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景区用的挡土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4538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6: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景区用的挡土墙,包括墙身,墙身具有墙面,墙面上设置有第一踩台、第二踩台及坐台,第一踩台、第二踩台及坐台与墙身一体式建造,第一踩台及第二踩台上远离墙面的一侧设有扶手,坐台上远离墙面的一侧设有护栏,护栏上设有照明组件,照明组件包括照明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景区用的挡土墙,旨在提高景区空间资源利用率,增加挡土墙功能,缓解游客无处歇脚的状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景区用的挡土墙
本技术涉及挡土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景区用的挡土墙。
技术介绍
在依山而建的景区常常设置有用于支承路基填土或山坡土体,防止填土或土体变形失稳的挡土墙。现有的挡土墙形式及功能单一,例如公告号为CN208039302U的中国专利,包括墙体和地基,其中墙体和地基一体式连接,墙体的顶端设有水平延伸部,地基的底部设有竖直延伸部,若设置在景区中,占用景区空间资源多,与此同时,景区中常常出现休息点的数量设置无法满足需求,游客无处歇脚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景区用的挡土墙,旨在提高景区空间资源利用率,增加挡土墙功能,缓解游客无处歇脚的状况。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景区用的挡土墙,包括墙身,墙身具有墙面,其特征在于:墙面上设置有第一踩台、第二踩台及坐台,第一踩台、第二踩台及坐台与墙身一体式建造,第一踩台及第二踩台上远离墙面的一侧设有扶手,坐台上远离墙面的一侧设有护栏,护栏上设有照明组件,照明组件包括照明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游客可依次踩踏第一踩台和第二踩台,在坐台上坐下休息,在夜间打开照明灯,使游客能够看清挡土墙样貌,方便游客落座休息,由此提高景区空间资源利用率,增加挡土墙功能,缓解游客无处歇脚的状况。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踩台、第二踩台及坐台呈阶梯分布。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游客踩踏第一踩台与第二踩台上行落座更加方便。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踩台与第二踩台各具有两个,分别对称于坐台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游客可以从坐台两边落座,空间利用率更高,并且通过对称设置提高美观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踩台、第二踩台及坐台的竖直投影位于墙身竖直投影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踩台、第二踩台及坐台的竖直投影位于墙身竖直投影内,单向道上的游客行走时不会与第一踩台、第二踩台或坐台发生碰撞,提高合理性与安全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踩台与第二踩台上表面设有防滑凸起。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凸起来增加踩踏第一踩台和第二踩台时的摩擦力,提高踩踏时的安全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扶手包括立杆与扶杆,扶杆上表面设置有粗糙纹理。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手握扶手上行或下行时,手与扶手间的摩擦力更大,防止手部打滑,进一步提高安全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扶手与护栏使用木质材料。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扶手与护栏使用木质材料,提高了美观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挡土墙上设置有排水槽,排水槽上端开设有排水孔,排水槽下端延伸至墙趾与路面的交界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墙身背面的积水将从排水孔流出并延排水槽流下,最终流入路面上的排水机构。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一下有益技术效果:1.提高景区空间资源利用率,增加挡土墙功能,缓解游客无处歇脚的状况。