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回填陶粒预制加筋挡墙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45386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6: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回填陶粒预制加筋挡墙结构,构造简单、施工便捷、环境友好,其中,预制墙主体(1)由若干预制挡墙块拼接而成,并不需要使用模板,很大程度上缩短了工期、节省了材料并降低了造价;加筋挡土墙墙后的筋带(4)用纤维水泥砂浆(10)包裹,增大了其与陶粒回填土(3)之间的粘结力,提高了加筋挡土墙的稳定性;并且陶粒回填土(3)选用轻质陶粒土,减小了回填土的自重,从而减小作用于加筋挡土墙上的侧向土压力,提高了结构的安全性。此外,陶粒土可通过工程弃土烧结制得,可以废物利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回填陶粒预制加筋挡墙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回填陶粒预制加筋挡墙结构,属于岩土工程

技术介绍
加筋挡土墙是在土中加入拉筋,利用拉筋与土之间的摩擦作用,改善土体的变形条件和提高土体的工程特性,从而达到稳定土体的目的,主要用于支撑路基、路堑、隧道洞口、桥梁两端的路基边坡等。1963法国学者亨利·维达尔(HenriVidal)首先研究了土中加筋的作用,而后付诸于实践。之后的几十年,加筋挡土墙结构迎来了飞速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应用在公路、铁路、市政工程、水利工程等领域中,而加筋挡墙结构中筋带和回填土之间粘结力的问题一直是一个热点。现存的加筋挡土墙结构都是从改善挡墙预制墙主体结构的角度出发,很少有考虑增强拉筋和回填土之间的粘结力及回填土材料,对选用墙后优质回填材料的研究亦不多。如中国专利CN207775923U公开的一种由多个单层挡土墙结构叠加组成挡墙结构,所述单层挡土墙结构包括格栅土工布和与格栅土工布相连的面板层,所述面板层由多个废旧轮胎切开展平后横向放置并叠加制成,每个展平的废旧轮胎与格栅土工布之间均通过土工带固定相连,所述格栅土工布嵌入夯实素土中,面板层与格栅土工布之间也填充夯实素土。该方法虽然成本低廉、施工简便,但加筋挡土墙的筋带和填筑材料的粘结力并没有增强,挡墙的承载力和稳定性也没有显著提高。如中国专利CN106337434A公开的一种加筋土挡土墙及其施工方法,所述加筋土挡土墙包括面板、筋带、填土和面板基础,面板安装在面板基础上,填土填充在面板一侧,筋带分层布置在填土中,且每层筋带的一端与面板连接,筋带呈梯形状,梯形的上底靠近面板、下底远离面板。其保证在筋带布置总面积相同时,可以承受更大的土压力;或者在承受相同土压力的情况下,节约筋带用量。但所增加的筋带与回填土之间的粘结力有限,且墙后填筑材料采用普通回填土,相比于陶粒回填土,自重大、抗震性能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回填陶粒预制加筋挡墙结构,具有抗震性能强的优点,以及拥有较高的稳定性,适用范围更加广泛。本技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设计了一种回填陶粒预制加筋挡墙结构,包括预制墙主体、底板、陶粒回填土、各片筋带、各根斜撑、各根排水管;其中,底板水平设置,预制墙主体竖直固定设置于底板上,陶粒回填土置于预制墙主体的其中一侧,各片筋带水平置于陶粒回填土中,且各片筋带上的其中一端分别与预制墙主体上面向陶粒回填土的侧面固定连接,以及各片筋带上与陶粒回填土相接触部分采用纤维水泥砂浆包裹;各根斜撑位于预制墙主体的另一侧,各根斜撑上的其中一端分别固定设置于底板上表面、对应预制墙主体背向陶粒回填土一侧的区域,各根斜撑上的另一端分别与预制墙主体上背向陶粒回填土的侧面固定连接,各根斜撑用于固定预制墙主体;各根排水管设置于预制墙主体中,且各根排水管的两端分别贯穿预制墙主体上相对陶粒回填土与斜撑的两侧,以及各根排水管上对应陶粒回填土一侧的端口位置、高于其对应斜撑一侧的端口位置。