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绕式OLED用阻隔保护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4387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5: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绕式OLED用阻隔保护膜,包括基膜,基膜一面设有硬涂层,另一面依次设有阻隔层、阻隔保护层、以及黏着层;硬涂层的铅笔硬度大于1H,水蒸气透过率小于0.05g/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绕式OLED用阻隔保护膜
本技术涉及保护膜
,尤其涉及一种可绕式OLED用阻隔保护膜。
技术介绍
为避免智能手机的屏幕被划伤而导致损坏,一般都会在屏幕上贴上玻璃保护贴或者塑胶保护贴来保护屏幕,现有的保护贴其构造多为硬涂层、基膜层、黏着层,用于使用LCD屏幕或不可绕的OLED面板上已经非常足够。然而,随著可绕式OLED面板的出现,于OLED面板折叠处由于长期使用下容易造成OLED屏幕的损坏,原因多为该折叠处水气、氧气侵入而损坏OLED屏幕。但是,现有的塑胶保护贴并没有水、氧的阻隔效果;而玻璃保护贴虽具有良好的水、氧阻隔效果,但不可绕曲,无法应用于可绕式OLED屏幕上。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能够有效阻隔空气中的水蒸气,增长OLED面板使用寿命的可绕式OLED用阻隔保护膜。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绕式OLED用阻隔保护膜,其包括:基膜,所述基膜一面设有硬涂层,另一面依次设有阻隔层、阻隔保护层、以及黏着层;所述硬涂层的铅笔硬度大于1H,水蒸气透过率小于0.05g/m2.day;所述可绕式OLED用阻隔保护膜的耐弯折卷直径小于10mm。进一步地,所述阻隔层为硅、铝、钛、锌、或锡的氧化物、氮化物、氮氧化物混合层,或是硅、铝、钛、锌、锡两种以上的氧化物、氮化物、氮氧化物的混合层。进一步地,所述阻隔保护层为丙烯酸树脂、硅氧烷树脂、聚氨酯树脂、乙烯-乙烯醇共聚物层,或丙烯酸树脂层、硅氧烷树脂层、聚氨酯树脂层、乙烯-乙烯醇共聚物层两种以上的混合层。进一步地,所述硬涂层材料为丙烯酸树脂层、聚氨酯树脂层、硅氧烷树脂层、或环氧树脂层。进一步地,所述基膜厚度介于22~188um之间,更优为介于22~125um之间,最优为介于22~75um之间。进一步地,所述可绕式OLED用阻隔保护膜的水蒸气透过率小于0.01g/m2.day,优选为小于0.005g/m2.day。进一步地,所述阻隔层厚度介于20nm~300nm之间,优选为40nm~200nm。进一步地,所述黏着层的黏着力介于10~200gf/25mm之间,优选为15~100gf/25mm之间。进一步地,所述硬涂层上设有低折射率层、疏水层、疏油层、或抗静电层。进一步地,所述阻隔层与所述基膜之间设有平坦层,所述平坦层为丙烯酸树脂层、聚氨酯树脂层、硅氧烷树脂层、或环氧树脂层。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可绕式OLED用阻隔保护膜通过设置阻隔层和阻隔保护层,从而有效降低水蒸气的透过率,增长OLED面板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但不应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本技术可绕式OLED用阻隔保护膜实施例一的示意图;图2:本技术可绕式OLED用阻隔保护膜实施例二的示意图;图3:本技术可绕式OLED用阻隔保护膜实施例三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可绕式OLED用阻隔保护膜包括基膜1,于基膜1一面形成硬涂层2,另一面依次形成阻隔层3、阻隔保护层4、以及黏着层5;且可绕式OLED用阻隔保护膜的耐弯折卷直径小于10nm。进一步,可绕式OLED用阻隔保护膜的水蒸气透过率小于0.01g/m2·day,优选为小于0.005g/m2·day。其中,基膜1为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COP(环烯烃共聚物)膜、或PI(聚酰亚胺)膜;且基膜1厚度介于22~188um之间,更优为介于22~125um之间,最优为介于22~75um之间。硬涂层2的铅笔硬度大于1H,水蒸气透过率小于0.05g/m2.day。