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静电保护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08450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22: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抗静电保护膜,包括透明PET基膜,透明PET基膜的下端面上涂布抗静电涂层,透明PET基膜的上端面涂布抗静电亚克力胶粘层,抗静电亚克力胶粘层胶粘有PET分离膜,PET分离膜与抗静电亚克力胶粘层粘接的端面设涂布抗静电非硅离型层,另一端面涂布第一抗静电涂层;抗静电保护膜厚度为91~115μm,透明PET基膜厚度为50~60μm,抗静电涂层和第一抗静电涂层厚度均为2~3μm,抗静电亚克力胶粘层厚度为10~15μm,PET分离膜厚度为25~30μm,抗静电非硅离型层厚度为2~3μm。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抗静电保护膜抗静电效果好、粘贴不起雾、无残留,无卤环保。

An antistatic protective fil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静电保护膜
本技术涉及保护膜领域,尤其是一种抗静电保护膜。
技术介绍
智能手机的LCM显示模组及TP触控模组的电子线路越来越精细,无论是IC的线路还是显示屏内的线路设计都是往高精细化发展。因此在生产的过程中的对保护膜的抗静电要求越来越高,普通保护膜单纯的撕膜电压造成的IC烧伤可以达到10几甚至20几的百分比不良。因此在手机LCM/TP制程中不断需要设备、人员、生产环境抗静电,对其使用的保护膜更需要抗静电处理。因此,市场亟需一款抗静电效果好、粘贴不起雾、无残留,提高生产效率,无卤环保的抗静电保护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抗静电效果好、粘贴不起雾、无残留,提高生产效率,无卤环保的抗静电保护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取的一种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抗静电保护膜,包括透明PET基膜,所述透明PET基膜的下端面上涂布抗静电涂层,所述透明PET基膜的上端面涂布有抗静电亚克力胶粘层,所述抗静电亚克力胶粘层胶粘有PET分离膜,所述PET分离膜与所述抗静电亚克力胶粘层粘接的端面涂布抗静电非硅离型层,其背离所述抗静电亚克力胶粘层的端面涂布第一抗静电涂层;其中,所述抗静电保护膜厚度为91~115μm,所述透明PET基膜厚度为50~60μm,所述抗静电涂层和所述第一抗静电涂层厚度均为2~3μm,所述抗静电亚克力胶粘层厚度为10~15μm,所述PET分离膜厚度为25~30μm,所述抗静电非硅离型层厚度为2~3μm。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阐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透明PET基膜为聚酯薄膜。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抗静电涂层和第一抗静电涂层均为掺杂聚乙醚的聚已内酰胺树脂涂层。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抗静电亚克力胶粘层为掺杂聚噻吩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涂层。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PET分离膜为聚酯薄膜。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抗静电非硅离型层为掺杂聚噻吩和锆氧化物芳香烃的丙烯酸树脂涂层。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抗静电保护膜厚度为91μm,所述透明PET基膜厚度为50μm,所述抗静电涂层和所述第一抗静电涂层厚度均为2μm,所述抗静电亚克力胶粘层厚度为10μm,所述PET分离膜厚度为25μm,所述抗静电非硅离型层厚度为2μ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通过在透明PET基膜表面以及亚克力胶粘层、PET分离膜的离型面和非离型面均进行永久抗静电处理;亚克力胶粘层贴在在含有Si的LCM/TP玻璃屏幕上不起雾、无残留,亚克力胶粘层8-15g粘力正好适合贴覆;抗静电保护膜的四个膜层面进行抗静电处理,大大提高组装生产过程的良率,同时,本技术的抗静电保护膜使用无卤环保材料,环保安全;本技术的抗静电保护膜,有效的解决LCM/TP制程中的静电问题,大大提高LCM的良率,且无卤环保;在透明PET基膜表面以及亚克力胶粘层、PET分离膜的离型面非离型面四面都涂布永久抗静电处理,抗静电膜易于模切、易于上自动贴覆设备、永久抗静电。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层次图;图2是本技术抗静电保护膜撕掉PET分离膜后结构层次图。图中,100.透明PET基膜,200.抗静电涂层,300.抗静电亚克力胶粘层,400.PET分离膜,500.抗静电非硅离型层,600.第一抗静电涂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若干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图1是本技术抗静电保护膜的结构层次图。图示的一种抗静电保护膜是用于LCM显示模组及TP触控模组防静电保护的。参考附图1,本实施例的抗静电保护膜包括透明PET基膜100,所述透明PET基膜100的下端面上涂布抗静电涂层200,所述透明PET基膜100的上端面涂布有抗静电亚克力胶粘层300,所述抗静电亚克力胶粘层300胶粘有PET分离膜400,所述PET分离膜400与所述抗静电亚克力胶粘层300粘接的端面涂布抗静电非硅离型层500,其背离所述抗静电亚克力胶粘层300的端面涂布第一抗静电涂层600;其中,所述抗静电保护膜厚度为91~115μm,所述透明PET基膜100厚度为50~60μm,所述抗静电涂层200和所述第一抗静电涂层600厚度均为2~3μm,所述抗静电亚克力胶粘层300厚度为10~15μm,所述PET分离膜400厚度为25~30μm,所述抗静电非硅离型层500厚度为2~3μm。实际使用抗静电保护膜时,自所述抗静电非硅离型层500处将PET分离膜400与透明PET基膜100分离,抗静电亚克力胶粘层300留存在透明PET基膜100上,通过抗静电亚克力胶粘层300将抗静电保护膜层部分(透明PET基膜100和抗静电涂层200)粘贴在LCM/TP上(参考附图2)。而在使用前,通过在透明PET基膜100背胶(抗静电亚克力胶粘层300)的端面贴覆双面分别涂覆抗静电的非硅离型层500和第一抗静电涂层600的PET分离膜400进行抗静电防护,使得自生产完成后到使用前全程进行抗静电防护。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透明PET基膜100为聚酯薄膜。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抗静电涂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静电保护膜,其特征在于,包括透明PET基膜,所述透明PET基膜的下端面上涂布抗静电涂层,所述透明PET基膜的上端面涂布有抗静电亚克力胶粘层,所述抗静电亚克力胶粘层胶粘有PET分离膜,所述PET分离膜与所述抗静电亚克力胶粘层粘接的端面涂布抗静电非硅离型层,其背离所述抗静电亚克力胶粘层的端面涂布第一抗静电涂层;其中,所述抗静电保护膜厚度为91~115μm,所述透明PET基膜厚度为50~60μm,所述抗静电涂层和所述第一抗静电涂层厚度均为2~3μm,所述抗静电亚克力胶粘层厚度为10~15μm,所述PET分离膜厚度为25~30μm,所述抗静电非硅离型层厚度为2~3μm。/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静电保护膜,其特征在于,包括透明PET基膜,所述透明PET基膜的下端面上涂布抗静电涂层,所述透明PET基膜的上端面涂布有抗静电亚克力胶粘层,所述抗静电亚克力胶粘层胶粘有PET分离膜,所述PET分离膜与所述抗静电亚克力胶粘层粘接的端面涂布抗静电非硅离型层,其背离所述抗静电亚克力胶粘层的端面涂布第一抗静电涂层;其中,所述抗静电保护膜厚度为91~115μm,所述透明PET基膜厚度为50~60μm,所述抗静电涂层和所述第一抗静电涂层厚度均为2~3μm,所述抗静电亚克力胶粘层厚度为10~15μm,所述PET分离膜厚度为25~30μm,所述抗静电非硅离型层厚度为2~3μ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静电保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PET基膜为聚酯薄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静电保护膜,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浩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综研航天涂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