能够适应大坡率、长距离、浅覆土等各种不利工程条件,满足各类复杂工程要求的同时,将工程费用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本技术解决了传统管道在爬坡的过程中,管道自身与土之间的摩擦力不足以抵抗管道自重引起的下滑力的问题;管道能够实现安全爬坡的前提下,避免了管道顶覆土厚度很大引起的工程投资加大的问题,使大坡率、长距离、浅埋管道爬坡的工程需求得以实现。本技术中的抗滑移支墩均匀布置,爬坡管道受力合理,可以有效的防止因爬坡管道自重或管道内水压力造成的管道自接口处脱开的工程事故的发生。上述描述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地下爬坡管道的抗滑移支墩,地下爬坡管道与水平面倾斜设置,所述抗滑移支墩包括支墩主体,其特征在于支墩主体设有与地下爬坡管道相配合的预留洞口,以便地下爬坡管道穿过,支墩主体位于地下爬坡管道较低一侧的端面称为第一端面,与之对应的另一侧端面称为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均与地下爬坡管道垂直设置,支墩肢体的底部设有底座,所述底座的第一侧端面与支墩主体第一端面的顶部连接,所述底座第二侧侧端面与支墩主体第一端面的底部连接,所述预留洞口一端延伸至支墩主体第二端面,另一端延伸到底座的第一侧端面的上部,地下爬坡管道的一端设置管道承插口,管道承插口与地下爬坡管道连接处设有凸缘,所述凸缘位于支墩主体第二端面的预留洞口外侧,管道承插口作为地下爬坡管道与支墩的限位装置,将两者连接为一个整体,利用管道与土的摩阻力及抗滑移支墩受到的被动土压力共同抵抗管道下滑力。/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地下爬坡管道的抗滑移支墩,地下爬坡管道与水平面倾斜设置,所述抗滑移支墩包括支墩主体,其特征在于支墩主体设有与地下爬坡管道相配合的预留洞口,以便地下爬坡管道穿过,支墩主体位于地下爬坡管道较低一侧的端面称为第一端面,与之对应的另一侧端面称为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均与地下爬坡管道垂直设置,支墩肢体的底部设有底座,所述底座的第一侧端面与支墩主体第一端面的顶部连接,所述底座第二侧侧端面与支墩主体第一端面的底部连接,所述预留洞口一端延伸至支墩主体第二端面,另一端延伸到底座的第一侧端面的上部,地下爬坡管道的一端设置管道承插口,管道承插口与地下爬坡管道连接处设有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宇钟俊彬邹斌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水业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