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脚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426 阅读:2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脚椅,包括一对可收合的侧架、一设置于所述两侧架间的椅座,及一设置于其中一侧架的锁定机构,每一侧架包括一第一脚杆与一第二脚杆以及设置于第一脚杆与第二脚杆间的枢接机构,通过所述枢接机构,所述两侧架可枢转于一展开位置与一收合位置间。每一枢接机构包括分别连接于所述两脚杆顶端并且相枢接的一第一耦合座与一第二耦合座。所述锁定机构包括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耦合座的一第一定位部与一第二定位部、可弹性凸出地设置于与所述第二耦合座连接的脚杆顶端而可分别与所述两定位部接合的一卡掣件,及一连结所述卡掣件的致动件。所述致动件可连动所述致动件移离所述第一定位部及第二定位部。(*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高脚椅,'持别是指一种可供展开及收折的高脚椅。技术背景折合式儿童用高脚椅有许多不同的设计,例如美国专禾IJUS05,104,180号、 US06,347,830、 US06,126,236,以及英国专利案GB2,403,768A中揭露者为数禾中不同 可收折的高脚椅态样。其中,图1为美国专利案第6,347,830号的一种习知的高脚傲侧视图,所述高 脚,包括一对侧架91 (图1中仅显示其中一侦啲侧架91)以及设置于两侧架91间的 一椅座92,每一侧架91包括一前脚ff911及一后脚彬12,椅座92两侧分别连接固定 在两侧架91的前脚彬l 1 ,前脚ff91 ].与后脚ff912顶端通过一耦合座93相枢接,借此, 高脚傲处于一被使用的展开状态时,前脚枘11与后脚彬12相对枢转远离且夹一角 度,而当高脚斷不被使用时,后脚ff912则可相对于前脚彬ll往前枢转相邻近靠拢 而处于一收合状态,以节省放置空间。所述习知的高脚傲在其中一耦合座93内还设置有一压钮93 l及一位于压钮931 下方的复位弹簧(图未示),且所述的耦合座93顶缘处前后相间隔地设置一第一开 孔932及一第二开孔933,当高脚称)处于展开状态时,压钮931顶端从耦合座93的第 一开口932凸伸出,借此使侧架91被定位于展开状态的位置,通过压掣压钮931使其 没入耦合座93时即解除定位,此时再将后脚ff912相对于前脚ff91 l往前枢转靠拢而 处于收合状态,而压钮931由于受到复位弹簧的回复弹力,由第二开孔933凸伸出耦 合座93 (如图l所示),借此使侧架91被定位于收合状态的位置。此种高脚撒耦合座93顶缘上设有开孔932、 933而易于积存污垢如食物碎屑, 另外,也由于压钮931是设置在耦合座31上方,所以容易因误压压钮931而解除前、 后脚ff911、 912间的锁定,增加高脚1f9意外收合的机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脚椅,所述高脚椅在被展开及收合时,可被锁定于展开及收合时的状态,且较不易因误触而意外收合。本技术高脚椅包括一对可收合的侧架以及一设置于所述两侧架间的椅座, 每一侧架包括一第一脚杆、 一第二脚杆以及设置于第一脚杆与第二脚杆间的枢接机 构,通过所述枢接机构,所述两侧架可枢转于一展开位置与一收合位置间,于展开 位置时,所述侧架的第一脚杆与第二脚杆相枢转远离,于收合状态时,所述两侧架 的第一脚杆与第二脚杆相枢转邻近。每一枢接机构包括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脚杆与第二脚杆顶端并且相枢接的一 第一耦合座与一第二耦合座。所述高脚椅还包括一设置于所述其中一侧架的锁定机构,所述锁定机构包括间 隔设置于所述第一耦合座的一第一定位部与一第二定位部、可弹性凸出地设置于所 述第二脚杆顶端,而可分别与所述二定位部接合的一卡掣件,及一连结所述卡掣件 的致动件。通过戶脱卡掣件与所述第一定位部接合,所述侧架定位于所述展开状态, 通过所述卡掣件与所述第二定位部接合,所述侧架定位于所述收合状态,通过所述 致动件可连动所述致动件移离所述第一定位部及第二定位部。本技术高脚椅包括一对可收合的侧架以及一设置于所述两侧架间的椅座, 每一侧架包括一第一肚卩杆、 一第二脚杆以及设置于第一脚杆与第二脚杆间的枢接机 构,通过所述枢接机构,所述两侧架可枢转于一展开位置与一收合位置间,于展开 位置时,所述侧架的第一脚杆与第二脚杆相枢转远离,于收合状态时,所述两侧架 的第一脚杆与第二脚杆相枢转邻近。每一枢接机构包括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脚杆与第二脚杆顶端并且相枢接的一 第一耦合座与一第二耦合座。所述高脚椅还包括一设置于所述其中一侧架的锁定机构,所述锁定机构包括间 隔设置于所述第一耦合座的一第一定位部、可弹性凸出地设置于所述第二脚杆顶端 而可与所述第一定位部接合的一卡掣件,及一连结所述卡掣件的致动件。通过所述 卡掣件与所述第一定位部接合,所述侧架定位于所述展开状态,通过所述致动件可连动所述致动件移离所述第一定位部,使所述侧架可由所述展开状态移至所述收合 状态。所述锁定机构还包括一设置于所述第一耦合座并与所述第一定位部相间隔的 第二定位部,所述侧架移至所述收合状态时,通过所述卡掣件与所述第二定位部接 合,所述侧架定位于所述收合状态。