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14220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5: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上料装置,包括上料机架,依次设置于所述上料机架上的第一托盘上/下料机构、托盘平移机构和第二托盘上/下料机构,设置于所述托盘平移机构上方的料盘分料机构和产品搬运机构,以及设置于所述托盘平移机构上方的工业CCD相机。所述第一托盘上/下料机构上放置有多层产品顶升上料,进入所述托盘平移机构中,产品包括载盘和设置于载盘上的LCD,所述工业CCD相机对产品拍照识别位置后,所述产品搬运机构将LCD吸附并旋转调整位置后,再送至下一道工序,然后所述料盘分料机构将空料盘夹持搬运至所述第二托盘上/下料机构码垛下料,即实现了产品的自动化上料及收载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上料装置
本技术涉及LCD生产
,尤其涉及一种上料装置。
技术介绍
在电子显示屏(LCD)生产过程中,在对LCD进行部分加工,如擦角、撕膜等操作之前,需要先将LCD上料,通过人工上料的方式,工序复杂,浪费人力,成本较高,且操作过程中,可能造成产品损伤,影响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以自动化上料的上料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上料装置,包括上料机架,依次设置于所述上料机架上的第一托盘上/下料机构、托盘平移机构和第二托盘上/下料机构,设置于所述托盘平移机构上方的料盘分料机构和产品搬运机构,以及设置于所述托盘平移机构上方的工业CCD相机。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托盘上/下料机构包括竖直设置的直线导轨、与所述直线导轨滑动配合的第一升降支架、设置于所述第一升降支架上的第一Z轴滑轨、与所述第一Z轴滑轨滑动配合的第一升降板、驱动所述第一升降板沿所述第一Z轴滑轨移动的第一X轴气缸、与所述第一升降支架传动配合的升降滚珠丝杠以及驱动所述升降滚珠丝杠转动的升降电机;所述第一升降板的中部设置有通孔,所述第一升降板的三个侧边分别设置有定位挡块。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托盘上/下料机构的结构与所述第一托盘上/下料机构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托盘上/下料机构和所述第二托盘上/下料机构对称设置。更进一步地,所述托盘平移机构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二Z轴导轨、与所述第二Z轴导轨滑动配合的承载板以及驱动所述承载板沿所述第二Z轴导轨滑动的第二电机。更进一步地,所述料盘分料机构包括分料机架、设置于所述分料机架上的第一升降气缸、设置于所述第一升降气缸输出端的第二升降支架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升降支架底部的多个第一吸嘴。更进一步地,所述产品搬运机构包括第一X轴电缸、与所述第一X轴电缸滑动配合的第一Y轴电缸、设置于所述第一Y轴电缸输出端的第一安装架、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架上的旋转电机、设置于所述旋转电机输出端的吸附板以及设置于所述吸附板上的多个第二吸嘴。本技术的上料装置,所述上料装置用于将LCD上料,具体的,所述第一托盘上/下料机构上放置有多层产品顶升上料,进入所述托盘平移机构中,产品包括载盘和设置于载盘上的LCD,所述工业CCD相机对产品拍照识别位置后,所述产品搬运机构将LCD吸附并旋转调整位置后,再送至下一道工序,然后所述料盘分料机构将空料盘夹持搬运至所述第二托盘上/下料机构码垛下料,即实现了产品的自动化上料及收载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上料装置的上料装置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上料装置的第一托盘上/下料机构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上料装置的托盘平移机构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上料装置的料盘分料机构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上料装置的产品搬运机构的示意图;图中标记为:上料机架10,第一托盘上/下料机构11,直线导轨110,第一升降支架111,第一Z轴滑轨112,第一升降板113,定位挡块114,升降滚珠丝杠115,升降电机116,通孔117,托盘平移机构12,第二Z轴导轨120,承载板121,第二电机122,第二托盘上/下料机构13,料盘分料机构14,分料机架140,第一升降气缸141,第二升降支架142,第一吸嘴143,产品搬运机构15,第一X轴电缸150,第一Y轴电缸151,第一安装架152,旋转电机153,吸附板154,第二吸嘴155,工业CCD相机16。