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面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1913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2: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触摸面板(2),其为静电容量方式的触摸面板(2),其具备两个透明导电膜(52)或者透明导电膜(52)和盖材料(6),并具备位于所述两个透明导电膜(52)之间或者透明导电膜(52)和盖材料(6)之间的粘着剂层(11),透明导电膜(52)具有电路图案,且粘着剂层(11)由折射率为1.45~1.54、80℃中的储存弹性模量为0.02~0.10MPa、且不含有具有羧基的成分的粘着剂形成。依据该触摸面板(2),能够使透明导电膜(52)的电路图案不明显,且段差追随性优异,且不会因羧基而对透明导电膜(52)造成不良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触摸面板本专利技术是申请号为201480076820.7、申请日为2014年3月4日、专利技术名称为“粘着剂及粘着片”的分案申请。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触摸面板、以及能够使用于触摸面板等的粘着剂及粘着片。
技术介绍
近年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各种移动电子设备中,作为显示器而使用静电容量方式的触摸面板的情况逐渐增加。静电容量方式的触摸面板中存在多种构成,作为典型的一个例子,可例举出如下构成,即具备:液晶模组等显示体模组;第一薄膜传感器,经由粘着剂层层叠于显示体模组上;第二薄膜传感器,经由粘着剂层层叠于第一薄膜传感器上;及盖材料,经由粘着剂层层叠于第二薄膜传感器上。在此,于盖材料的显示体模组侧,有时框状印刷层作为段差而存在。若粘着剂层不追随该段差,则会导致粘着剂层于段差附近浮起,由此会产生光反射损失。因此,对上述粘着剂层要求段差追随性。另一方面,通常,上述薄膜传感器由基材薄膜和被图案化的锡掺杂氧化铟(ITO)构成的透明导电膜构成。在此,若与透明导电膜接触的粘着剂层的粘着剂含有羧酸(羧基),则产生透明导电膜腐蚀或者透明导电膜的电阻值变化的问题。并且,具有如上述被图案化的透明导电膜的触摸面板中,存在因看见该透明导电膜的电路图案而影响外观的所谓的图案可视化问题。当触摸面板置于高温下时,具有尤为显著地产生该问题的倾向。为了解决上述图案可视化问题,专利文献1中提出有将23℃下的储存弹性模量进行规定的粘着剂,专利文献2中提出有将120℃下的储存弹性模量及粘接力进行规定的粘着剂。并且,专利文献3中提出有一种粘着剂层,其使用含有规定量的丙烯酸类聚合物及苯乙烯类低聚物的丙烯酸类粘着剂组合物,且规定了折射率及雾度。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28629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2-238467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3-11699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然而,以专利文献1~3的粘着剂不易充分地满足图案可视化抑制性能、及段差追随性该两方面的效果。并且,于专利文献2的实施例中使用的粘着剂的丙烯酸类聚合物将丙烯酸作为构成单体,因此会对透明导电膜造成不良影响。本专利技术鉴于如上述的实际情况而完成,其目的为提供一种在静电容量方式的触摸面板中能够使透明导电膜的电路图案不明显、段差追随性优异、且不会因羧基而对透明导电膜造成不良影响的触摸面板、粘着剂及粘着片。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触摸面板,其为静电容量方式的触摸面板,其具备两个透明导电膜或者透明导电膜和盖材料,并具备位于所述两个透明导电膜之间或者所述透明导电膜和盖材料之间的粘着剂层,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导电膜具有电路图案,并且所述粘着剂层由折射率为1.45~1.54、80℃下的储存弹性模量为0.02~0.10MPa、且不含有具有羧基的成分的粘着剂形成(专利技术1)。上述专利技术(专利技术1)中,所述粘着剂优选为丙烯酸类粘着剂(专利技术2)。上述专利技术(专利技术1、2)中,所述粘着剂层的段差追随率优选为40%以上(专利技术3)。上述专利技术(专利技术1~3)中,于85℃、85%RH的环境下,放置72小时后的所述粘着剂层的段差追随率优选为10%以上(专利技术4)。上述专利技术(专利技术1~4)中,所述粘着剂层的厚度优选为10~400μm(专利技术5)。上述专利技术(专利技术1~5)中,将所述粘着剂层层叠于由厚度为100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构成的基材上而形成层叠体,将该层叠体的所述粘着剂层侧的面粘贴于钠钙玻璃的情况下,所述层叠体对所述钠钙玻璃的粘着力优选为5~50N/25mm(专利技术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粘着剂,其在静电容量方式的触摸面板中,使用于两个透明导电膜之间或者透明导电膜与盖材料之间,其中,折射率为1.45~1.54,80℃下的储存弹性模量为0.02~0.10MPa,且不含有具有羧基的成分。