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强制润滑冷却的轴上配油器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配油器
,具体为一种强制润滑冷却的轴上配油器结构。
技术介绍
船用可调螺距螺旋桨轴上配油器是实现给可调桨调距液压缸供油的重要组成部件,一般来说,配油器安装在齿轮箱输出轴的前端,但对于低速柴油机来说没有齿轮箱,固定桨改造可调桨时候一般不去更换齿轮箱,内部油管太长的长轴系的可调桨其油管系统安全稳定性差,因此需要采用轴上配油器,以解决齿轮箱不能安装可调桨配油器的时候,即在推进轴系上直接安装配油器。配油器的功能是分配液压油和反馈螺距调节信号,通过反馈环两侧的配油环分配液压油进出可调桨调距油缸,可调桨调距油缸内部的活塞通过内外油管系统与反馈环连接,这样反馈环与调距油缸活塞的轴向运动一致。反馈装置的反馈信号是通过反馈环轴向运动的位置变化,反馈装置安装在配油壳上,同时配油轴上安装了两个轴承,需要采用一定方式润滑冷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强制润滑冷却的轴上配油器结构,采用正车油、倒车油、润滑油共同三路润滑油来润滑冷却轴承,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强制润滑冷却的轴上配油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配油轴(1)、泄漏盖板(2)、骨架密封板(3)、骨架密封法兰(4)、倒车轴承(5)、正车轴承(6)、壳体(7)、泄露油口(8)、倒车油油腔(9)、正车油油腔(10)、润滑油油腔(11)、润滑油进口(12)、油孔(13)、第一内腔(14)、第二内腔(15)、内油管(16)、支撑块(17)、销轴(18)、销轴衬套(19)、第三内腔(20)、反馈滑块(21)、反馈滑槽(22)、浮动限位组件(23)、第一润滑油出口(24)、第二润滑油出口(25)、第三润滑油出口(26)、盖板(27)以及温度传感器(28),所述配油轴(1)设于所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强制润滑冷却的轴上配油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配油轴(1)、泄漏盖板(2)、骨架密封板(3)、骨架密封法兰(4)、倒车轴承(5)、正车轴承(6)、壳体(7)、泄露油口(8)、倒车油油腔(9)、正车油油腔(10)、润滑油油腔(11)、润滑油进口(12)、油孔(13)、第一内腔(14)、第二内腔(15)、内油管(16)、支撑块(17)、销轴(18)、销轴衬套(19)、第三内腔(20)、反馈滑块(21)、反馈滑槽(22)、浮动限位组件(23)、第一润滑油出口(24)、第二润滑油出口(25)、第三润滑油出口(26)、盖板(27)以及温度传感器(28),所述配油轴(1)设于所述壳体(7)内,所述壳体(7)两端通过骨架密封法兰(4)与配油轴(1)固定连接,所述骨架密封法兰(4)与配油轴(1)之间设有骨架密封板(3),所述骨架密封板(3)外侧设有泄露盖板(2),所述泄露盖板(2)内设有泄露油口(8),所述壳体(7)内壁一侧与配油轴(1)之间设有倒车轴承(5),所述壳体(7)内壁另一侧与配油轴(1)之间设有正车轴承(6),所述倒车油油腔(9)贯穿壳体(7)、倒车轴承(5)与配油轴(1)相通,所述正车油油腔(10)贯穿壳体(7)、正车轴承(6)与配油轴(1)相通,所述壳体(7)下方内壁与配油轴(1)之间设有润滑油油腔(11),所述润滑油进口(12)设于所述润滑油油腔(11)下方,所述润滑油油腔(11)两侧设有油孔(13),所述油孔(13)后端分别设有第一内腔(14)和第二内腔(15),所述内油管(16)设于所述配油轴(1)内,所述内油管(16)两侧设有支撑块(17),所述销轴(18)设于所述内油管(16)中部,所述销轴(18)与所述内油管(16)呈垂直结构,所述销轴(18)两端通过销轴衬套(19)设于所述配油轴(1)内部,所述正车轴承(6)、倒车轴承(5)、壳体(7)和配油轴(1)之间设有第三内腔(20),所述销轴衬套(19)设于所述第三内腔(20)内,所述销轴衬套(19)侧边设有反馈滑块(21),所述配油轴(1)外侧设有反馈滑槽(22),所述反馈滑块(21)与反馈滑槽(22)相适配,所述壳体(7)下方设有浮动限位组件(23),所述倒车轴承(5)内设有第一润滑油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舒永东,陈生华,吉青山,陈宝嘉,赵德鑫,赵嘉玮,陈代明,史东伟,马君亭,梅荟翠,钱朋春,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高精船用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