依据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所述第一定位部与第二定位部分别由一凹槽所 界定。依据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所述第一耦合座包括一套设于所述第一脚杆顶 端的第一管部,以及一连接于所述第一管部顶端的第一枢接片,所述第一枢接片外 缘间隔形成界定所述第一定位部与第二定位部的二凹槽。所述第二耦合座包括一套 设于所述第二脚杆顶端的第二管部,以及二连接于所述第二管部顶端的第二枢接片, 所述第一枢接片枢接于所述两第二枢接片间。依据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所述卡掣件还包括一容置于所述第二脚杆内的 卡掣本体,以及一由所述卡掣本体底端往下延伸的定位杆,所述卡掣凸块由所述卡 掣本体顶端凸出形成。依据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所述锁定机构还包括一连接所述定位杆与所述 致动件的第一连接销,借此所,动件与所述卡掣件连结。所述锁定机构还包括一 穿过所述贯穿导槽而并且两端固定于所述第二脚杆的第二连接销。本技术高脚椅的有益功效在于,通过所述卡掣件以及第一、第二定位部的 设置,高脚椅处于展开状态或收合状态时,可借由所述卡掣件分别与第一、第二定 位部的接合,使得侧架被锁定于展开状态及收合状态的位置,且由于所述致动件是 设置于脚杆外,故可避免因误触致动件而导致高脚椅意外收合。附图说明图1是美国专利前案US6,347,830中所揭露的一种习知高脚椅的侧视图; 图2是依据本技术高脚椅一较佳实施例展开状态下的侧视亂 图3是依据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高脚椅在展开状态下的局部构造剖视图; 图4是依据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高脚椅枢接机构的元件分解图; 图5是依据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高脚椅在收合状态下的侧视图; 图6是依据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高脚椅在展开状态下解除锁定机构锁定的 剖视图;图7是依据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高脚椅处于展开状态转为收合状态中途的 剖视图;以及图8是依据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高脚椅处于收合状态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一个较佳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高脚椅进行详细说明。参阅图2、图3,本技术高脚椅包括一对侧架l (图标中只显示一顶啲一侧 架l)、 一设置于所述两侧架1间以俘邀幼儿乘坐于内的椅座2,以及一锁定机构3 (参 阅图3)。每一侧架1包括一第一脚杆12、一第二脚杆13及一设于第一脚杆12与第二脚杆13 顶端间的枢接机构ll,在图2的方向中,第一脚杆12为高脚椅的前脚杆,第一脚杆 13为高脚椅的后脚杆,椅座2是位于两侧架1间而其两侧分别固定于两第一脚杆12邻 近顶端处。参阅图3 、图4 ,每一侧架1的枢接机构11包括相枢接的第一耦合座14与第二耦 合座15,第一耦合座14包括一用以套接固定于第一脚杆12顶端的第一管部141及一延 伸于第一管部141顶端的第一枢接片142。第二耦合座15包括一用以套接固定于第二 脚杆13顶端的第二管部151以及二连接于第二管部151顶端而供第一枢接片142枢接 于其间的第二枢接片15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脚椅,包括一对可收合的侧架以及一设置于所述二侧架间的椅座,每一侧架包括一第一脚杆、一第二脚杆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脚杆与第二脚杆间的枢接机构,通过所述枢接机构,所述侧架可于一展开位置与一收合位置间移动,于所述展开位置时,所述侧架的第一脚杆与第二脚杆相枢转远离;于所述收合状态时,所述侧架的第一脚杆与第二脚杆相枢转邻近,其特征在于:    每一枢接机构包括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脚杆与第二脚杆顶端并且相枢接的一第一耦合座与一第二耦合座;    所述高脚椅还包括一设置于所述其中一侧架的锁定机构,所述锁定机构包括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耦合座的一第一定位部与一第二定位部、可弹性凸出地设置于所述第二脚杆顶端,而可分别与所述第一定位部与第二定位部接合的一卡掣件,及一连结所述卡掣件的致动件;以及    通过所述卡掣件与所述第一定位部接合,所述侧架定位于所述展开状态,通过所述卡掣件与所述第二定位部接合,所述侧架定位于所述收合状态,通过所述致动件可连动所述致动件移离所述第一定位部及第二定位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舜民金俊绪
申请(专利权)人:明门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