依据上述专利技术,通过如上述那样规定折射率及储存弹性模量,在静电容量方式的触摸面板中能够使透明导电膜的电路图案不明显,尤其,触摸面板置于80℃等高温下时也可发挥其效果。并且,通过如上述那样规定折射率及储存弹性模量,对于盖材料的印刷段差等的段差追随性也优异。另外,由于不含有具有羧基的成分,因此能够抑制透明导电膜腐蚀或者透明导电膜的电阻值发生变化。上述专利技术中,所述粘着剂优选通过将含有(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A)和交联剂(B)的粘着性组合物进行交联而构成,所述(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A)中,作为构成聚合物的单体单元,含有5~30质量%具有羟基的单体,和5~40质量%作为均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70℃以上的不具有芳香族环的硬单体,不含有具有羧基的单体。上述专利技术中,所述(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A)的重均分子量优选为20万~100万。上述专利技术中,优选所述(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A)作为构成该聚合物的单体单元即所述硬单体,含有选自由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异冰片酯及丙烯酰吗啉构成的组的至少一种。上述专利技术中,优选所述粘着剂还含有硅烷偶联剂(C)。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粘着片,其使用于静电容量方式的触摸面板中的两个透明导电膜的粘接或者透明导电膜与盖材料的粘接,其中,具备两片剥离片和以与所述两片剥离片的剥离面接触的被所述剥离片夹持的粘着剂层,所述粘着剂层由所述粘着剂(专利技术1~5)构成。上述专利技术中,所述粘着剂层的厚度优选为10~400μm。上述专利技术中,将所述粘着剂层层叠于由厚度为100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构成的基材上的层叠体的所述粘着剂层侧的面,粘贴于钠钙玻璃的情况下,所述层叠体对所述钠钙玻璃的粘着力优选为5~50N/25mm。专利技术效果依据本专利技术的触摸面板、粘着剂及粘着片的粘着剂层,在静电容量方式的触摸面板中能够使透明导电膜的电路图案不明显,尤其,触摸面板置于80℃等高温下时也可发挥其效果。并且,本专利技术的粘着剂及粘着片的粘着剂层的段差追随性也优异,并且,由于不含有具有羧基的成分,因此能够抑制透明导电膜腐蚀或者透明导电膜的电阻值发生变化。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粘着片的截面图。图2为表示触摸面板的一个构成例的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粘着剂〕本实施方式的粘着剂折射率为1.45~1.54,80℃下的储存弹性模量为0.02~0.10MPa,且不含有具有羧基的成分。该粘着剂在静电容量方式的触摸面板中使用于两个透明导电膜之间或者透明导电膜与盖材料之间。本实施方式的粘着剂的折射率及80℃下的储存弹性模量在上述范围内,由此,在静电容量方式的触摸面板中能够使透明导电膜的电路图案不明显(不易观察到),尤其,触摸面板置于80℃等高温下时也可发挥其效果。并且,本实施方式的粘着剂的折射率及80℃下的储存弹性模量在上述范围内,由此段差追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触摸面板,其为静电容量方式的触摸面板,其具备两个透明导电膜或者透明导电膜和盖材料,并具备位于所述两个透明导电膜之间或者所述透明导电膜和盖材料之间的粘着剂层,其特征在于,/n所述透明导电膜具有电路图案,并且/n所述粘着剂层由折射率为1.45~1.54、80℃下的储存弹性模量为0.02~0.10MPa、且不含有具有羧基的成分的粘着剂形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触摸面板,其为静电容量方式的触摸面板,其具备两个透明导电膜或者透明导电膜和盖材料,并具备位于所述两个透明导电膜之间或者所述透明导电膜和盖材料之间的粘着剂层,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明导电膜具有电路图案,并且
所述粘着剂层由折射率为1.45~1.54、80℃下的储存弹性模量为0.02~0.10MPa、且不含有具有羧基的成分的粘着剂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粘着剂为丙烯酸类粘着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粘着剂层的段差追随率为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荒井隆行小泽祐树高桥洋一
申请(专利权)人:琳得科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