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除尘滤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3226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3:41
现有除尘滤袋袋口处存在大量因制作产生的针孔以及布缝,这些针孔及布缝成为了主要的排尘通道,降低了除尘滤袋的过滤性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除尘滤袋,袋口采用袋口布与袋身滤布端部共同包裹胀圈,或平袋袋身滤布端部通过至少两次内翻或外翻包裹胀圈,或褶皱袋身滤布内翻或外翻包裹胀圈,形成袋口。彻底消除了袋口处存在的针孔、布缝排尘通道问题,有效的提高了除尘滤袋的过滤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除尘滤袋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除尘滤袋,属于环保除尘领域。
技术介绍
除尘滤袋在除尘器中承担着过滤粉尘的重要工作,除尘滤袋的过滤性能对于整个除尘系统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目前除尘滤袋主要有褶皱滤袋与平袋(指所有非褶皱滤袋)两种类型,这两种除尘滤袋在制作袋口时都需要通过针线缝制而成,这种制作方法在袋口处形成了大量的针孔及布缝,这些针孔及布缝成为了主要的排尘通道,降低了除尘滤袋的清灰性能。现有技术在制作除尘滤袋袋口时,采用一块单独的筒状滤布完全包裹胀圈及卡条,使用针线将包裹胀圈及卡条后的筒状滤布底边与褶皱袋身或平袋袋身端部缝接在一起,形成袋口;或者是将平袋袋身滤布端部内翻或外翻一次后包裹胀圈,将翻折后的滤布端部与袋身通过缝纫连接,形成袋口。这两种缝制方法会在袋口胀圈部位以下形成大量针孔及布缝,袋口处这些存在针孔及布缝的部位也需要进行过滤工作,因此这些针孔及布缝成为了主要的排尘通道。以这种方法生产出来的除尘滤袋,在进行过滤工作的时候,大量的细颗粒粉尘由袋口处的针孔及布缝排出,导致了除尘滤袋的过滤性能降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业内部分人员采用在连接位置贴加粘条的方式或者是在缝纫部位的外表面涂胶的方式来封堵针孔及布缝。但是除尘器内环境恶劣,粘条或胶很容易被腐蚀脱落。且对于褶皱滤袋而言,其连接处含有褶皱,无法消除褶皱所形成的布缝,由于褶皱面不平,粘合面上有缝隙,粉尘更容易进入,未粘紧的粘条也更容易受外部环境影响而脱落,以上两种方法不能有效解决针孔及布缝的排尘问题,并且成本较高。为了解决除尘滤袋袋口存在的针孔及布缝排尘通道问题,特提出此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除尘滤袋袋口处存在的针孔、布缝排尘问题,提出一种新的除尘滤袋,彻底消除了除尘滤袋袋口处的针孔及布缝漏灰问题。本专利技术中的除尘滤袋包含袋口、褶皱袋身或平袋(非褶皱)袋身、袋底。其中,袋口部位包含胀圈与袋身滤布端部,或者是包含胀圈、袋身滤布端部、袋口布。其特征是袋口采用下列形式之一:A)袋口布与袋身滤布端部共同包裹胀圈,形成袋口;袋口布置于袋身滤布端部的内侧或者是外侧,通过内翻或者是外翻的形式,与袋身滤布端部共同包裹胀圈,形成袋口。袋口布的形状尺寸由胀圈的周长以及宽度确定,其宽度要大于胀圈宽度。袋口布可以先与袋身滤布端部连接,然后放入胀圈,再内翻或者是外翻,与袋身滤布端部共同包裹胀圈;袋口布也可以先包裹住胀圈,然后一同放入成筒后的袋身滤布端部内侧,与袋身滤布端部共同包裹胀圈。B)平袋袋身滤布端部通过至少两次内翻或外翻包裹胀圈,或褶皱袋身滤布内翻或外翻包裹胀圈,形成袋口。平袋袋身滤布端部通过至少两次翻折(内翻或外翻),包裹胀圈形成袋口。优选的,平袋袋身滤布端部内翻两次,袋身滤布端部内翻第一次后,将胀圈放入胀紧,然后袋身端部再次内翻,包裹胀圈,形成袋口;或为褶皱滤袋袋身,将褶皱袋身滤布端部波形的褶皱压实缝紧以定型,然后通过内翻或外翻方式包裹胀圈,形成袋口。对于上述段落中的名词定义如下:袋口:除尘滤袋开口端,具有通过被过滤气体、由内部的胀圈将滤袋胀紧并密封于花板上功能的结构部位。袋身:承担主要过滤工作的,除袋口、袋底外的滤袋中部筒状部位。袋底:除尘滤袋的闭口端,封堵筒状袋身形成袋形的滤袋部位。袋身滤布端部:袋身参与制作袋口结构的部分。胀圈:将袋口滤布胀紧密封于花板孔上,用薄钢带制作的弹性钢圈(又称为表条,为行业常规部件)。袋口布:用于包裹固定胀圈的,与袋身滤布端部连接的另一块布料。袋口布布料需要选择适合工况的材料,优选的使用制作除尘滤袋的材料。袋口布或袋身滤布端部,其内翻或外翻的定义为:袋口布或袋身滤布端部制作为筒状后,其筒状开口的一端,以自身中轴线为基准,向中轴线方向翻折为内翻,远离中轴线方向翻折为外翻。