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翻身按摩气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3018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3:20
新生儿翻身按摩气垫属于护理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生儿翻身按摩气垫。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生儿翻身按摩气垫。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前端头部气囊,其结构要点前端头部气囊的后端与颈部气囊的前端相连,颈部气囊的后端与躯干气囊的前端相连;躯干气囊包括设置在躯干气囊宽度方向两侧的左倾气囊和右倾气囊,所述气囊为可充放气气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生儿翻身按摩气垫
本技术属于护理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新生儿翻身按摩气垫。
技术介绍
对于患病的新生儿,需要按时更换体位,防止皮肤长期受压,预防和缓解新生儿肺不张。目前,新生儿更换体位一般是护理人员人工完成,护理质量不好保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新生儿翻身按摩气垫。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包括前端头部气囊,其特征在于前端头部气囊的后端与颈部气囊的前端相连,颈部气囊的后端与躯干气囊的前端相连;躯干气囊包括设置在躯干气囊宽度方向两侧的左倾气囊和右倾气囊,所述气囊为可充放气气囊。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本技术所述气囊采用聚氯乙烯气囊。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技术所述头部气囊和颈部气囊均为横向柱状气囊。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技术所述头部气囊由三个平行布置的柱状气囊组成,颈部气囊为一个柱状气囊。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技术所述头部气囊的每个柱状气囊的宽度为6cm,颈部气囊的柱状气囊的宽度为7cm。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技术所述左倾气囊和右倾气囊为多个相互交叉布置的直角三角形气囊,交叉处为最小的锐角,与该最小的锐角对应的边沿躯干气囊的长度方向均布在躯干气囊宽度方向两侧。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技术所述头部气囊的每个柱状气囊均对应一个充放气口,各柱状气囊不连通,最前端和第三个柱状气囊的充放气口设置在同一侧上端,第二个柱状气囊的充放气口设置在另一侧上端;颈部气囊的柱状气囊的充放气口设置在与所述第三个柱状气囊的充放气口同一侧上端。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技术所述左倾气囊的各直角三角形气囊通过外端连通,右倾气囊的各直角三角形气囊通过外端连通;左倾气囊的充放气口设置在最后一个直角三角形气囊的上端,左倾气囊的充放气口与所述最前端柱状气囊的充放气口设置在同一侧;右倾气囊的充放气口设置在最后一个直角三角形气囊的上端,右倾气囊的充放气口与所述颈部气囊的柱状气囊的充放气口设置在同一侧。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技术所述右倾气囊的最后一个直角三角形气囊设置在左倾气囊的最后一个直角三角形气囊的后侧。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技术所述左倾气囊和右倾气囊均包括六个直角三角形气囊。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技术所述最小的锐角对应的边的长度为9cm。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技术所述最前端柱状气囊的充放气口通过气管与第一三通第一端相连,第一三通第二端通过气管与第三个柱状气囊的充放气口相连,第一三通第三端与第二三通第一端相连,第二三通第二端通过气管与充气泵的第一气口相连,第二三通第三端与第三三通第一端相连,第三三通第二端通过气管与所述第二个柱状气囊的充放气口相连,第三三通第三端通过气管与颈部气囊的充放气口相连;充气泵的第二气口通过气管与右倾气囊的充放气口相连,充气泵的第三气口通过气管与左倾气囊的充放气口相连。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技术所述与前端柱状气囊的充放气口连接的气管上、与第三个柱状气囊的充放气口连接的气管上、与第二个柱状气囊的充放气口连接的气管上和与颈部气囊的充放气口连接的气管上均设置有气管封闭夹。其次,所述气管封闭夹包括梯形外框,梯形外框长边一端开口,该开口处对应的腰具有向内侧压紧的弹性,梯形外框两个腰内侧中部具有向内侧凸起的角状挤压块,梯形外框两个底边上对应设置有气管过孔。另外,本技术所述气囊的充放气口处设置有用于与气管插接的进出气嘴,进出气嘴包括竖向筒体,筒体底部外壁具有向外侧延伸的环形凸缘,环形凸缘的下端面与气囊相接。本技术有益效果。本技术颈部气囊可起到颈部拉伸、开放气道的作用。通过控制本技术左倾气囊和右倾气囊交互波动,循环充气、放气,使患儿身体卧床部位间歇接触垫面,不断改变身体受压点,改善血液循环,替代护理人员为新生儿进行翻身按摩,缓解患儿皮肤长期受压导致的皮肤损伤;提高护理质量。