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染料搅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13266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3: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染料搅拌装置,包括四个底柱、搅拌桶、多组第一搅拌机构和第二搅拌机构;所述搅拌桶设置于四个底柱的上部,所述搅拌桶内的空腔为搅拌腔,所述搅拌桶的上部设有一对进料筒,所述进料筒的下端设有一储料箱,所述储料箱设置于所述搅拌桶的内壁上;所述第一搅拌机构通过侧壁电机设置在所述搅拌桶的侧壁上,且多组第一搅拌机构沿轴线等距间隔设置在所述搅拌腔内;所述第二搅拌机构通过伺服电机设置在所述搅拌腔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染料搅拌装置,由于在搅拌腔内设有第一搅拌机构和第二搅拌机构,使得染料可以得到充分的搅拌,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搅拌效果好,搅拌效率高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染料搅拌装置
本技术涉及印染
,尤其涉及到一种染料搅拌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外印染行业的发展趋势,就是高效、节能和环保,这三个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同时,高质量是首要前提。中国公开的专利文献,申请公布号为CN105879746A的专利技术专利,包括搅拌桶,搅拌桶内壁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固定块的顶端穿过隔板并与轴承的底端固定连接,轴承的两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搅拌叶,主体箱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电动伸缩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盖,顶盖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密封圈,顶盖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架。该结构将染料搅拌后,不能进一步地对染料进行充分搅拌,不能达到预期的印染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染料搅拌装置,具有搅拌效果好、搅拌效率高的优点,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染料搅拌装置,包括:一对底柱;搅拌桶,所述搅拌桶设置于所述底柱的上部,所述搅拌桶内的空腔为搅拌腔,所述搅拌桶的上部设有一对进料筒,所述进料筒的下端设有一储料箱,所述储料箱设置于所述搅拌桶的内壁上;多组第一搅拌机构,所述第一搅拌机构通过侧壁电机设置在所述搅拌桶的侧壁上,且多组第一搅拌机构沿轴线等距间隔设置在所述搅拌腔内;第二搅拌机构,所述第二搅拌机构通过伺服电机设置在所述搅拌腔内,且所述第二搅拌机构位于所述搅拌腔内的中部。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搅拌机构包括第一转动轴、多个搅拌叶片和搅拌架,所述第一转动轴的一端与所述侧壁电机的输出端传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轴的另一端固接在所述搅拌架的竖直部上,多个搅拌叶片等距间隔设置在所述搅拌架的搅拌杆上。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转动轴的另一端通过第一轴承连接在所述竖直部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搅拌机构包括第二转动轴和若干个旋转桨叶,所述第二转动轴与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相连,若干个旋转桨叶等距套设在所述第二转动轴的外部。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转动轴上套设有一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设于所述搅拌桶的底壁内。进一步地,所述储料箱的下端设有若干个等距间隔设置的进料小孔。进一步地,所述进料筒中部设有一进料通道。进一步地,所述搅拌桶底部设有一对出料筒。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因在搅拌腔内设有第一搅拌机构和第二搅拌机构,使得染料可以得到充分的搅拌,使本技术具有搅拌效果好,搅拌效率高的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文中将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进行简单介绍。图1为本技术的正向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第二搅拌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第一搅拌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的A处的局部放大图。