袋口布与袋身滤布端部共同包裹胀圈:袋口内部的胀圈,其径向胀紧作用力所在的平面空间内,同时存在袋口布与袋身滤布端部,即为袋口布与袋身滤布端部共同包裹胀圈。褶皱袋身滤布端部波形的褶皱压实缝紧以定型:压实缝紧指,将波形褶皱压扁并缝纫定型,使袋身滤布端部形成偏平片状形态,其断面形成1层布料与3层布料相间形式,3层布料的形状为扁“Ω”形,如(图1)所示。袋口内部的胀圈给予其外侧袋口布和/或袋身滤布端部水平方向的涨紧力,将其挤压到花板孔上,以固定住滤袋并使滤袋与花板的装配达到密封状态。但是滤袋在进行清灰的时候,会受到气流的冲击作用,气流由袋口内进入,直达袋底。此时除尘滤袋会受到向下的冲击力,仅依靠胀圈对于袋口的胀紧力固定除尘滤袋效果较差,容易出现除尘滤袋脱落的情况。因此为了有效的固定除尘滤袋,防止其脱落,可以在袋口部位增加卡条,袋口处的卡条位于胀圈宽度范围内环周长设置,滤袋安装时在花板孔上方和/或下方,当袋口出现下落的趋势时,卡条可以给予袋口向上的支撑力,防止除尘滤袋脱落卡条选用能够适应工况,具有合适强度的材料,卡条的长度由袋口周长所确定,卡条的宽度要小于胀圈的宽度。为了保证卡条拥有足够的厚度,可以选择较厚的滤布或者是几条滤布叠加缝制在一起。优选的,可以使用制作滤袋的材料制作卡条,卡条长度与袋口周长相近,卡条宽度为2~20mm,卡条厚度为2~15mm。卡条可以通过缝合方式环周长设置在袋身滤布端部内侧或外侧;也可以通过缝纫方式设置在袋口布内侧或外侧;还可以使用粘合胶将卡条粘接在胀圈外侧,或者是控制两者尺寸,使成圆圈状的卡条与胀圈相互作用力增大,紧装配在一起。在制作褶皱滤袋袋口时,需要将褶皱滤布的端部褶皱压实缝紧,压实缝紧的滤布上,未缝有褶皱部位的位置为单层滤布、缝有褶皱部位的位置为三层滤布。除尘滤袋工作时,其袋口需要安装固定于花板孔内(花板孔为除尘器分割除尘室与净气室的花板上同一种尺寸的圆/椭圆/扁圆形状的孔)。袋口内的胀圈将其外侧压实缝紧的褶皱袋身滤布挤压胀紧到花板孔侧壁上,以固定住除尘滤袋。如果胀圈外侧的袋口布厚度不一致,有的位置为单层滤布、有的位置为三层滤布,则会造成胀圈对于袋口布的挤压力不均匀,固定效果降低。并且胀圈对单层滤布处的挤压胀紧力较差,使得单层滤布无法被挤紧,从而导致单层滤布与花板孔侧壁之间出现缝隙。而花板孔以下为灰尘过滤的空间,灰尘很容易通过这些缝隙排出,影响除尘系统的过滤性能。因此,需要在袋口处为单层滤布的地方设置填充料,使其厚度与袋口处三层滤布处的厚度相同。上述填充料可以选择符合工作工况,具有合适的强度、厚度的布料。填充料的长度、宽度由缝紧褶皱的袋身端部单层滤布处的尺寸确定,填充料厚度需要满足不小于单层滤布的厚度。优选的,选择制作褶皱滤袋的滤布来制作,将两块滤布缝合在一起,按照袋口处单层滤布的尺寸裁剪出填充布,将两块滤布缝合在一起制作两层滤布厚度的填充料。填充料通过缝纫或者是胶粘的方式,固定在袋口单层滤布处的内侧或者是外侧。如果将花板孔做成内凸凹形以适应压实缝紧后的袋身滤布端部上未缝有褶皱部位的位置为单层滤布、缝有褶皱部位的位置为三层滤布,则不再需要填充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除尘滤袋,包括袋口、袋身、袋底,其特征在于,袋口采用下列形式之一:/nA)袋口布与袋身滤布端部共同包裹胀圈,形成袋口;/nB)平袋袋身滤布端部通过至少两次内翻或外翻包裹胀圈,或/n褶皱袋身滤布内翻或外翻包裹胀圈,形成袋口;/n所述袋身为褶皱袋身或平袋袋身。/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除尘滤袋,包括袋口、袋身、袋底,其特征在于,袋口采用下列形式之一:
A)袋口布与袋身滤布端部共同包裹胀圈,形成袋口;
B)平袋袋身滤布端部通过至少两次内翻或外翻包裹胀圈,或
褶皱袋身滤布内翻或外翻包裹胀圈,形成袋口;
所述袋身为褶皱袋身或平袋袋身。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除尘滤袋,其特征在于:袋口设有卡条,卡条缝制在袋身滤布端部上或袋口布上,或粘接/紧装配在胀圈上。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除尘滤袋,其特征在于:褶皱袋身滤布的端部褶皱形成单层及三层滤布,在单层滤布上设有至少一层填充料。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除尘滤袋,其特征在于:袋口布与填充料为一体。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除尘滤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凯迪姚航姚朝胜东佃军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微克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