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碱锰电池密封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11597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1 00:08
一种碱锰电池密封圈,包括金属外壳、负极底盖、缓冲圈、密封圈、负极集流体及集流体固定块,金属外壳在负极底盖接触处设置有向内延伸的弯折部,负极底盖的边缘部与所述弯折部相匹配并与金属外壳内表面密封连接,密封圈包括第一凹部、第二凹部以及连接第一凹部和第二凹部的第一连接部,第一凹部设置在金属外壳内表面与负极底盖的边缘部之间且与金属外壳内表面和负极底盖的边缘部相抵接,第二凹部外表面与负极底盖内表面接触,第一连接部将第一凹部和第二凹部连接且一端延伸入集流体固定块内部;缓冲圈包括凸部和第二连接部,凸部外表面与第一连接部相抵触且位于第二凹部下方,第二连接部与凸部固定连接且一端延伸入集流体固定块内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碱锰电池密封圈
本技术涉及碱锰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碱锰电池密封圈。
技术介绍
为了防止电池漏液,通常在端盖与电池外壳之间设有密封圈。电池在使用过程中,电池的温度过高或者过放电会在电池内部产生气体,导致内压增大,引发电池变形甚至发生爆炸。因此为了电池的使用安全,电池内通常会额外设有防爆结构。但增设的密封圈和防爆结构会影响到电池有效容积,导致电池存储电量减少,因此本技术提供一种能够实现防爆和避免漏液的密封圈,同时减少占用电池内部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碱锰电池密封圈,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碱锰电池密封圈,包括金属外壳、负极底盖、缓冲圈、密封圈、负极集流体及集流体固定块,所述金属外壳在所述负极底盖接触处设置有向内延伸的弯折部,所述负极底盖的边缘部与所述弯折部相匹配并与所述金属外壳内表面密封连接,所述密封圈包括第一凹部、第二凹部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凹部和所述第二凹部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凹部设置在所述金属外壳内表面与所述负极底盖的边缘部之间且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碱锰电池密封圈,包括金属外壳(10)、负极底盖(20)、缓冲圈(30)、密封圈(40)、负极集流体(50)及集流体固定块(60),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外壳(10)在所述负极底盖(20)接触处设置有向内延伸的弯折部(70),所述负极底盖(20)的边缘部与所述弯折部(70)相匹配并与所述金属外壳(10)内表面密封连接,所述密封圈(40)包括第一凹部(41)、第二凹部(42)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凹部(41)和所述第二凹部(42)的第一连接部(43),所述第一凹部(41)设置在所述金属外壳(10)内表面与所述负极底盖(20)的边缘部之间且与所述金属外壳(10)内表面和所述负极底盖(20)的边缘部相...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碱锰电池密封圈,包括金属外壳(10)、负极底盖(20)、缓冲圈(30)、密封圈(40)、负极集流体(50)及集流体固定块(60),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外壳(10)在所述负极底盖(20)接触处设置有向内延伸的弯折部(70),所述负极底盖(20)的边缘部与所述弯折部(70)相匹配并与所述金属外壳(10)内表面密封连接,所述密封圈(40)包括第一凹部(41)、第二凹部(42)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凹部(41)和所述第二凹部(42)的第一连接部(43),所述第一凹部(41)设置在所述金属外壳(10)内表面与所述负极底盖(20)的边缘部之间且与所述金属外壳(10)内表面和所述负极底盖(20)的边缘部相抵接,所述第二凹部(42)外表面与所述负极底盖(20)内表面接触,所述第一连接部(43)将所述第一凹部(41)和所述第二凹部(42)连接且一端延伸入集流体固定块(60)内部;所述缓冲圈(30)包括凸部(31)和第二连接部(32),所述凸部(31)外表面与所述第一连接部(43)相抵触且位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水标何辨良祝凌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野马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