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燕茜专利>正文

一种护理用气垫缓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13017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3:20
一种护理用气垫缓冲装置,它涉及护理用具技术领域;气垫的底部固定有底板,底板的底部固定有两个圆弧支撑,圆弧支撑的下表面设置有定位条,底座板上设置有与定位条配合的定位槽;所述的圆弧支撑的一侧设置有气缸,气缸通过铰链与圆弧支撑驱动连接;所述的气垫的一侧设置有进气口,气泵通过管路与进气口相连接;气垫底部气囊上中部为睡卧支撑区,睡卧支撑区的两侧为保护区气囊,睡卧支撑区的一端为头枕气囊,头枕气囊的一侧阵列排布有若干气囊柱;所述的保护区气囊、若干气囊柱和头枕气囊均与气垫底部气囊相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配合支撑患者身体的各个部位,减轻各部位的压力,减少褥疮的产生,舒适性强,便于上床和翻身。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护理用气垫缓冲装置
本技术涉及护理用具
,具体涉及一种护理用气垫缓冲装置。
技术介绍
四肢瘫痪病人为双侧上肢、下肢的神经功能发生障碍,四肢肌肉运动无力或完全不能活动,可伴深浅感觉减退或缺失的现象。褥疮在四肢瘫痪病人中常有发生,褥疮为压力性溃疡、褥疮,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发生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组织溃烂坏死。皮肤压疮在康复治疗、护理中是一个普通性的问题。据有关文献报道,每年约有6万人死于压疮合并征。褥疮是长期卧床的病人常见发生的症状,气垫是为长期卧床的病人减轻褥疮的程度而使用的,为减轻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而使用的。现有的气垫即为简单的充气式的气垫,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褥疮的产生,但是其大都为整体气囊结构,不能与身形贴合,身体凸出处受压力较大,易产生褥疮,透气性不强,使用不舒适,不便于上床和翻身。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的护理用气垫缓冲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气垫、底板、圆弧支撑、定位条、底座板、定位槽、气缸、铰链、气泵和进气口;所述的气垫的底部固定有底板,底板的底部固定有两个圆弧支撑,圆弧支撑的下表面设置有定位条,底座板上设置有与定位条配合的定位槽;所述的圆弧支撑的一侧设置有气缸,气缸通过铰链与圆弧支撑驱动连接;所述的气垫的一侧设置有进气口,气泵通过管路与进气口相连接;所述的气垫包含气垫底部气囊、睡卧支撑区、保护区气囊、气囊柱和头枕气囊;所述的垫底部气囊上中部为睡卧支撑区,睡卧支撑区的两侧为保护区气囊,睡卧支撑区的一端为头枕气囊,头枕气囊的一侧阵列排布有若干气囊柱;所述的保护区气囊、若干气囊柱和头枕气囊均与气垫底部气囊相通。进一步地,所述的头枕气囊一侧的若干气囊柱从左至右依次分布为肩部气囊柱、腰部气囊柱、臀部气囊柱和腿部气囊柱。进一步地,所述的气缸安装在底座板上。进一步地,所述的两个圆弧支撑对称固定于底板的底部。进一步地,所述的圆弧支撑的圆弧凸面朝下,定位条设置于该圆弧凸面上。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启动气缸,气缸的活塞杆伸缩,驱动圆弧支撑的一侧上升,另一侧下降,便于将瘫痪病人移动到气垫上,活塞杆回位,圆弧支撑处于水平状态,瘫痪病人位于睡卧支撑区,若干气囊柱依据身体线条制作成高低不同的气囊柱,有效支撑病人的身体,符合身形,以减轻压力,并且通过各气囊柱之间的间隙可起到透气作用,增强舒适性,翻身时,还可借助气缸驱动圆弧支撑一侧的上升或下降,便于辅助翻身。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产生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护理用气垫缓冲装置,可配合支撑患者身体的各个部位,减轻各部位的压力,减少褥疮的产生,舒适性强,便于上床和翻身,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设置合理、制作成本低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图3是图1的侧视图;图4是本技术底座板的结构图;图5是本技术圆弧支撑的结构图。