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本技术保护范围不仅局限于以下内容的表述。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连接充气泵后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连接充气泵后俯视图。图4是本技术连接充气泵后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图5、6是本技术充气泵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左倾状态图。图8是本技术右倾状态图。图9是本技术气管封闭夹结构示意图。图中,1.控制旋钮;2.电源开关;3.控制开关;4.充气泵;5.气管封闭夹;6.三通;7.进气嘴;8.气管;9.气管;10.气管;11.气管;12.气管;13.躯干气囊;14.气管;15.右倾气囊;16.颈部气囊;17.头部气囊;18.左倾气囊;19.连接气嘴;20.角状挤压块;21.气管过孔;22.开口处对应的腰;23.开口。具体实施方式如图所示,本技术包括前端头部气囊,前端头部气囊的后端与颈部气囊的前端相连,颈部气囊的后端与躯干气囊的前端相连;躯干气囊包括设置在躯干气囊宽度方向两侧的左倾气囊和右倾气囊,所述气囊为可充放气气囊。可控制左倾气囊和右倾气囊5-10分钟进行一侧交互波动。所述气囊采用聚氯乙烯气囊。所述头部气囊和颈部气囊均为横向柱状气囊。所述头部气囊由三个平行布置的柱状气囊组成,颈部气囊为一个柱状气囊。所述头部气囊的每个柱状气囊的宽度为6cm,颈部气囊的柱状气囊的宽度为7cm。所述左倾气囊和右倾气囊为多个相互交叉布置的直角三角形气囊,交叉处为最小的锐角,与该最小的锐角对应的边沿躯干气囊的长度方向均布在躯干气囊宽度方向两侧。患儿躺在中间交叉处,侧身角度可设置达到30度,起到翻身的效果。所述头部气囊的每个柱状气囊均对应一个充放气口,各柱状气囊不连通,最前端和第三个柱状气囊的充放气口设置在同一侧上端,第二个柱状气囊的充放气口设置在另一侧上端;颈部气囊的柱状气囊的充放气口设置在与所述第三个柱状气囊的充放气口同一侧上端。所述左倾气囊的各直角三角形气囊通过外端连通,右倾气囊的各直角三角形气囊通过外端连通;左倾气囊的充放气口设置在最后一个直角三角形气囊的上端,左倾气囊的充放气口与所述最前端柱状气囊的充放气口设置在同一侧;右倾气囊的充放气口设置在最后一个直角三角形气囊的上端,右倾气囊的充放气口与所述颈部气囊的柱状气囊的充放气口设置在同一侧。所述右倾气囊的最后一个直角三角形气囊设置在左倾气囊的最后一个直角三角形气囊的后侧。所述左倾气囊和右倾气囊均包括六个直角三角形气囊。所述最小的锐角对应的边的长度为9cm。所述最前端柱状气囊的充放气口通过气管与第一三通第一端相连,第一三通第二端通过气管与第三个柱状气囊的充放气口相连,第一三通第三端与第二三通第一端相连,第二三通第二端通过气管与充气泵的第一气口相连,第二三通第三端与第三三通第一端相连,第三三通第二端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新生儿翻身按摩气垫,包括前端头部气囊,其特征在于前端头部气囊的后端与颈部气囊的前端相连,颈部气囊的后端与躯干气囊的前端相连;躯干气囊包括设置在躯干气囊宽度方向两侧的左倾气囊和右倾气囊,所述气囊为可充放气气囊。/n

【技术特征摘要】
1.新生儿翻身按摩气垫,包括前端头部气囊,其特征在于前端头部气囊的后端与颈部气囊的前端相连,颈部气囊的后端与躯干气囊的前端相连;躯干气囊包括设置在躯干气囊宽度方向两侧的左倾气囊和右倾气囊,所述气囊为可充放气气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新生儿翻身按摩气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采用聚氯乙烯气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新生儿翻身按摩气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气囊和颈部气囊均为横向柱状气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新生儿翻身按摩气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气囊由三个平行布置的柱状气囊组成,颈部气囊为一个柱状气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新生儿翻身按摩气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倾气囊和右倾气囊为多个相互交叉布置的直角三角形气囊,交叉处为最小的锐角,与该最小的锐角对应的边沿躯干气囊的长度方向均布在躯干气囊宽度方向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新生儿翻身按摩气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气囊的每个柱状气囊均对应一个充放气口,各柱状气囊不连通,最前端和第三个柱状气囊的充放气口设置在同一侧上端,第二个柱状气囊的充放气口设置在另一侧上端;颈部气囊的柱状气囊的充放气口设置在与所述第三个柱状气囊的充放气口同一侧上端;
所述左倾气囊的各直角三角形气囊通过外端连通,右倾气囊的各直角三角形气囊通过外端连通;左倾气囊的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静宇姜红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