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山东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浸胶手套生产的手模套装整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11696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2: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浸胶手套生产的手模套装整理装置,包括导轨固定板、上固定横杆、下固定横杆和驱动装置;上固定横杆和下固定横杆平行设置,所述的导轨固定板左、右设置两个,每个导轨固定板上设有上轨槽和下轨槽,驱动装置驱动上固定横杆两端沿着所述的上轨槽运动;驱动装置驱动下固定横杆两端沿着所述的下轨槽运动;沿着所述的上固定横杆的轴线方向,设置与手摸等量的上触推件;沿着所述的下固定横杆的轴线方向,设置与手摸等量的下触推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浸胶手套生产的手模套装整理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浸胶手套生产的手模套装整理装置,属于劳保浸胶手套生产

技术介绍
浸胶劳保手套是在成品编织手套的某些部位进行浸胶凝固处理得到的,目的是增加手套的防护厚度以及增强摩擦力、耐磨性和耐用性。浸胶劳保手套作为劳动保护用品,用于工作人员的手部防护,使用量极其巨大。生产浸胶劳保手套是由专用生产线的多个连续工序循环操作完成的,包括:手模套装上料、胶液池浸胶、烘干区段烘干、脱模区成品下料等功能部分组成。所谓的手模套装上料,就是把编织手套套装在手模上,使编织手套贴合手模、维持“套手”的丰满形态,进而保证所有手套到达胶池区浸胶时所浸胶的部位基本相同。由于成本和技术的限制,目前生产浸胶手套的生产线都是有人工参与的半自动化生产线,其中手模套装上料工序由人工完成。为了提高生产量,生产线以“排”为单位,通过一排一排的手套阵列循环进行浸胶操作,两排之间保持较小的有效操作间距。一排同时浸胶的手模较多,至少有10个,由于上料停顿的时间较短,目前,手模套装上料工序分解成两个过程:前过程是专人把编织手套区分五指位置初装在手模上,后过程是专人对手模上初装的手套进行整理,使编织手套完全贴合套装在手模上,保持“套手”的丰满形态。专利技术人发现由于橡胶及化学添加剂等在烘干环境中挥发,生产环境极为恶劣,另外,手模套装整理必须紧跟生产线的运行节拍,暂停的时间内完成一排所有手摸的套装整理,劳动强度极大,在劳动力资源越来越紧缺的当下,导致招工、用工困难,因此,开发自动设备以代替人工已成为手套浸胶生产行业的急迫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替代手模套装上料后半工序手模套装整理的人工,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浸胶手套生产的手模套装整理装置,该装置利用靠模及气动技术设计浸胶劳保手套生产的手模套装整理装置,解决浸胶劳保手套生产行业的用工、招工难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浸胶手套生产的手模套装整理装置,包括导轨固定板、上固定横杆、下固定横杆和驱动装置;在上固定横杆和下固定横杆两端均设有滚动轴承,所述的导轨固定板左、右设置两个,每个导轨固定板上设有上轨槽和下轨槽,驱动装置驱动上固定横杆两端的滚动轴承沿着所述的上轨槽运动;驱动装置驱动下固定横杆两端的滚动轴承沿着所述的下轨槽运动;沿着所述的上固定横杆的轴线方向,根据手模的数量设置相应数量的上触推件;沿着所述的下固定横杆的轴线方向,根据手模的数量设置相应数量的下触推件。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每个所述的导轨固定板包括上、下安装的上导轨板和下导轨板;上导轨板上设置上轨槽,下导轨板上设置下轨槽。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上导轨板的上轨槽的下部形状为手模手背面轮廓或手模手心面轮廓,上部是上固定横杆的折返槽,在上轨槽左侧手模手背面轮廓或手模手心面轮廓槽与折返槽汇合处安装上导轨桥。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上轨槽的最左端位置安装限位开关;当上固定横杆从最右端的起步缓冲区起步向左运动,因自重进入下部轨槽,因而上固定杆的滚动轴承在下部轨槽从右向左滚动到达上导轨桥时顶起上导轨桥后进入轨槽左端的折返缓冲区并触碰限位开关而停止,上导轨桥自然下落回位;上固定横杆从左端折返缓冲区向右滚动离开折返缓冲区并从上导轨桥上通过,顺着上部的折返槽回到轨槽右端的起步缓冲区。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下导轨板的下轨槽的上部形状为手模手心面轮廓或手模手背面轮廓,下部是下固定横杆的折返槽,在下轨槽右测手模手心面轮廓或手模手心面轮廓槽与折返槽汇合处安装下导轨桥。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的下轨槽的最右端位置安装限位开关;当下固定横杆从右端起步缓冲区起步向左运动,滚动轴承通过下导轨桥在上部轨槽从右向左滚动到达最左端进入折返缓冲区而停止;下固定横杆从折返缓冲区向右运动,因自重滚动轴承进入下部折返轨槽,从左向右运动,到达下导轨桥并顶起下导轨桥后进入右端的起步缓冲区,并触碰限位开关而停止。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上导轨桥和下导轨桥结构相同,均为一个一端由销轴进行轴定位的活动板结构,从下面向上稍微施力既可以把没有定位的一端顶起,让固定横杆的滚动轴承从下部轨槽回到上部轨槽,而不能让上部轨槽里的滚动轴承进入下部轨槽。