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保藻类养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113825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2: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藻类养殖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环保藻类养殖装置,针对藻类植物中往往会产生有碎叶和断裂的部分顺着水流飘散,易造成水源的污染的问题,现提出以下方案,包括网筒状结构的培育箱,所述培育箱底部的中间位置固定有悬吊绳,且悬吊绳的底端固定有配重块,所述培育箱的外部设置有顶部和底部开口的遮挡筒,且遮挡筒的内壁与培育箱的外壁之间的顶端固定有多个固定块。本发明专利技术中,将藻类植物设置于网筒结构的培育箱内,通过实体遮挡筒的封堵作业,可避免碎叶和断裂部分顺着水流飘散而造成水源污染,在采集培育箱内的植物时,可直接向上提起遮挡筒,利用限位件和限位槽便于将碎叶进行集中收集处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环保藻类养殖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藻类养殖
,尤其涉及一种环保藻类养殖装置。
技术介绍
藻类是一类比较原始、古老的低等生物,藻类的构造简单,没有根、茎、叶的分化,多为单细胞、群体或多细胞的叶状体,如小球藻是单细胞,团藻属于群体,海带呈叶状体,随着养殖技术地不断发展,现今已经逐渐衍生出藻类的人工养殖,即人工控制下藻类繁殖、生长的生产过程。人工养殖藻类植物的过程中主要包括有育苗和养成,在大批量藻类植物的养殖过程中,常在水源上设置有多个培育网箱,使藻类植物在培育网箱内部被养殖生长,生长后通过将网箱整体移动到岸边或打捞进行藻类植物的采集,但是实际进行养殖的过程中,藻类植物中往往会产生有碎叶和断裂的部分,碎叶和断裂的部分会漂浮于水面上顺着水流飘散,易造成水源的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藻类植物中往往会产生有碎叶和断裂的部分顺着水流飘散,易造成水源的污染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环保藻类养殖装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环保藻类养殖装置,包括网筒状结构的培育箱,所述培育箱底部的中间位置固定有悬吊绳,且悬吊绳的底端固定有配重块,所述培育箱的外部设置有顶部和底部开口的遮挡筒,且遮挡筒的内壁与培育箱的外壁之间的顶端固定有多个固定块,所述遮挡筒的内壁与培育箱的外壁之间设置有空腔,且遮挡筒的顶部外壁位于培育箱顶部外壁的上方,遮挡筒的底部外壁位于培育箱底部外壁的下方,所述遮挡筒的外壁固定有环状结构的漂浮件。优选地,所述遮挡筒的底部固定有环状结构的限位件,且限位件的内径小于培育箱的外径,限位件设置成圆台状结构,限位件内壁向着轴心位置倾斜向上。优选地,所述遮挡筒内壁位于固定块的下方开设有多个限位槽,且限位槽向着远离培育箱的一侧倾斜向下,相邻两个限位槽之间开设有竖直设置的穿孔。优选地,所述限位件的底部固定有四个环形阵列分布的连接杆,且四个固定杆的底端固定有同一个水平放置的底座,底座顶部的中间位置开设有穿槽。优选地,所述底座的顶部外壁转动连接有多个环形阵列分布的固定杆,且固定杆的外壁固定有螺旋叶片。优选地,所述固定杆外壁的顶端固定有环形阵列分布的桨叶。优选地,相邻两个所述连接杆之间固定有弧形结构的网板,且网板向远离悬吊绳的一侧拱起。优选地,所述限位件底部外壁与连接杆对应的位置开设有环状结构的滑槽,且连接杆的顶端固定有与滑槽内壁滑动连接的滑块。优选地,所述滑块的两侧和顶部均开设有安装槽,且安装槽的内壁转动连接有滚珠。优选地,所述滑槽内壁与滚珠对应的位置开设有环状结构的辅助槽,且辅助槽的内壁设置成弧形结构,滚珠的外壁与辅助槽的内壁滚动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环保藻类养殖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一种环保藻类养殖装置,通过将藻类植物设置于网筒结构的培育箱内,利用配重块和漂浮件使培育箱稳定漂浮于水中进行养殖作业,并且该装置在培育箱的外壁固定有顶端和底端开口的遮挡筒,通过实体遮挡筒的封堵作业,可避免碎叶和断裂部分顺着水流飘散而造成水源污染,在采集培育箱内的植物时,可直接向上提起遮挡筒,利用限位件和限位槽便于将碎叶进行集中收集处理。2、该一种环保藻类养殖装置,通过连接杆在遮挡筒的底部固定有底座,底座的顶部转动连接有固定杆,利用配重块使底座和固定杆浸于水中,下方水流动的过程中与固定杆外部的螺旋叶片和桨叶接触碰撞,使固定杆发生转动,以利用转动的螺旋叶片和桨叶向上输送水流,通过增加水流在竖直方向上的流动效果,增强对藻类植物营养的供应,以增强对藻类植物的养殖效果。