附图标记列表:搅拌桶1、桶身2、进料筒3、进料通道31、储料箱4、进料小孔5、侧壁电机6、侧壁电机固定架61、第一搅拌机构7、搅拌架71、竖直部711、搅拌杆712、搅拌叶片72、第一固定块73、第一转动轴74、底部电机8、第二搅拌机构9、第二轴承91、第二转动轴92、旋转桨93、出料筒10、底柱11、搅拌腔12。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参见附图1至图4,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的一种染料搅拌装置,包括四个底柱11、搅拌桶1、多组第一搅拌机构7和第二搅拌机构9;所述搅拌桶1设置于所述底柱11的上部,所述搅拌桶1内的空腔为搅拌腔12,所述搅拌桶1的上部设有一对进料筒3,所述进料筒3的下端设有一储料箱4,所述储料箱4设置于所述搅拌桶1的内壁2上;所述第一搅拌机构7通过侧壁电机6设置在所述搅拌桶1的侧壁上,且多组第一搅拌机构7沿轴线等距间隔设置在所述搅拌腔12内;所述第二搅拌机构9通过伺服电机8设置在所述搅拌腔12内,且所述第二搅拌机构9位于所述搅拌腔12内的中部。优选的,所述第一搅拌机构7包括第一转动轴74、多个搅拌叶片72和搅拌架71,所述第一转动轴74的一端与所述侧壁电机6的输出端传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轴74的另一端固接在所述搅拌架71的竖直部711上,多个搅拌叶片72等距间隔设置在所述搅拌架71的搅拌杆712上。对染料的搅拌充分均匀,使得对染料的搅拌效果较好,搅拌桶1在工作时的效率较高。优选的,所述第一转动轴74的另一端通过第一轴承73连接在所述竖直部711上。优选的,所述第二搅拌机构9包括第二转动轴92和若干个旋转桨叶93,所述第二转动轴92与所述伺服电机8的输出端相连,若干个旋转桨叶93等距套设在所述第二转动轴92的外部。设置以上结构,可以将染料搅拌的更加充分均匀,使得对染料的搅拌效果更好,搅拌桶1在工作时的效率更高。优选的,所述第二转动轴92上套设有一第二轴承91,所述第二轴承91设于所述搅拌桶1的底壁内。优选的,所述储料箱4的下端设有若干个等距间隔设置的进料小孔5。设置以上结构,可使染料均匀进入搅拌腔12内。优选的,所述侧壁电机6通过电机架61固定在所述搅拌桶1的外部。如图4所示,所述进料筒3中部设有一进料通道31。设置以上结构,可将染料从进料通道31直接流入储料箱4内。优选的,所述搅拌桶1底部设有一对出料筒10。优选的,所述旋转桨叶93为三个。因在搅拌腔12内设有第一搅拌机构7和第二搅拌机构9,以及第一搅拌机构7上设有的多个搅拌叶片72和第二搅拌机构9设有的若干个旋转桨叶93,可以将染料搅拌的更加充分均匀,使得对染料的搅拌效果更好,搅拌桶1在工作时的效率更高,使得染料可以在搅拌桶1内得到充分的搅拌,并使搅拌效果更加均匀,使本技术具有搅拌效果好,搅拌效率高的优点。以上实施方式只为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了解本技术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技术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染料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四个底柱(11);/n搅拌桶(1),所述搅拌桶(1)设置于所述底柱(11)的上部,所述搅拌桶(1)内的空腔为搅拌腔(12),所述搅拌桶(1)的上部设有一对进料筒(3),所述进料筒(3)的下端设有一储料箱(4),所述储料箱(4)设置于所述搅拌桶(1)的内壁(2)上;/n多组第一搅拌机构(7),所述第一搅拌机构(7)通过侧壁电机(6)设置在所述搅拌桶(1)的侧壁上,且多组第一搅拌机构(7)沿轴线等距间隔设置在所述搅拌腔(12)内;/n第二搅拌机构(9),所述第二搅拌机构(9)通过伺服电机(8)设置在所述搅拌腔(12)内,且所述第二搅拌机构(9)位于所述搅拌腔(12)内的中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染料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四个底柱(11);
搅拌桶(1),所述搅拌桶(1)设置于所述底柱(11)的上部,所述搅拌桶(1)内的空腔为搅拌腔(12),所述搅拌桶(1)的上部设有一对进料筒(3),所述进料筒(3)的下端设有一储料箱(4),所述储料箱(4)设置于所述搅拌桶(1)的内壁(2)上;
多组第一搅拌机构(7),所述第一搅拌机构(7)通过侧壁电机(6)设置在所述搅拌桶(1)的侧壁上,且多组第一搅拌机构(7)沿轴线等距间隔设置在所述搅拌腔(12)内;
第二搅拌机构(9),所述第二搅拌机构(9)通过伺服电机(8)设置在所述搅拌腔(12)内,且所述第二搅拌机构(9)位于所述搅拌腔(12)内的中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染料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搅拌机构(7)包括第一转动轴(74)、多个搅拌叶片(72)和搅拌架(71),所述第一转动轴(74)的一端与所述侧壁电机(6)的输出端传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轴(74)的另一端固接在所述搅拌架(71)的竖直部(711)上,多个搅拌叶片(72)等距间隔设置在所述搅拌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锶湧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洛思曼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