2.增加挡土墙的可装饰性。3.提高挡土墙的美观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三维结构视图。图2为本技术中护栏与扶手的安装示图。图3为本技术中护栏与扶手的结构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侧视图。图中,1、墙趾;11、单向道;2、墙身;21、墙面;3、第一踩台;4、第二踩台;5、坐台;51、固定槽;52、灯具槽;6、扶手;61、立杆;611、安装槽;62、扶杆;621、斜面槽;7、护栏;71、横杆;711、平面槽;712、灯具孔;72、竖杆;8、照明组件;81、照明灯;82、灯杆;9、排水槽;91、排水孔。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与图4,为一种景区用的挡土墙,包括墙趾1及墙身2。墙趾1高于路面,墙趾1顶面为单向道11,单向道11宽度适于单人行走。墙身2具有倾斜的墙面21,墙面21上设置有第一踩台3、第二踩台4及坐台5,第一踩台3、第二踩台4及坐台5与墙身2一体式建造。第一踩台3与第二踩台4上表面设置防滑凸起,增大踩踏时的摩擦力。第一踩台3、第二踩台4及坐台5呈阶梯分布,由下至上依次为第一踩台3、第二踩台4及坐台5,第一踩台3与第二踩台4均设有两个,对称设置于坐台5的两侧,第一踩台3、第二踩台4及坐台5的竖直投影位于墙身2竖直投影内。墙身2上还设置有排水槽9,排水槽9错开第一踩台3、第二踩台4及坐台5设置,排水槽9上端开设有排水孔91,排水槽9下端延伸至墙趾1与路面的连接处。参照2图与图3,第一踩台3及第二踩台4上表面开设有安装槽611,安装槽611位于第一踩台3与第二踩台4远离墙面21的一侧;第一踩台3及第二踩台4上设置有扶手6,扶手6使用木质材料。扶手6包括立杆61及扶杆62,立杆61下端轮廓与安装槽611轮廓相同,立杆61下端固定于安装槽611;扶杆62斜向设置,扶杆62上表面设置有粗糙纹理,扶杆62底面开设有斜面槽621,斜面槽621轮廓与立杆61上端轮廓相同,立杆61上端插入斜面槽621,从而将扶杆62固定于立杆61上端。坐台5远离墙面21的端部开设有若干固定槽51及一个灯具槽52,灯具槽52开设于端部中间位置,若干固定槽51对称灯具槽52设置。坐台5上设置有护栏7,护栏7使用木质材料。护栏7包括若干竖杆72及一个横杆71,竖杆72下端轮廓与固定槽51轮廓相同,竖杆72下端固定于固定槽51;横杆71水平设置,横杆71底面开设有平面槽711,平面槽711轮廓与竖杆72上端轮廓相同,竖杆72上端插入平面槽711,从而将横杆71固定于竖杆72上端。横杆71中间还开设有灯具孔712,横杆71上设置有照明组件8,照明组件8包括灯杆82及照明灯81,灯杆82下端轮廓与灯具槽52轮廓相同,灯杆82穿过灯具孔712,灯杆82下端插入灯具槽52,灯杆82上端固定照明灯81。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行走在游客在挡土墙附近的游客需要休息时,手握扶手6,依次踩踏第一踩台3与第二踩台4,然后在坐台5上落座休息。在夜间打开照明灯81,使游客能够看清挡土墙样貌,方便游客落座休息。由此增加了挡土墙的功能,提高了景区空间资源的利用率,缓解了游客无处歇脚的状况。上述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景区用的挡土墙,包括墙身(2),墙身(2)具有墙面(21),其特征在于:墙面(21)上设置有第一踩台(3)、第二踩台(4)及坐台(5),第一踩台(3)、第二踩台(4)及坐台(5)与墙身(2)一体式建造,第一踩台(3)及第二踩台(4)上远离墙面(21)的一侧设有扶手(6),坐台(5)上远离墙面(21)的一侧设有护栏(7),护栏(7)上设有照明组件(8),照明组件(8)包括照明灯(8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景区用的挡土墙,包括墙身(2),墙身(2)具有墙面(21),其特征在于:墙面(21)上设置有第一踩台(3)、第二踩台(4)及坐台(5),第一踩台(3)、第二踩台(4)及坐台(5)与墙身(2)一体式建造,第一踩台(3)及第二踩台(4)上远离墙面(21)的一侧设有扶手(6),坐台(5)上远离墙面(21)的一侧设有护栏(7),护栏(7)上设有照明组件(8),照明组件(8)包括照明灯(8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景区用的挡土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踩台(3)、第二踩台(4)及坐台(5)呈阶梯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景区用的挡土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踩台(3)与第二踩台(4)各具有两个,分别对称于坐台(5)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华辉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嘉誉诚建设基础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