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壁直筒壳体内腔机加工用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3630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4: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薄壁直筒壳体内腔机加工用工装,解决了在薄壁直筒加工内腔时无法控制壳体的整体变形以及壁厚的加工精度的问题。在锥形壳体外胎(1)的底端口上设置有环形底托(3),薄壁直筒(4)设置在锥形壳体外胎中,薄壁直筒(4)的底端环箍(5)放置在锥形壳体外胎的环形底托(3)上;在锥形壳体外胎底部的内腔上沿水平方向设置有环形限位台阶(2),在环形限位台阶正上方的锥形壳体外胎内腔与薄壁直筒(4)的外侧面之间形成有环状楔形间隙,在环状楔形间隙中设置有弧状楔形块(9);在方形通孔(6)中设置有底端拉接块(7),底端固定螺丝(8)穿过环形底托(3)后与底端拉接块螺接。提高了壳体的抗变形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薄壁直筒壳体内腔机加工用工装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工装,特别涉及一种在对薄壁直筒壳体的内腔进行车削加工时所使用的工装。
技术介绍
在对薄壁锥形壳体的内腔进行机加工时,通常是采用内腔与锥形壳体外形母线角度一样的外胎,加工时将壳体装入外胎中,用拉杆拉紧,在拉紧力的作用下,锥形壳体外壳与外胎内腔紧紧贴合,起到有效提高被加工工件刚性的作用。薄壁直筒类壳体与薄壁锥形壳体的最大区别在于:薄壁直筒类壳体的外形为圆柱形,正是由于此特性,原有的对薄壁锥形壳体的内腔加工用工装不能在此类工件上使用。如果沿用原有薄壁锥形壳体的设计思路,将工装内腔设计成与直筒壳体外形一样的圆柱形状,若将工装与加工零件的配合面设计成过盈配合,则存在加工件无法装入到工装外胎中的现象,若设计成间隙配合,存在加工件壳体与外胎内侧面无法贴合紧密的缺陷,外胎工装不能起到很好的辅助支撑作用,无法控制加工壳体的整体变形以及壁厚的加工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薄壁直筒壳体内腔机加工用工装,解决了现有技术在薄壁直筒加工内腔时无法控制壳体的整体变形以及壁厚的加工精度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以上技术问题的:一种薄壁直筒壳体内腔机加工用工装,包括锥形壳体外胎和被加工的薄壁直筒,在薄壁直筒的底端设置有底端环箍,在底端环箍上间隔地设置有方形通孔,在锥形壳体外胎的底端口上设置有环形底托,薄壁直筒设置在锥形壳体外胎中,薄壁直筒的底端环箍放置在锥形壳体外胎的环形底托上;在锥形壳体外胎底部的内腔上沿水平方向设置有环形限位台阶,在环形限位台阶正上方的锥形壳体外胎内腔与薄壁直筒的外侧面之间形成有环状楔形间隙,在环状楔形间隙中设置有弧状楔形块;在方形通孔中设置有底端拉接块,底端固定螺丝穿过环形底托后与底端拉接块螺接在一起。在弧状楔形块的顶面与锥形壳体外胎的上顶面之间设置有顶端环形压板,在顶端环形压板与锥形壳体外胎的上顶面之间设置有顶端固定螺丝;在锥形壳体外胎内腔与薄壁直筒的外侧面之间形成的环状楔形间隙中设置有十块弧状楔形块,这十块弧状楔形块拼接组成一个完整的圆锥形壳体。本专利技术在弧状楔形块的作用下,薄壁直筒的外侧壁间接地与外胎贴合紧凑,提高了薄壁壳体的刚性,同时提高了壳体的抗变形能力,进而保证了机加过程中壳体的壁厚加工精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锥形壳体外胎1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被加工的薄壁直筒4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弧状楔形块9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