3、该一种环保藻类养殖装置,通过在相邻两个连接杆之间固定有网板,并利用滑块使连接杆可绕着遮挡筒的轴心旋转,以通过连接杆、网板和底座的旋转提高养殖装置整体沉浸于水下部分的稳定性,以保证装置长时间置于水中使用的有效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出的一种环保藻类养殖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出的一种环保藻类养殖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提出的一种环保藻类养殖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提出的一种环保藻类养殖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提出的一种环保藻类养殖装置的A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培育箱、2悬吊绳、3配重块、4遮挡筒、5固定块、6漂浮件、7限位件、8限位槽、9穿孔、10连接杆、11底座、12固定杆、13螺旋叶片、14桨叶、15网板、16滑块、17滑槽、18滚珠。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实施例1参照图1-2,一种环保藻类养殖装置,包括网筒状结构的培育箱1,培育箱1底部的中间位置固定有悬吊绳2,且悬吊绳2的底端固定有配重块3,培育箱1的外部设置有顶部和底部开口的遮挡筒4,且遮挡筒4的内壁与培育箱1的外壁之间的顶端固定有多个固定块5,遮挡筒4的内壁与培育箱1的外壁之间设置有空腔,且遮挡筒4的顶部外壁位于培育箱1顶部外壁的上方,遮挡筒4的底部外壁位于培育箱1底部外壁的下方,遮挡筒4的外壁固定有环状结构的漂浮件6。本专利技术中,遮挡筒4的底部固定有环状结构的限位件7,且限位件7的内径小于培育箱1的外径,限位件7设置成圆台状结构,限位件7内壁向着轴心位置倾斜向上,遮挡筒4内壁位于固定块5的下方开设有多个限位槽8,且限位槽8向着远离培育箱1的一侧倾斜向下,相邻两个限位槽8之间开设有竖直设置的穿孔9;限位件7的底部固定有四个环形阵列分布的连接杆10,且四个固定杆12的底端固定有同一个水平放置的底座11,底座11顶部的中间位置开设有穿槽,底座11的顶部外壁转动连接有多个环形阵列分布的固定杆12,且固定杆12的外壁固定有螺旋叶片13,固定杆12外壁的顶端固定有环形阵列分布的桨叶14。使用时,将藻类植物设置于网筒结构的培育箱1内,利用配重块3和漂浮件6使培育箱1稳定漂浮于水中进行养殖作业,并且该装置在培育箱1的外壁固定有顶端和底端开口的遮挡筒4,通过实体遮挡筒4的封堵作业,可避免碎叶和断裂部分顺着水流飘散而造成水源污染,在采集培育箱1内的藻类植物时,可直接向上提起遮挡筒4,利用限位件7和限位槽8便于将碎叶进行集中收集处理;水流动的过程中会与固定杆12外部的螺旋叶片13和桨叶14接触碰撞,使固定杆12发生转动,以利用转动的螺旋叶片13和桨叶14向上输送水流,通过增加水流在竖直方向上的流动效果,增强对藻类植物营养的供应,以增强对藻类植物的养殖效果。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环保藻类养殖装置,包括网筒状结构的培育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培育箱(1)底部的中间位置固定有悬吊绳(2),且悬吊绳(2)的底端固定有配重块(3),所述培育箱(1)的外部设置有顶部和底部开口的遮挡筒(4),且遮挡筒(4)的内壁与培育箱(1)的外壁之间的顶端固定有多个固定块(5),所述遮挡筒(4)的内壁与培育箱(1)的外壁之间设置有空腔,且遮挡筒(4)的顶部外壁位于培育箱(1)顶部外壁的上方,遮挡筒(4)的底部外壁位于培育箱(1)底部外壁的下方,所述遮挡筒(4)的外壁固定有环状结构的漂浮件(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环保藻类养殖装置,包括网筒状结构的培育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培育箱(1)底部的中间位置固定有悬吊绳(2),且悬吊绳(2)的底端固定有配重块(3),所述培育箱(1)的外部设置有顶部和底部开口的遮挡筒(4),且遮挡筒(4)的内壁与培育箱(1)的外壁之间的顶端固定有多个固定块(5),所述遮挡筒(4)的内壁与培育箱(1)的外壁之间设置有空腔,且遮挡筒(4)的顶部外壁位于培育箱(1)顶部外壁的上方,遮挡筒(4)的底部外壁位于培育箱(1)底部外壁的下方,所述遮挡筒(4)的外壁固定有环状结构的漂浮件(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保藻类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筒(4)的底部固定有环状结构的限位件(7),且限位件(7)的内径小于培育箱(1)的外径,限位件(7)设置成圆台状结构,限位件(7)内壁向着轴心位置倾斜向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环保藻类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筒(4)内壁位于固定块(5)的下方开设有多个限位槽(8),且限位槽(8)向着远离培育箱(1)的一侧倾斜向下,相邻两个限位槽(8)之间开设有竖直设置的穿孔(9)。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环保藻类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7)的底部固定有四个环形阵列分布的连接杆(10),且四个固定杆(12)的底端固定有同一个水平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彭灵刘兰海杨品红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文理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