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呼吸科用胸外按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130537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3: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胸外按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呼吸科用胸外按压装置,包括外螺纹横杆,所述外螺纹横杆上固定连接有连接块,且外螺纹横杆的左右两端连接有第一内螺纹柱和第二内螺纹柱,所述连接块的顶端连接有按压杆,且连接块的底端连接有定位组件,所述第一短柱的底部连接有伸缩组件,所述第二短柱的底部连接有另一个伸缩组件,所述伸缩组件的底部连接有第二支撑柱和第二吸盘,通过定位组件,令四条光束照射在病人的心脏部位,然后再施加按压,该组件能解决施救人员按压病人时产生的视觉差距,更精准的胸外按压能给病人争取更大的生还希望,通过伸缩组件,该组件能给施救人员省去一大部分力气,保持连续不断的按压,给病人争取最佳的救助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呼吸科用胸外按压装置
本技术涉及胸外按压
,具体是一种呼吸科用胸外按压装置。
技术介绍
心肺复苏最为关键的步骤是为病人展开胸外按压,进行胸外按压操作时,应保持患者平卧于较硬的区域,施救者需采取垂直作用于患者胸骨的力量进行胸外按压,胸外按压时,一只手的掌根部放在患者胸骨下半部,两乳头连线中点,婴儿位置稍下,另一只手叠加其上,两手手指紧紧相扣,手指尽量向上,避免触及胸壁和肋骨,减少发生肋骨骨折的可能。但是,胸外按压体力消耗大,易疲劳,为保证按压质量医护人员必须每两分钟交换一次按压职责,造成按压中断,在病人运送过程中以及一些特殊场所难以进行人工按压,并且在按压时不能一直按压到准确的位置,施救人员从上面看可能有视觉误差,可能会错失最佳治疗时间,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呼吸科用胸外按压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呼吸科用胸外按压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呼吸科用胸外按压装置,包括外螺纹横杆,所述外螺纹横杆上固定连接有连接块,且外螺纹横杆的左右两端连接有第一内螺纹柱和第二内螺纹柱,所述连接块的顶端连接有按压杆,且连接块的底端连接有定位组件,所述第一内螺纹柱的底部连接有第一短柱,所述第一短柱的底部连接有伸缩组件,所述伸缩组件的底部连接有第一支撑柱和第一吸盘,所述第二内螺纹柱的底部连接有第二短柱,所述第二短柱的底部连接有另一个伸缩组件,所述伸缩组件的底部连接有第二支撑柱和第二吸盘。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按压杆和定位组件分别固定连接在连接块的顶端和底端,所述外螺纹横杆与第一内螺纹柱和第二内螺纹柱均活动连接,所述第一短柱的顶端与第一内螺纹柱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短柱的顶端与第二内螺纹柱的底端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定位组件包括激光灯、激光灯连接块和圆形橡胶头,所述激光灯安装在激光灯连接块的底端,所述激光灯连接块的底端中部固定连接有圆形橡胶头。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激光灯的数量为四个且分别位于激光灯连接块的底端四角处,所述激光灯位于圆形橡胶头的外围,所述激光灯连接块固定连接在连接块的底端。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伸缩组件包括第一圆板、弹簧、弹簧柱和第二圆板,所述第一圆板固定连接在第一短柱的底部,且第一圆板的底部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底部连接有第二圆板,且弹簧的内部安装有弹簧柱。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弹簧柱的顶端活动嵌入在第一圆板和第一短柱内,且弹簧柱的底端与第二圆板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圆板和第二圆板固定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定位组件,将电池装入激光灯连接块里面,给激光灯供电,令四条光束照射在病人的心脏部位,然后再施加按压,该组件能解决施救人员按压病人时产生的视觉差距,更精准的胸外按压能给病人争取更大的生还希望。2、通过伸缩组件,施救人员在给病人做心脏复苏按压时,由于长时间高频率的按压会疲劳换人而导致中断,该组件能给施救人员省去一大部分力气,保持连续不断的按压,给病人争取最佳的救助时间。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呼吸科用胸外按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呼吸科用胸外按压装置中定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一种呼吸科用胸外按压装置中伸缩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按压杆;2、连接块;3、定位组件;4、第一内螺纹柱;5、第一短柱;6、伸缩组件;7、第一支撑柱;8、第一吸盘;9、第二吸盘;10、第二支撑柱;11、第二短柱;12、第二内螺纹柱;13、外螺纹横杆;14、激光灯;15、激光灯连接块;16、圆形橡胶头;17、第一圆板;18、弹簧;19、弹簧柱;20、第二圆板。