附图标记说明:气垫1、底板2、圆弧支撑3、定位条4、底座板5、定位槽6、气缸7、铰链8、气泵9、进气口10、气垫底部气囊11、睡卧支撑区12、保护区气囊13、气囊柱14、头枕气囊15、肩部气囊柱16、腰部气囊柱17、臀部气囊柱18、腿部气囊柱19。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参看如图1——图5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它包含气垫1、底板2、圆弧支撑3、定位条4、底座板5、定位槽6、气缸7、铰链8、气泵9和进气口10;所述的气垫1的底部固定有底板2,底板2的底部固定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圆弧支撑3,圆弧支撑3的下表面设置有定位条4,底座板5上设置有与定位条4配合的定位槽6;所述的圆弧支撑3的一侧设置有气缸7,气缸7通过铰链8与圆弧支撑3驱动连接;所述的气垫1的一侧设置有进气口10,气泵9通过管路与进气口10相连接,气缸7的活塞杆伸缩,驱动圆弧支撑3的一侧上升,另一侧下降,便于将瘫痪病人移动到气垫1上,翻身时,还可借助气缸7驱动圆弧支撑3一侧的上升或下降,便于辅助翻身。所述的气垫1包含气垫底部气囊11、睡卧支撑区12、保护区气囊13、气囊柱14和头枕气囊15;所述的气垫底部气囊11上中部为睡卧支撑区12,睡卧支撑区12的两侧为保护区气囊13,睡卧支撑区12的一端为头枕气囊15,头枕气囊15的一侧阵列排布有若干气囊柱14;所述的保护区气囊13、若干气囊柱14和头枕气囊15均与气垫底部气囊11相通,气泵9通过管路往气垫1中充气,气垫底部气囊11、保护区气囊13、若干气囊柱14和头枕气囊15同时充满气体,气缸活塞杆回位,圆弧支撑3处于水平状态,瘫痪病人位于睡卧支撑区12,通过各气囊柱之间的间隙可起到透气作用,增强舒适性,保护区气囊13可防止病人坠落,有效保护瘫痪病人。所述的头枕气囊15一侧的若干气囊柱14从左至右依次分布为肩部气囊柱16、腰部气囊柱17、臀部气囊柱18和腿部气囊柱19,依据肩部、腰部、臀部和腿部线条制作成高低不同的气囊柱,有效支撑病人的身体,符合身形,以减轻各部位的压力,减少褥疮的产生。所述的气缸7安装在底座板5上。所述的圆弧支撑3的圆弧凸面朝下,定位条4设置于该圆弧凸面上,起前后定位作用,气缸7驱动圆弧支撑3的一侧升降时,圆弧支撑3通过定位条4在定位槽6内左右摆动。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具体实施方式产生的有益效果为:本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一种护理用气垫缓冲装置,可配合支撑患者身体的各个部位,减轻各部位的压力,减少褥疮的产生,舒适性强,便于上床和翻身,本具体实施方式具有结构简单、设置合理、制作成本低等优点。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以及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护理用气垫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含气垫、底板、圆弧支撑、定位条、底座板、定位槽、气缸、铰链、气泵和进气口;所述的气垫的底部固定有底板,底板的底部固定有两个圆弧支撑,圆弧支撑的下表面设置有定位条,底座板上设置有与定位条配合的定位槽;所述的圆弧支撑的一侧设置有气缸,气缸通过铰链与圆弧支撑驱动连接;所述的气垫的一侧设置有进气口,气泵通过管路与进气口相连接;所述的气垫包含气垫底部气囊、睡卧支撑区、保护区气囊、气囊柱和头枕气囊;所述的气垫底部气囊上中部为睡卧支撑区,睡卧支撑区的两侧为保护区气囊,睡卧支撑区的一端为头枕气囊,头枕气囊的一侧阵列排布有若干气囊柱;所述的保护区气囊、若干气囊柱和头枕气囊均与气垫底部气囊相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护理用气垫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含气垫、底板、圆弧支撑、定位条、底座板、定位槽、气缸、铰链、气泵和进气口;所述的气垫的底部固定有底板,底板的底部固定有两个圆弧支撑,圆弧支撑的下表面设置有定位条,底座板上设置有与定位条配合的定位槽;所述的圆弧支撑的一侧设置有气缸,气缸通过铰链与圆弧支撑驱动连接;所述的气垫的一侧设置有进气口,气泵通过管路与进气口相连接;所述的气垫包含气垫底部气囊、睡卧支撑区、保护区气囊、气囊柱和头枕气囊;所述的气垫底部气囊上中部为睡卧支撑区,睡卧支撑区的两侧为保护区气囊,睡卧支撑区的一端为头枕气囊,头枕气囊的一侧阵列排布有若干气囊柱;所述的保护区气囊、若干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燕茜杨春霞
申请(专利权)人:张燕茜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