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生命探测与保障功能的地震搜救用软体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3727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4: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生命探测与保障功能的地震搜救用软体机器人,涉及地震搜救软体机器人技术领域,具体为壳体、支撑块和进气阀,所述壳体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软体脚,该具有生命探测与保障功能的地震搜救用软体机器人,通过双层气囊与弹簧之间连接关系的设置,使得弹簧可通过双层气囊的收缩对其进行拉扯,从而对密封脂块进行移动,从而为支撑块与其他物体之间连接工作的进行提供了方便,从而使得该软体机器人可根据物体形状以及路面平顺与否,对双层气囊的收缩以及膨胀程度进行调节,从而使得支撑块通过折痕对其与接触物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行调整,进而使得该软体机器人可在平顺不同的路面进行快速的移动,进而提高了其的灵活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生命探测与保障功能的地震搜救用软体机器人
本专利技术涉及地震搜救软体机器人
,具体为一种具有生命探测与保障功能的地震搜救用软体机器人。
技术介绍
软体机器人是一种新型柔韧机器人,可以仅用空气来驱动,科学家最新研究的软体机器人是采用纸质和硅橡胶制成,能够弯曲、扭转和抓起自身重量100多倍的物体,随着科学技术不断的发展,软体机器人被广泛的应用于不同类型的危险场所,代替人们完成一些不能完成的工作,从而对地震搜救用的软体机器人进行创新与设计,对该机器人行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CN108313151A中公开的一种可转弯的软体爬行机器人,该虽然具有前进、后退、左转与右转等多个功能,能相对方便快速地达到指定位置,从而适用于更多实际的场景,但是该软体机器人不能在地震搜救光线较暗的区域进行多方位的摄影探测,且由于其不能根据行驶路面的平顺与否对蠕动部件与接触面之间接触面积进行调控,并且不能对该软体机器人本体与接触面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行降低,从而导致其在移动的过程中,由于其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大,对该软体机器人本体造成较为严重的磨损,从而对其的使用寿命造成了影响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生命探测与保障功能的地震搜救用软体机器人,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该软体机器人不能在地震搜救光线较暗的区域进行多方位的摄影探测,且由于其不能根据行驶路面的平顺与否对蠕动部件与接触面之间接触面积进行调控,并且不能对该软体机器人本体与接触面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行降低,从而导致其在移动的过程中,由于其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大,对该软体机器人本体造成较为严重的磨损,从而对其的使用寿命造成了影响的问题。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具有生命探测与保障功能的地震搜救用软体机器人,包括壳体、支撑块和进气阀,所述壳体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软体脚,所述支撑块设置于软体脚的底端表面,所述壳体的内部左侧安装有抽气泵,且抽气泵的左侧连接有束软管,所述进气阀设置于束软管的底端表面,且束软管的顶端表面连接有抽气阀。可选的,所述软体脚之间等距均匀的分布于壳体的左右两侧,且支撑块通过冲压与软体脚之间成一体化结构,并且密封气囊的外壁表面与限位层的外壁表面之间紧密贴合。可选的,所述抽气泵的右侧设置有电机,且电机的左端表面连接有减速器,且减速器的左端表面连接有联动器,所述联动器的左端表面连接有齿轮,且齿轮的顶端表面连接有旋转轴,所述齿轮与联动器之间为转动连接,所述壳体的顶端表面固定有遮板。可选的,所述软体脚的内部设置有密封气囊,且密封气囊的外壁表面设置有限位层,所述壳体的正上方设置有旋转板,且旋转板的内部安装有探头,所述旋转板与旋转轴之间为转动连接,所述探头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照明灯,所述旋转板的顶端安装有防护气囊。可选的,所述旋转板通过旋转轴与壳体之间构成旋转结构,且探头之间的圆心与旋转板的圆心在同一条直线上,并且照明灯之间关于探头的竖直中心线对称。可选的,所述防护气囊的直径大于旋转板的直径,且防护气囊设置为弧状结构,并且探头设置于旋转板的凹面处。可选的,所述支撑块的内部设置有双层气囊,且双层气囊的内部设置有限位棒,所述支撑块的底端外壁表面设置有折痕,且支撑块的底端内部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内部固定有密封脂块,且密封脂块的上下两端均固定有弹簧,所述弹簧与双层气囊之间设置有连接线,且连接线的上下两端外壁表面均固定有卡块。可选的,所述双层气囊通过连接线与弹簧相连接,且双层气囊的尺寸与支撑块内壁表面的尺寸相吻合。可选的,所述密封脂块的外壁表面与通孔的内壁表面之间紧密贴合,且密封脂块通过弹簧与通孔之间构成滑动结构,并且通孔两端的直径大于中部的直径。可选的,所述旋转板的顶端内部固定有电路板,且电路板的上下两端表面均设置有橡胶块,所述壳体的底端内部设置有轴杆,且轴杆的外壁表面连接有滚轮。