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3,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呼吸科用胸外按压装置,包括外螺纹横杆13,外螺纹横杆13上固定连接有连接块2,且外螺纹横杆13的左右两端连接有第一内螺纹柱4和第二内螺纹柱12,连接块2的顶端连接有按压杆1,且连接块2的底端连接有定位组件3,第一内螺纹柱4的底部连接有第一短柱5,第一短柱5的底部连接有伸缩组件6,伸缩组件6的底部连接有第一支撑柱7和第一吸盘8,第二内螺纹柱12的底部连接有第二短柱11,第二短柱11的底部连接有另一个伸缩组件6,伸缩组件6的底部连接有第二支撑柱10和第二吸盘9,按压杆1和定位组件3分别固定连接在连接块2的顶端和底端,外螺纹横杆13与第一内螺纹柱4和第二内螺纹柱12均活动连接,第一短柱5的顶端与第一内螺纹柱4的底端固定连接,第二短柱11的顶端与第二内螺纹柱12的底端固定连接,定位组件3包括激光灯14、激光灯连接块15和圆形橡胶头16,激光灯14安装在激光灯连接块15的底端,激光灯连接块15的底端中部固定连接有圆形橡胶头16,激光灯14的数量为四个且分别位于激光灯连接块15的底端四角处,激光灯14位于圆形橡胶头16的外围,激光灯连接块15固定连接在连接块2的底端,通过定位组件3,将电池装入激光灯连接块15里面,给激光灯14供电,令四条光束照射在病人的心脏部位,然后再施加按压,该组件能解决施救人员按压病人时产生的视觉差距,更精准的胸外按压能给病人争取更大的生还希望。在图1和图3中:伸缩组件6包括第一圆板17、弹簧18、弹簧柱19和第二圆板20,第一圆板17固定连接在第一短柱5的底部,且第一圆板17的底部连接有弹簧18,弹簧18的底部连接有第二圆板20,且弹簧18的内部安装有弹簧柱19,弹簧柱19的顶端活动嵌入在第一圆板17和第一短柱5内,且弹簧柱19的底端与第二圆板20固定连接,弹簧18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圆板17和第二圆板20固定连接,通过伸缩组件6,施救人员在给病人做心脏复苏按压时,由于长时间高频率的按压会疲劳换人而导致中断,该组件能给施救人员省去一大部分力气,保持连续不断的按压,给病人争取最佳的救助时间。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首先将第一吸盘8放置在病人上身一侧,第一吸盘8可以吸在地面,再将外螺纹横杆13的一端与第一内螺纹柱4连接上,第一内螺纹柱4和外螺纹横杆13是螺纹结构,拧接上之后不容易脱落,然后将第二内螺纹柱12与外螺纹横杆13的另一端连接上,连接完好后将第二吸盘9放置到病人上身的另一侧地面上,第二吸盘9可以吸在地面上,第一吸盘8和第二吸盘9吸附于地面能保证在按压过程中装置不会移动给病人带来伤害,外螺纹横杆13上固定连接有连接块2,连接块2的底端连接有定位组件3,定位组件3中的激光灯连接块15内部安装有电池,给激光灯14供电,圆形橡胶头16固定连接在激光灯连接块15上,按压时令圆形橡胶头16触碰病人是胸外,激光灯连接块15的底端四周安装有激光灯14,令四条光束照射在病人的心脏部位,然后再施加按压,该组件能解决施救人员按压病人时产生的视觉差距,更精准的胸外按压能给病人争取更大的生还希望,之后手持按压杆1向下按压,按压过程中,伸缩组件6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呼吸科用胸外按压装置,包括外螺纹横杆(13),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螺纹横杆(13)上固定连接有连接块(2),且外螺纹横杆(13)的左右两端连接有第一内螺纹柱(4)和第二内螺纹柱(12),所述连接块(2)的顶端连接有按压杆(1),且连接块(2)的底端连接有定位组件(3),所述第一内螺纹柱(4)的底部连接有第一短柱(5),所述第一短柱(5)的底部连接有伸缩组件(6),所述伸缩组件(6)的底部连接有第一支撑柱(7)和第一吸盘(8),所述第二内螺纹柱(12)的底部连接有第二短柱(11),所述第二短柱(11)的底部连接有另一个伸缩组件(6),所述伸缩组件(6)的底部连接有第二支撑柱(10)和第二吸盘(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呼吸科用胸外按压装置,包括外螺纹横杆(13),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螺纹横杆(13)上固定连接有连接块(2),且外螺纹横杆(13)的左右两端连接有第一内螺纹柱(4)和第二内螺纹柱(12),所述连接块(2)的顶端连接有按压杆(1),且连接块(2)的底端连接有定位组件(3),所述第一内螺纹柱(4)的底部连接有第一短柱(5),所述第一短柱(5)的底部连接有伸缩组件(6),所述伸缩组件(6)的底部连接有第一支撑柱(7)和第一吸盘(8),所述第二内螺纹柱(12)的底部连接有第二短柱(11),所述第二短柱(11)的底部连接有另一个伸缩组件(6),所述伸缩组件(6)的底部连接有第二支撑柱(10)和第二吸盘(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呼吸科用胸外按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杆(1)和定位组件(3)分别固定连接在连接块(2)的顶端和底端,所述外螺纹横杆(13)与第一内螺纹柱(4)和第二内螺纹柱(12)均活动连接,所述第一短柱(5)的顶端与第一内螺纹柱(4)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短柱(11)的顶端与第二内螺纹柱(12)的底端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呼吸科用胸外按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组件(3)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煜李素玲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