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压顶梁,压顶梁平面的尺寸与所述预制墙主体顶面的尺寸相适应,压顶梁固定设置于预制墙主体的顶面。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土工布,土工布铺设于所述预制墙主体上、面向陶粒回填土的侧面。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预制墙主体包括各个预制挡墙块,各个预制挡墙块之间通过横向连接与纵向堆叠方式,以全部预制挡墙块在共面的形式,构成预制墙主体;其中,各预制挡墙块中分别竖直固定设置各根螺纹杆,且各根螺纹杆的底端均突出对应预制挡墙块底面预设长度a,各根螺纹杆的顶端均相距对应预制挡墙块顶面预设长度b,以及预制挡墙块顶面对应于各根螺纹杆顶端的各位置分别设置深度为c的连接孔,a<c<b;各根排水管设置于各预制挡墙块中,且各根排水管的两端分别贯穿预制挡墙块的两侧,以及各根排水管上一侧的端口位置、高于其另一侧的端口位置;横向连接中,相邻两预制挡墙块彼此相对侧边之间、通过分设两预制挡墙块对应侧边上彼此配套的卡位连接件进行连接,且各卡位连接件的顶面与预制挡墙块的顶面相平齐,各卡位连接件的底面与预制挡墙块的底面相平齐;纵向堆叠中,上下两预制挡墙块彼此相对的底面与顶面之间、通过上方预制挡墙块底面各根突出螺纹杆底端对接下方预制挡墙块顶面各连接孔的方式进行连接;基于各个预制挡墙块所构成的预制墙主体,所述各片筋带上与预制墙主体侧面固定连接的端部分别插入各预制挡墙块之间,并与相应位置螺纹杆固定连接;各预制挡墙块中的各根排水管上,对应陶粒回填土一侧的端口位置、高于其对应斜撑一侧的端口位置。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纵向堆叠中,基于下方预制挡墙块顶面、以及各连接孔中填筑的水泥砂浆,实现上方预制挡墙块底面各根突出螺纹杆底端对接下方预制挡墙块顶面各连接孔。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各预制挡墙块中的各根排水管,均匀分布于对应预制挡墙块中。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纤维水泥砂浆的配比为水泥40-60份、水20-30份、粉煤灰10-30份、纤维10-15份。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陶粒回填土的粒径范围为1mm-32mm,颗粒堆积密度范围为0.3g/cm3-1.2g/cm3。本技术所述一种回填陶粒预制加筋挡墙结构,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效果:本技术所设计回填陶粒预制加筋挡墙结构,构造简单、施工便捷、环境友好,其中,预制墙主体由若干预制挡墙块拼接而成,并不需要使用模板,很大程度上缩短了工期、节省了材料并降低了造价;加筋挡土墙墙后的筋带用纤维水泥砂浆包裹,增大了其与陶粒回填土之间的粘结力,提高了加筋挡土墙的稳定性;并且陶粒回填土选用轻质陶粒土,减小了回填土的自重,从而减小作用于加筋挡土墙上的侧向土压力,提高了结构的安全性。此外,陶粒土可通过工程弃土烧结制得,可以废物利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设计回填陶粒预制加筋挡墙结构中预制挡墙块的结构俯视图;图2是本技术设计回填陶粒预制加筋挡墙结构中预制挡墙块的结构正视图图3是本技术设计回填陶粒预制加筋挡墙结构中纤维水泥砂浆包裹筋带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设计回填陶粒预制加筋挡墙结构示意图。其中,1.预制墙主体,2.底板,3.陶粒回填土,4.筋带,5.斜撑,6.排水管,7.压顶梁,8.土工布,9.螺纹杆,10.纤维水泥砂浆,11.卡位连接件,12.连接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技术设计了一种回填陶粒预制加筋挡墙结构,实际应用当中,如图4所示,具体包括预制墙主体1、底板2、陶粒回填土3、压顶梁7、土工布8、各片筋带4、各根斜撑5、各根排水管6。