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上触推件和下触推件结构相同,均由固定夹板、活动夹板、连接件和碰珠门吸组成;活动夹板利用连接件以销轴方式安装在固定夹板上,使活动夹板可以开合;活动夹板上套装软体材料后通过固定夹板和活动夹板之间的碰珠门吸进行位置固定。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活动夹板上套装硅胶或耐磨海绵等软体材料,触推件通过软体材料对手模上初装的编织手套施加一定的摩擦力,对光滑手模上套装的编织手套产生推力,从指尖向手腕方向滑推初装的编织手套,使初装手套贴合套装在手模上,实现编织手套上料的手模套装整理。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的驱动装置,包括气缸、气缸支架、中心推杆、杆连接件、上推杆和下推杆;气缸安装在气缸支架上;气缸的活塞杆与中心推杆垂直连接固定;中心推杆竖直设置,中心推杆的上端以铰链形式连接上推杆,上推杆利用杆连接件垂直固定上固定横杆;中心推杆的下端以铰链形式连接下推杆,下推杆利用杆连接件垂直固定下固定横杆。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利用本专利技术的装置,通过装置的自动化替代了人工作业,解决了浸胶手套生产行业招工难、用工难的难题;同时避免了因人员操作可能导致的工伤事故等一些列问题。2.大大地节省了人工费用支出,通过一次性设备投入,节约了长期数额较大的用工支出,降低了浸胶手套的生产成本,增加了企业效益,提高了产成品的竞争力。附图说明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图1是浸胶手套生产的手模套装整理装置的整体结构图;图2是浸胶手套生产的手模套装整理装置的动力机构结构图;图3是浸胶手套生产的手模套装整理装置的导轨机构结构图;图4是上触推件结构图;图5是导轨桥部分放大图。图中:1动力机构、2上固定横杆、3上触推件、4下触推件、5下固定横杆、6触推件连杆、7滚动轴承、8导轨机构、9气缸、10气缸支架、11气缸活塞杆、12中心推杆、13下推杆、14杆连接件、15杆连接件、16上推杆、17上导轨板、18下导轨板、19限位开关、20导轨固定板、21下导轨桥、22下轨槽、23限位开关、24上导轨桥、25上轨槽、26活动夹板、27碰珠门吸、28固定夹板、29L型连接件、30软体材料,31支撑架,32手模固定架。具体实施方式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专利技术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专利技术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专利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本专利技术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浸胶手套生产的手模套装整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导轨固定板、上固定横杆、下固定横杆和驱动装置;/n上固定横杆和下固定横杆平行设置,所述的导轨固定板左、右设置两个,每个导轨固定板上设有上轨槽和下轨槽,驱动装置驱动上固定横杆两端沿着所述的上轨槽运动;驱动装置驱动下固定横杆两端沿着所述的下轨槽运动;沿着所述的上固定横杆的轴线方向,设置与手摸等量的上触推件;沿着所述的下固定横杆的轴线方向,设置与手摸等量的下触推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浸胶手套生产的手模套装整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导轨固定板、上固定横杆、下固定横杆和驱动装置;
上固定横杆和下固定横杆平行设置,所述的导轨固定板左、右设置两个,每个导轨固定板上设有上轨槽和下轨槽,驱动装置驱动上固定横杆两端沿着所述的上轨槽运动;驱动装置驱动下固定横杆两端沿着所述的下轨槽运动;沿着所述的上固定横杆的轴线方向,设置与手摸等量的上触推件;沿着所述的下固定横杆的轴线方向,设置与手摸等量的下触推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浸胶手套生产的手模套装整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的导轨固定板包括上下安装上导轨板和下导轨板;上导轨板上设置上轨槽,下导轨板上设置下轨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浸胶手套生产的手模套装整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上导轨板的上轨槽的下部形状为手模手背面轮廓或手模手心面轮廓,上部是固定横杆的折返槽,在上轨槽左侧手模手背面轮廓或手模手心面轮廓槽与折返槽汇合处安装上导轨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浸胶手套生产的手模套装整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轨槽的最左端位置安装限位开关。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浸胶手套生产的手模套装整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导轨桥为一个一端由销轴进行轴定位的活动板结构。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霍孟友杨旭光王广春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