一种薄壁直筒壳体内腔机加工用工装,包括锥形壳体外胎1和被加工的薄壁直筒4,在薄壁直筒4的底端设置有底端环箍5,在底端环箍5上间隔地设置有方形通孔6,在锥形壳体外胎1的底端口上设置有环形底托3,薄壁直筒4设置在锥形壳体外胎1中,薄壁直筒4的底端环箍5放置在锥形壳体外胎1的环形底托3上;在锥形壳体外胎1底部的内腔上沿水平方向设置有环形限位台阶2,在环形限位台阶2正上方的锥形壳体外胎1内腔与薄壁直筒4的外侧面之间形成有环状楔形间隙,在环状楔形间隙中设置有弧状楔形块9;在方形通孔6中设置有底端拉接块7,底端固定螺丝8穿过环形底托3后与底端拉接块7螺接在一起,使被加工工件的底端与锥形壳体外胎1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在弧状楔形块9的顶面与锥形壳体外胎1的上顶面之间设置有顶端环形压板10,在顶端环形压板10与锥形壳体外胎1的上顶面之间设置有顶端固定螺丝11,使被加工工件的顶端与锥形壳体外胎1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在锥形壳体外胎1内腔与薄壁直筒4的外侧面之间形成的环状楔形间隙中设置有十块弧状楔形块9,这十块弧状楔形块9拼接组成一个完整的圆锥形壳体,使薄壁直筒4的内腔处于刚性支撑之下。将薄壁直筒4装入锥形壳体外胎1中,使两者的轴线重合,保证壳体不出现偏移现象,然后,将底端拉接块7放入方形通孔6内,然后用底端固定螺丝8将底端拉接块7与环形底托3连接在一起,保证薄壁直筒4能够与锥形壳体外胎1紧紧连接在一起,不出现左右移动现象,再将弧状楔形块9装入锥形壳体外胎1内腔与薄壁直筒4的外侧面之间形成的环状楔形间隙中,弧状楔形块9总共十块,均匀的转入,最后将顶端环形压板10放置在弧状楔形块9的顶面与锥形壳体外胎1的上顶面之间,用顶端固定螺丝11、平垫圈和弹簧垫圈连接在一起,均匀的施加压力,在顶端固定螺丝11拧紧力的作用下,顶端环形压板10不断的压下弧状楔形块9,保证其均匀的与薄壁直筒4及锥形壳体外胎1贴合紧凑,避免出现局部贴合不紧的情况;弧状楔形块9设计成弧形,同时带有一定楔形角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薄壁直筒壳体内腔机加工用工装,包括锥形壳体外胎(1)和被加工的薄壁直筒(4),在薄壁直筒(4)的底端设置有底端环箍(5),在底端环箍(5)上间隔地设置有方形通孔(6),其特征在于,在锥形壳体外胎(1)的底端口上设置有环形底托(3),薄壁直筒(4)设置在锥形壳体外胎(1)中,薄壁直筒(4)的底端环箍(5)放置在锥形壳体外胎(1)的环形底托(3)上;在锥形壳体外胎(1)底部的内腔上沿水平方向设置有环形限位台阶(2),在环形限位台阶(2)正上方的锥形壳体外胎(1)内腔与薄壁直筒(4)的外侧面之间形成有环状楔形间隙,在环状楔形间隙中设置有弧状楔形块(9);在方形通孔(6)中设置有底端拉接块(7),底端固定螺丝(8)穿过环形底托(3)后与底端拉接块(7)螺接在一起。/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薄壁直筒壳体内腔机加工用工装,包括锥形壳体外胎(1)和被加工的薄壁直筒(4),在薄壁直筒(4)的底端设置有底端环箍(5),在底端环箍(5)上间隔地设置有方形通孔(6),其特征在于,在锥形壳体外胎(1)的底端口上设置有环形底托(3),薄壁直筒(4)设置在锥形壳体外胎(1)中,薄壁直筒(4)的底端环箍(5)放置在锥形壳体外胎(1)的环形底托(3)上;在锥形壳体外胎(1)底部的内腔上沿水平方向设置有环形限位台阶(2),在环形限位台阶(2)正上方的锥形壳体外胎(1)内腔与薄壁直筒(4)的外侧面之间形成有环状楔形间隙,在环状楔形间隙中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伟白亚东李京云唐俊姜月良武君裴文斌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汾西重工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