其中,底板2水平设置,预制墙主体1竖直固定设置于底板2上,陶粒回填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回填陶粒预制加筋挡墙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制墙主体(1)、底板(2)、陶粒回填土(3)、各片筋带(4)、各根斜撑(5)、各根排水管(6);/n其中,底板(2)水平设置,预制墙主体(1)竖直固定设置于底板(2)上,陶粒回填土(3)置于预制墙主体(1)的其中一侧,各片筋带(4)水平置于陶粒回填土(3)中,且各片筋带(4)上的其中一端分别与预制墙主体(1)上面向陶粒回填土(3)的侧面固定连接,以及各片筋带(4)上与陶粒回填土(3)相接触部分采用纤维水泥砂浆(10)包裹;各根斜撑(5)位于预制墙主体(1)的另一侧,各根斜撑(5)上的其中一端分别固定设置于底板(2)上表面、对应预制墙主体(1)背向陶粒回填土(3)一侧的区域,各根斜撑(5)上的另一端分别与预制墙主体(1)上背向陶粒回填土(3)的侧面固定连接,各根斜撑(5)用于固定预制墙主体(1);/n各根排水管(6)设置于预制墙主体(1)中,且各根排水管(6)的两端分别贯穿预制墙主体(1)上相对陶粒回填土(3)与斜撑(5)的两侧,以及各根排水管(6)上对应陶粒回填土(3)一侧的端口位置、高于其对应斜撑(5)一侧的端口位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回填陶粒预制加筋挡墙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制墙主体(1)、底板(2)、陶粒回填土(3)、各片筋带(4)、各根斜撑(5)、各根排水管(6);
其中,底板(2)水平设置,预制墙主体(1)竖直固定设置于底板(2)上,陶粒回填土(3)置于预制墙主体(1)的其中一侧,各片筋带(4)水平置于陶粒回填土(3)中,且各片筋带(4)上的其中一端分别与预制墙主体(1)上面向陶粒回填土(3)的侧面固定连接,以及各片筋带(4)上与陶粒回填土(3)相接触部分采用纤维水泥砂浆(10)包裹;各根斜撑(5)位于预制墙主体(1)的另一侧,各根斜撑(5)上的其中一端分别固定设置于底板(2)上表面、对应预制墙主体(1)背向陶粒回填土(3)一侧的区域,各根斜撑(5)上的另一端分别与预制墙主体(1)上背向陶粒回填土(3)的侧面固定连接,各根斜撑(5)用于固定预制墙主体(1);
各根排水管(6)设置于预制墙主体(1)中,且各根排水管(6)的两端分别贯穿预制墙主体(1)上相对陶粒回填土(3)与斜撑(5)的两侧,以及各根排水管(6)上对应陶粒回填土(3)一侧的端口位置、高于其对应斜撑(5)一侧的端口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回填陶粒预制加筋挡墙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压顶梁(7),压顶梁(7)平面的尺寸与所述预制墙主体(1)顶面的尺寸相适应,压顶梁(7)固定设置于预制墙主体(1)的顶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一种回填陶粒预制加筋挡墙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土工布(8),土工布(8)铺设于所述预制墙主体(1)上、面向陶粒回填土(3)的侧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回填陶粒预制加筋挡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墙主体(1)包括各个预制挡墙块,各个预制挡墙块之间通过横向连接与纵向堆叠方式,以全部预制挡墙块在共面的形式,构成预制墙主体(1);
其中,各预制挡墙块中分别竖直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洪梅高峰王志华孙晋晶申志福夏云刚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工业大学南京吉欧地下空间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