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以下结合图1至图5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解释和说明:本技术提供一种上料装置,包括上料机架10,依次设置于所述上料机架10上的第一托盘上/下料机构11、托盘平移机构12和第二托盘上/下料机构13,设置于所述托盘平移机构12上方的料盘分料机构14和产品搬运机构15,以及设置于所述托盘平移机构12上方的工业CCD相机16。所述上料装置用于将LCD上料,具体的,所述第一托盘上/下料机构11上放置有多层产品顶升上料,进入所述托盘平移机构12中,产品包括载盘和设置于载盘上的LCD,所述工业CCD相机16对产品拍照识别位置后,所述产品搬运机构15将LCD吸附并旋转调整位置后,再送至下一道工序,然后所述料盘分料机构14将空料盘夹持搬运至所述第二托盘上/下料机构13码垛下料,即实现了产品的自动化上料及收载盘。所述第一托盘上/下料机构11包括竖直设置的直线导轨110、与所述直线导轨110滑动配合的第一升降支架111、设置于所述第一升降支架111上的第一Z轴滑轨112、与所述第一Z轴滑轨112滑动配合的第一升降板113、驱动所述第一升降板113沿所述第一Z轴滑轨112移动的第一X轴气缸(未图示)、与所述第一升降支架111传动配合的升降滚珠丝杠115以及驱动所述升降滚珠丝杠115转动的升降电机116;所述第一升降板113的中部设置有通孔117,所述第一升降板13的三个侧边分别设置有定位挡块114。产品层叠在所述第一升降板113上,并由所述定位挡块114阻挡定位,所述升降电机116驱动所述升降滚珠丝杠115转动,带动所述第一升降支架111和所述第一升降板113沿所述直线导轨110滑动,从而实现产品的上升及下降,实现产品的上料;然后所述第一X轴气缸驱动所述第一升降板113沿所述第一Z轴滑轨112移动,将产品传输至所述托盘平移机构12上;每取走一个产品,所述升降电机116驱动所述第一升降支架111和所述第一升降板113上升一个产品的高度。所述第二托盘上/下料机构13的结构与所述第一托盘上/下料机构11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托盘上/下料机构11和所述第二托盘上/下料机构13对称设置。所述第二托盘上/下料机构13用于回收取走LCD的空载盘,并对空载盘进行码垛堆叠。所述托盘平移机构12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二Z轴导轨120、与所述第二Z轴导轨120滑动配合的承载板121以及驱动所述承载板121沿所述第二Z轴导轨120滑动的第二电机122。所述料盘分料机构14包括分料机架140、设置于所述分料机架140上的第一升降气缸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料机架,依次设置于所述上料机架上的第一托盘上/下料机构、托盘平移机构和第二托盘上/下料机构,设置于所述托盘平移机构上方的料盘分料机构和产品搬运机构,以及设置于所述托盘平移机构上方的工业CCD相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料机架,依次设置于所述上料机架上的第一托盘上/下料机构、托盘平移机构和第二托盘上/下料机构,设置于所述托盘平移机构上方的料盘分料机构和产品搬运机构,以及设置于所述托盘平移机构上方的工业CCD相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托盘上/下料机构包括竖直设置的直线导轨、与所述直线导轨滑动配合的第一升降支架、设置于所述第一升降支架上的第一Z轴滑轨、与所述第一Z轴滑轨滑动配合的第一升降板、驱动所述第一升降板沿所述第一Z轴滑轨移动的第一X轴气缸、与所述第一升降支架传动配合的升降滚珠丝杠以及驱动所述升降滚珠丝杠转动的升降电机;所述第一升降板的中部设置有通孔,所述第一升降板的三个侧边分别设置有定位挡块。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托盘上/下料机构的结构与所述第一托盘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棉胜赵东海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贝爱特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