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生命探测与保障功能的地震搜救用软体机器人,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具有生命探测与保障功能的地震搜救用软体机器人,通过软体脚个数的设置使得其可对该软体机器人的平衡进行维持,并通过软体脚的快速蠕动使得其进行移动,通过滚轮的滚动可降低该软体机器人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从而避免了由于其与地面之间直接进行接触,对其之间的接触面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磨损,从而对该机器人的使用寿命造成了影响,且通过其的滚动,可为软体脚蠕动前进工作的进行辅助,故通过其与滚轮之间相互的配合,可使得该软体机器人更加的平缓以及快速进行移动,进而提高了机器人的灵活性能软体脚个数的设置使得其可对该软体机器人的平衡进行维持,并通过软体脚的快速蠕动使得其进行移动,通过滚轮的滚动可降低该软体机器人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从而避免了由于其与地面之间直接进行接触,对其之间的接触面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磨损,从而对该机器人的使用寿命造成了影响,且通过其的滚动,可为软体脚蠕动前进工作的进行辅助,故通过其与滚轮之间相互的配合,可使得该软体机器人更加的平缓以及快速进行移动,进而提高了机器人的灵活性能。2.该具有生命探测与保障功能的地震搜救用软体机器人,通过探头可对坍塌缝隙的内部进行摄影,并且通过照明灯可对光线较暗的区域进行关照,进而通过远程控制可对坍塌区域内部进行检测,且通过旋转板与壳体之间构成的旋转结构,使得该软软机器人可多角度的对坍塌区域监测,并且通过相关的生命探测仪器对该区域周围进行探测,通过其之间相互的配合,可为地震营救工作的进行提供了方便,进而提高了该软体机器人的使用性能。3.该具有生命探测与保障功能的地震搜救用软体机器人,通过防护气囊与旋转板之间直径的设置,使得其可全方位的对旋转板进行防护,从而避免了由于该软体机器人在坍塌内部进行移动,由于其与形态较尖锐的物体之间进行接触,导致该物体对软体机器人的外壁造成划痕,从而对该软体机器人的完整性造成影响,从而对其正常的使用造成了影响,且防护气囊弧状状结构的设置,可降低了该软体机器人与其他物体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降低了由于其与其他物体之间进行长时间的接触,对其的外壁表面造成较为严重的磨损,且可根据缝隙尺寸的大小,对防护气囊的体积进行改变,从而使得该软体机器人在坍塌区域内部移动更加的灵活,从而提高了该软体机器人的工作效率。4.该具有生命探测与保障功能的地震搜救用软体机器人,通过双层气囊与弹簧之间连接关系的设置,使得弹簧可通过双层气囊的收缩对其进行拉扯,从而对密封脂块进行移动,从而为支撑块与其他物体之间连接工作的进行提供了方便,从而使得该软体机器人可根据物体形状以及路面平顺与否,对双层气囊的收缩以及膨胀程度进行调节,从而使得支撑块通过折痕对其与接触物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行调整,进而使得该软体机器人可在平顺不同的路面进行快速的移动,进而提高了其的灵活性能。5.该具有生命探测与保障功能的地震搜救用软体机器人,通过通孔两端直径的设置,可对其与密封脂块之间的紧密程度进行调节,从而通过通孔的直径和其密封脂块之间紧密程度的设置,可对支撑块对物体之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生命探测与保障功能的地震搜救用软体机器人,包括壳体(1)、支撑块(3)和进气阀(6),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软体脚(2),所述支撑块(3)设置于软体脚(2)的底端表面,所述壳体(1)的内部左侧安装有抽气泵(4),且抽气泵(4)的左侧连接有束软管(5),所述进气阀(6)设置于束软管(5)的底端表面,且束软管(5)的顶端表面连接有抽气阀(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生命探测与保障功能的地震搜救用软体机器人,包括壳体(1)、支撑块(3)和进气阀(6),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软体脚(2),所述支撑块(3)设置于软体脚(2)的底端表面,所述壳体(1)的内部左侧安装有抽气泵(4),且抽气泵(4)的左侧连接有束软管(5),所述进气阀(6)设置于束软管(5)的底端表面,且束软管(5)的顶端表面连接有抽气阀(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生命探测与保障功能的地震搜救用软体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软体脚(2)之间等距均匀的分布于壳体(1)的左右两侧,且支撑块(3)通过冲压与软体脚(2)之间成一体化结构,并且密封气囊(14)的外壁表面与限位层(15)的外壁表面之间紧密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生命探测与保障功能的地震搜救用软体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气泵(4)的右侧设置有电机(8),且电机(8)的左端表面连接有减速器(9),且减速器(9)的左端表面连接有联动器(10),所述联动器(10)的左端表面连接有齿轮(11),且齿轮(11)的顶端表面连接有旋转轴(12),所述齿轮(11)与联动器(10)之间为转动连接,所述壳体(1)的顶端表面固定有遮板(1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生命探测与保障功能的地震搜救用软体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软体脚(2)的内部设置有密封气囊(14),且密封气囊(14)的外壁表面设置有限位层(15),所述壳体(1)的正上方设置有旋转板(16),且旋转板(16)的内部安装有探头(17),所述旋转板(16)与旋转轴(12)之间为转动连接,所述探头(17)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照明灯(18),所述旋转板(16)的顶端安装有防护气囊(19)。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具有生命探测与保障功能的地震搜救用软体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板(16)通过旋转轴(12)与壳体(1)之间构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朝阳石宏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理工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