进一步,硬涂层2为丙烯酸树脂层、聚氨酯树脂层、硅氧烷树脂层、或环氧树脂层。阻隔层3为硅、铝、钛、锌、或锡的氧化物、氮化物、氮氧化物混合层,或是硅、铝、钛、锌、锡两种以上的氧化物、氮化物、氮氧化物的混合层;且阻隔层3厚度介于20nm~300nm之间,优选为40nm~200nm。此外,阻隔层3采用磁控溅镀法、电子束蒸度法、原子层沉积法、或化学气象沉积法形成。阻隔保护层4优选为丙烯酸树脂层、硅氧烷树脂层、聚氨酯树脂层、乙烯-乙烯醇共聚物层,或丙烯酸树脂层、硅氧烷树脂层、聚氨酯树脂层、乙烯-乙烯醇共聚物层两种以上的混合层。黏着层5为压敏胶层、PU胶层、或丙烯酸树脂层;且黏着层5的黏着力介于10~200gf/25mm之间,优选为15~100gf/25mm之间。如图2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在硬涂层2上形成低折射率层、疏水层、疏油层、或抗静电层。如图3所示,在另一实施例中,阻隔层3与基膜1之间设有平坦层6,平坦层6为丙烯酸树脂层、聚氨酯树脂层、硅氧烷树脂层、或环氧树脂层。以下通过实验验证本技术的具有阻隔效果的可绕式面板用保护膜的性能。实施例:选用厚度50um的光学级PET基膜,于基膜的一侧以丙烯酸树脂为涂料,使用微凹版辊进行涂布后,经80℃烘箱乾燥3分钟及600mJ之UV灯进行固化,得到一含有硬涂层的基膜。将含有硬涂层的基膜置于真空镀膜设备,使用硅铝合金作为材料,于镀膜时通入反应的氮气、氧气,于基膜的另一面制作一层厚度100nm的硅铝氧化物阻隔层。在阻隔层上面使用硅氧烷树脂为涂料,使用微凹版辊进行涂布后,经80℃烘箱乾燥3分钟及600mJ之UV灯进行进行固化,得到一阻隔保护层。于阻隔保护层上,以狭缝方式涂布丙烯酸树脂光学胶,经100度烘相干造3分钟后与离型膜进行贴合,并将贴合后之卷料于50℃下熟成3天,得到一含有黏着层的可绕式OLED用阻隔保护膜。使用时,将离型膜撕除,并黏贴于可绕式OLED面板上,即可对OLED面板进行水气、氧气之保护,延长使用之寿命。对制得的可绕式OLED用阻隔保护膜进行以下测试:铅笔硬度测试:将涂布好之硬涂层基膜,使用品牌为三菱的铅笔,于荷重500g的条件下,进行铅笔硬度测试,可获得该硬涂层的铅笔硬度。绕曲测试:将阻隔保护膜产品,置于卷直径为10mm之绕曲设备上,进行绕曲测试,测试后之阻隔保护膜检视其外观,确认硬涂层及阻隔层是否出现龟裂,若无裂痕则判定为合格。黏着力测试:撕除离型膜后,将黏着层贴覆于不锈钢板上,以万能试验机测试剥离角度为180度时的剥离强度。水蒸气透过率测试:使用美国mocon公司生产的水蒸气透过率测试仪,测试温度为38℃湿度为90%时,样品的水蒸气透过率。透光率、雾度测试:使用日本电色的雾度仪,同时测试产品的透光率及雾度比较例:比照实施例的方式制作阻隔保护膜,制作硬涂层及黏着层,不制作阻隔层及阻隔保护层。实施例和对比例的各项性能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绕式OLED用阻隔保护膜,其特征在于,包括:基膜,所述基膜一面设有硬涂层,另一面依次设有阻隔层、阻隔保护层、以及黏着层;所述硬涂层的铅笔硬度大于1H,水蒸气透过率小于0.05g/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绕式OLED用阻隔保护膜,其特征在于,包括:基膜,所述基膜一面设有硬涂层,另一面依次设有阻隔层、阻隔保护层、以及黏着层;所述硬涂层的铅笔硬度大于1H,水蒸气透过率小于0.05g/m2.day;所述可绕式OLED用阻隔保护膜的耐弯折卷直径小于10mm。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绕式OLED用阻隔保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硬涂层材料为丙烯酸树脂层、聚氨酯树脂层、硅氧烷树脂层、或环氧树脂层。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绕式OLED用阻隔保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基膜厚度介于22~188um之间,更优为介于22~125um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绕式OLED用阻隔保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文玮
申请(专利权)人:汕头万顺新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